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中国面临的意识形态和网络舆论问题更加复杂。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入侵,企图在中国复制西亚北非国家的"茉莉花革命"和东欧中亚的"颜色革命"。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关系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直接反映了中国的国家软实力,必须高度重视。一、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工作和舆论工作的复杂局面热衷于对第三世界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西方国家,单方面地认为世界就应该是他们所设想的那  相似文献   

2.
正与以往"中国威胁论"充斥了意识形态的"傲慢与偏见"不同,新一轮"中国威胁论"重点在于强调中国有了与西方世界相比肩的实力,而且此种实力代表着与西方世界存在显著差异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他们所担心的"中国威胁"不再是出于防范,而是基于战略角逐的实力博弈,更多担心中国可能会抢夺他们的"既得利益"。尤其令西方担心的是,中国可能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有可能构建"另一个世界",这是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相似文献   

3.
杨继绳 《党员文摘》2007,(12):12-13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领导人开始把眼光投向国外和境外,特别是西方世界。他们想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加速中国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4.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共领导人开始把眼光投向国外和境外,特别是西方世界。他们想利用西方的资金和技术加速中国的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5.
龚铁鹰 《党课》2020,(3):78-82
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此后中国经历了巨大转变:从饱受内战摧残的第三世界国家,逐渐变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长为技术超级大国。而西方国家在看待中国时仍徘徊在极端之间:经济上这个国家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政治上却让他们感到恐惧。西方人倾向于妖魔化中国,实际上这一切源自他们是自身未来的恐惧。  相似文献   

6.
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西方对中国的负面看法一直很多。在迅速发展的"中国奇迹"面前,越来越多的西方有识之士开始改变看法。意大利学者洛蕾塔·拿波里奥尼在《为何中国共产党比我们资本主义国家经营得好》一文中认为,西方世界对中国长期存在误读,让西方人理解自己为什么一错再错的最好办法,是让他们认识到中国的一些做法远比西方人做得更好。作者认为,中国已经形成独特有效的发展模式,西式民主在中国不适用也不需要,中国发展模式值得西方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7.
郭万超 《党建》2014,(3):28-30
○一些西方学者对中国的发展仍迷惑不解的原因是,他们总是习惯用西方的理论与经验来诠释中国。○90多年来,特别是30多年来,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中国要引领世界不能只是经济上的,还有文化上的,就是要为人类提供新的文明范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季刊》作为西方当代中国研究最为著名的杂志之一,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予以了较多关注,他们注意到十八大以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保护生态的措施更加积极有效,在构筑生态文明视阈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他们认为中国政府解决环境破坏问题立足实际,采取了更加有效的措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21世纪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互动更加密切,尤其是各种思想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这使得西方国家更容易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最新的媒介工具,通过文化产业、学术理论等手段竭力宣传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等,企图在中国人中培养西化的价值取向,解构中国文化的根基,构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随着21世纪互联网突飞猛进的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互动更加密切,尤其是各种思想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更加频繁,这使得西方国家更容易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利用最新的媒介工具,通过文化产业、学术理论等手段竭力宣传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等,企图在中国人中培养西化的价值取向,解构中国文化的根  相似文献   

11.
《党建》1994,(1)
激扬世界的中国改革──我国改革经验的初步总结陆涌华当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剧变的时候,一些西方人士曾断言:中国改革的道路是错误的,中国改革难以取得成功。经过4年多的风云变幻,中国改革成果愈来愈引人注目,中国的社会主义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事实迫...  相似文献   

12.
战后,西方部分学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与东方共产主义世界在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之间基本差别将逐步缩小以致消除,提出了所谓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趋同论”或“融合论”,公然宣称:“西方资本主义将受到社会民主党式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即社会主义政策——引者著)的‘驯化’,而共产主义则趋于更加承认自己的那一套不行,偷偷地采取资本主义的市场制以及政治上逐步自由化,只是放不下意识形态的面子。”从他们论述趋同的范围看,各种观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索罗金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历近16年的改革开放,变化和成就巨大,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举世公认的贡献。今天,中国进入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时期,中国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受到世界的关注,包括西方在内的国际社会正在重新评价中国,重新认识中国。一、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进展,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已成为带动亚洲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美国及西方一些国家的某些学者和部分政界人士大谈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并提出要“遏制”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高,一些西方人士还会不停地重复他们的“理论”。我们不妨弄清他们的意图究竟是什么?而一个稳定的中国又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中国威胁论”的提出最早直接了当地提出“中国威胁论”的恐怕要算是1992年4月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发表的长篇调查报告。紧接着,西方国家广为传播。1992年5月11日,美国传统基金会的刊物《政策研究》发表了题为《正在觉醒的龙——在亚洲真正的危险来自中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保持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进步的良好势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维护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已经成为一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并且决心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争取把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带进21世纪。然而,一些西方舆论、特别是某些官方人士近年来不断散布所谓“中国威胁论”,说什么“中国可能成为破坏亚太地区稳定的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社会背景发生巨大变化,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和问题。宣传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中西方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深刻复杂。一方面,世界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西方对华认知正在发生重要转变;另一方面,国际舆论与国内舆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程度越来越深,国内事件对外溢出效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世界的许多民族,都曾以羡慕的眼光注视中国,向往中国。隋唐时代朝鲜、日本的留学生、遣唐使,唐宋时代阿拉伯的商人,元明时代西方的旅行家,都象奘取经那样虔诚地奔向中国。他们历尽艰难险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面对的最尖锐挑战80年代末90代初,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从欧洲版图上消失;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对抗、东西方冷战的世界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再次出现了少数西方大国既相争斗又相勾结,强行主宰国际事务、安排操纵弱小国家民族命运,企图把西方文明及其制度扩张到全球,把整个世界变成由他们控制、榨取的全球大一统市场的局面,只不过他们已不再能实行直接的殖民主义统治。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和媒体总是喜欢给中国贴上各种标签,"锐实力"就是新近抛出的一个。这是某些带有偏见的西方学者和媒体对中国正常的国际交流合作进行歪曲炒作而炮制的新名词,他们利用这个概念对中国近年来为提升国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所做的各种努力横加指责。从"锐实力"这个概念的产生可以看出,冷战思维在西方精英阶层仍然根深蒂固,有必要予以解析和回应。近年来,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有识之士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融入世界之后,不仅为世界创造了巨大的市场,而且向世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价廉物美的商品。中国和世界的对接,不仅使中国获得了发展,西方国家也成为主要的受益者。但西方非但没有表现出感谢中国的意思,反而在多种场合对中国横加指责。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