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玥 《人民公安》2006,(16):22-22
我在长春看守所采访徐伟时,徐伟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我爸的今天跟我有关系,我心里最明白,不管他当多大官,在权、法和儿女亲情面前选择的时候,他选择儿女,这是人之常情……他只能这么选择。我最后悔是我把亲人牵进来了,不管我爸是什么事,但我心里明白,跟我有关系,是我把他牵累进来的……  相似文献   

2.
父爱如山     
来南宁学画时,正值农忙季节。爸说等农忙过后才能来看我。来到南宁那天,目送爸回去的背景,我默默流泪,心盼着农忙早点过。 没想到,刚过一个星期,爸就风尘仆仆而来,迎着爸关切的目光,我想无论如何要把画学好,尽管南宁与当初的想象完全不同,但算得了什么。 爸不喜欢出门,除非迫不得已,穷家富路,免得破费。爸在供销社上班,休息日总在家帮妈干活,可我来南宁还不到3个月,爸就来了5次。我不忍心爸奔波又花钱,劝爸不要来得那么勤,可爸总不放心,还是一次次地来,一次次饿着肚子赶回去……  相似文献   

3.
孙颖 《前进论坛》2020,(3):16-16
听闻一名医疗同行的辞世,朋友圈的气氛十分沉重。我也收到了各种叮嘱安全的消息,心情难以平静。当我看到黄雷队长朋友圈的一首小诗时,我便重新整理情绪、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前天(2月5日)早上7点乘坐火车到达武昌站,到目前一直忙碌地做战前准备。我所在的四川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以四川省人民医院为主体,是作为国家层面建设的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  相似文献   

4.
栾成兵 《中国保安》2011,(24):26-26
我是2004年加入厦门市湖里保安服务公司的,从事保安工作也有7个年头了。7年的保安经历使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平凡的保安工作也有成就感,选择了就不后悔。”  相似文献   

5.
日前,广东韶关千年寺庙东华禅寺的一则招聘广告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这则"我佛要你!"的招聘广告在发布5天之后,被点击100多万次,吸引了全球超过4000份简历。由此,朋友圈招聘再次成为企业和求职者的话题。记者发现,不仅朋友圈,微群招聘和微信公众平台招聘也不断被使用,当下微信求职招聘一时风头劲起。朋友圈招兵买马,越玩越新鲜"欢迎大家推荐靠谱人员,成功入职者公司和我个人都有奖励和回报。"广州  相似文献   

6.
文赤桦 《人权》2005,(2):37-38
空旷的院子中,有一棵常青树,枝叶繁茂,涨满了生命的活力以及对生命的反讽。种树的人走了,留下幼小的儿子,孤零零地与那树一起成长。“爸爸是在2000年死的,因为吸毒。他们说是艾滋病。”愿意以萧茂的名字在媒体出现的这个12岁的孩子说到死亡时,神态和口气之平静,令人惊讶。当悲剧发生在西南边陲这个名叫岗勐的傣族乡村的时候,萧茂还在熟睡。他说,“那天早上二爸把我喊醒,告诉我,‘你爸爸没有了。不要哭。’但是我哭了。二爸没让我看,怕我难过。我知道爸爸埋在哪里,放牛时我看过他的坟。”二爸是萧茂父亲的弟弟。萧茂现在和二爸二妈一家生活。…  相似文献   

7.
畏因慎始     
婷梭 《中国减灾》2011,(3X):9-9
<正>某天,一位学僧前去请教道膺禅师:"弟子每做一件事之后,总是不胜懊悔。请问老师,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不懊悔呢?"道膺禅师讲了"十后悔":一、逢师不学去后悔;二、遇贤不交别后悔;三、事亲不孝丧后悔;四、对主不忠退后悔;五、见义不为过后悔;六、见危不救陷后悔;七、有财不施失后悔;八、爱国不贞亡后悔;九、因果不信报后悔;十、佛道  相似文献   

8.
正今天是第三十二个教师节,回想我从教25年的岁月,我有些兴奋和激动,更有些感慨:我是一位老教师了,我的人生,我的工作,最重要、最有意义、最值得留恋的,都在学校度过了,笑过、哭过、得意过、烦恼过,从来没有后悔过,我喜欢当教师,工作时的我是充实而快乐的。  相似文献   

9.
在20岁以前.我一直认为爸对妈不好——我从来听不见他对妈的温言软语,有的只是他在干活累了或是心情不好时对妈发脾气,所以,我不止一次地埋怨妈:“你怎么就嫁了我爸这个人呢,他对体一点也不好!”每次,妈都以无言的微笑应对我的义愤填膺。  相似文献   

10.
何玉庭 《前进论坛》2010,(12):27-28
<正>年初,《前进论坛》编辑打来电话,说是今年开辟"秘书长笔谈"专栏,要我提供一篇稿子,谈谈秘书长工作的体会。出于感激《前进论坛》多年来对广西工作的支持,我一口应承了下来。但刚放下电话,就立马感到后悔。虽然在秘书长岗位上  相似文献   

11.
<正>当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当刷朋友圈成为都市人一种潜移默化的惯性,如今的问候与交流已经不由自主地转移到微信当中。纵观朋友圈的更新变化,如同探究了一幕幕活灵活现的生活照,如实地展现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天的新警生活。早上七点半。我坐上班车,冰冷的空调缓解了郁积在胸口的闷热和起床后带来的无力感,顺手打开微信,习惯性地翻开朋友圈,翻看着众生百态,有一  相似文献   

12.
我姐姐的女儿今年上小学四年级,由于发育的早,她的身高和体重接近于她母亲,属于中等偏瘦的体型。她爸长相富态,属于中等偏胖型。在家庭内部,胖人比较受歧视。因此,在一起聚会时,常听这小姑娘语重心长地教育她爸:"您就少吃点吧,吃多了也是负担。"或者直接挤兑,一副全然不怕得罪人的模样:"爸,您都胖成那样了,还吃呐?"要是她放下筷子姥姥、姥爷还劝她再吃点,她多半要说:"不吃了,再吃该胖得跟我爸似的了。"  相似文献   

13.
问:我与老马是摊位相邻的农产品经营户,不久前因双方家人发生争吵,我和老马都使气参入,双方在抓扯中各受轻微伤,都损坏了对方的财物。双方各有不大不小的损失。事后双方好多天都未恢复营业,并各自扬言"要把损失打回来"。口头虽然这样说,但我内心十分后悔,听旁人说老马也有点后悔。我  相似文献   

14.
我从小活在父亲的影子底下,内向、胆子小。听大姑说。我爸小时候跟我一样。后来才变了。  相似文献   

15.
钟瑜 《今日海南》2014,(12):25-25
<正>微信朋友圈本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只有互加的朋友才能看到对方分享的信息,这些信息大多是对生活状态的描述或"心灵鸡汤"之类的短文。通过朋友圈获知好友信息并相互评论是件非常有趣的事。平日里刷刷朋友圈成了流行的"指上游戏"。我也是一位微信迷,每天刷朋友圈不下十次,但最近发现,朋友圈里部分好友分享的信息变了味,分享的信息不再像往日那么单纯,取而代之的是被面膜、化妆品、服装等推销信息刷屏。这个分享的背后,是一个新行业的兴起——微商,在移动客户端上卖货的小商家。  相似文献   

16.
张彬 《人民公安》2006,(12):19-19
记者:为当初的选择(公开戒毒)后悔吗?吴荣:不后悔,其实那个时候我没有更大理想或者愿望,我只是想保护自己,我不能再去吸毒。就因为我选择公开戒毒,所有的吸毒的人,他首先对我敬而远之,没有人靠近我。现在看来,当初选择公开戒毒,是完全正确的,不仅为自己树起了一道防护网,远离毒  相似文献   

17.
我爸叫金毅,从小得了小儿麻痹后遗症,行动不便,但他不仅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取得北京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文凭;在各种英语知识和演讲比赛中多次获大奖;多次参与重大外事活动,为领导人做翻译;后来,还成立了学生营养餐公司。我爸特能吃苦。小时的印象里,他总是骑着残疾人摩托,风里来雨  相似文献   

18.
东西 《当代广西》2006,(22):60-61
三年一觉后悔梦2001年7月,我开始构思我的第二个长篇小说《后悔录》,这离我发表第一个长篇小说《耳光响亮》的时间差不多四年。按最初的预期,我打算在一年之内把这个小说完成,但由于构思占去了半年时间,再加上不停地自我否定,小说的进展比较缓慢。光开头我就写了六次,最多的一次有两万多字,但是这六次开头我都放弃了,直到第七次,才觉得找对了路子,那就是找到了后悔的关键词——如果,所以小说一开头便是“:如果你没意见,那我就开始讲了。”这个句式到了第七章,被我泛滥地使用,主人公曾广贤不停地“如果”“,如果我不这样,如果我那样,那我就会…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春节后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汉在他的朋友圈,看到一位好友发文道:“如果我不幸中招(新冠肺炎),我要把我的所有遗产留给我的妻子……”这种发朋友圈的形式,算不算法律意义上的遗嘱?亲爱的朋友,你觉得呢?  相似文献   

20.
陆晓 《人民公安》2014,(24):60-63
当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习惯,当刷朋友圈成为都市人一种潜移默化的惯性,如今的问候与交流已经不由自主地转移到微信当中。纵观朋友圈的更新变化,如同探究了一幕幕活灵活现的生活照,如实地展现出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一天的新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