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设可以分为形成和完善两个历史时期。中外法制史实表明,完善法律体系的任务不但同样艰巨,而且旷日持久,永无止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任务包括:制定亟待出台的高难度的一批骨干法律;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适时制定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律;不断修改现行法律法规;编纂法典。  相似文献   

2.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不单纯是为了“完善”法制,其根本目的是为全社会创设一套新的、更好的调节机制,为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服务。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较多的注重从政治的角度对法律体系进行研究,较少从与经济运行模式相应的角度去剖析国外法律体系的建立,因此丢失了在整个社会基础上创设良好调整机制的机会。社会主义应撷集人类制度文明的精华,尽快建立具有自身特色并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这是时代赐予我们的良机。  相似文献   

3.
完善法律体系的司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完成。此一宣告意味着什么?其背后的法律体系概念是怎样的?有何意义与局限?司法在完善法律体系和建设法治国家中该扮演什么角色?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来理解最高人民法院近年来加强案例指导工作的意义,并为其进一步推动案例指导制度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杨紫? 《中外法学》1998,(1):18-26
<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要加强法制建设,必须以“加强经济法制建设”为重点;要加强经济法制建设,必须“加强经济立法”。加强经济立法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可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是坚持邓小平理论的内在要求。但是,中国法学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还比较肤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概念、结构以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意义和对策等问题上,还存在着不少意见分歧。因此,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研究亟待深入。  相似文献   

5.
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王叔文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宏伟目标。它不仅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而且涉及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等各个方面。本文仅就建立市场...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同时,进行了有关政治生活的立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政治立法远不适应民主政治的实践和发展的需要,远远落后于刑事立法、民事立法和经济立法。造成这一状况的基本原因之一,是我们这个社会缺乏“政治法”的概念和意识,即使法学界和立法机关,也没有把政治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认真对待。因而,为了建立民主政治法律体系,以有效地保障、引导和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政治法是否应当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作出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7.
<正> 1以法治国,以法治社会,首先要求制定适宜的、科学的法律体系。但仅有立法是远远不够的,为了防止法律在实施过程中被扭曲而走样或被阻隔而不能贯彻,还必须对法律的实施加以严格的监督。法律监督乃是健全的法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体现,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保障,是以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根本法,宪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三个体系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涉及到十三个方面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是对现行《宪法》第1条第2款所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内涵的补充、深化和发展,充分体现了宪法所规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概念的提出并不是要在理论上替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而是通过进一步理顺法律体系、法治体系与制度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凸显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既强调宪法和法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又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项具体制度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军事法规体系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法规体系作为国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主要包括以宪法为最高依据覆盖国防和军队建设各个领域;与国家其他法律部门(体系)相互交织、紧密相依;以保证党对国家武装力量的绝对领导为基本任务;涉外军事关系规范成为军事法规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完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这是构建这项工程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法律体系的内涵法律体系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所有法律规范依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分类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的构成涉及两个内容:一是法律规范的范围,即哪些规范性文件属于法律体系范围;而是法律规范的分类,即如何将体系内所有的法律规范科学、合理的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  相似文献   

12.
李林 《中国司法》2011,(4):16-22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党的十五大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立法工作目标如期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帮助广大读者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本刊特别约请著名法学家、中国社科院法学所所长李林撰文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2010年如期形成,标志着法律日益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保障公民权利的最重要的制度手段。从政策调控到法律体系——这一公民权利保障途径的变化,正是改革30余年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进行快速立法的社会背景及深层原因。业已形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法律保障权利,又通过权利制约权力,以实现法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整合。当下,继完成民生立法的工作重点后,未来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关注点应转入公民有序参与的政治权利领域。  相似文献   

14.
我们要从科技意识形态出发,去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它不应当仅仅是主观任意的“部门法体系”而已。它是既有内在逻辑关系又有相对独立的各个部分间构成的系统,即我国的立法体制、现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和部门法体系的总称。这个法律体系应该既具有世界范围的法律体系的一般性,又具有突出的中国特色:一元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性和重在控权性。它生成于后现代,必须适应多元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科技时代的需要。它是中国法制传统与后现代法文化相融合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5.
我们要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研究和明确这一法律体系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揭示我国法律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应该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的法律及其配套法规所构成,是保证我们的国家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各项法律制度的有机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6.
涉台法律规范体系经历了奠基、发展,现已进入基本形成阶段.它以法律形式反映和规范国家的"一个中国原则"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占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其特殊地位表现在涉台法律规范体系调整的对象种类繁多、性质特殊;适用的原则特别;目的功用、内容和框架体系上有着鲜明的特点.涉台法律规范体系具有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对台方针政策的实施;解决两岸交往合作中衍生的具体问题;保护两岸人民尤其是台湾同胞的正当权利;促进两岸交往秩序的形成和两岸关系发展;推动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等五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公共部门人事法律体系是以促进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责为目标,对公职人员与公共机构之间的特别人事权利关系进行的法律规范,属于公法范畴。我国人事立法应明确公共部门人事法律体系与社会一般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律体系的区别,制定公职人员基本法,完善分类管理和专项管理法律体系,为建立科学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服务,为构建符合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要求的、和谐的“官民”关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表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有法可依的法制基本要求之一的实现,以及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成型。就这一宣布的法治现实意义而言:自此以后立法时代大体结束,进入守法与执法时代。就公民权利、公共权力包括社会管理事务所引发的法律问题而言,在一个社会结构成型,法律体系形成的社会,便凸显了司法权在解决法律问题与法律纷争的枢纽地位。国家权力经由对司法权的确立  相似文献   

19.
方向 《中国法律》2008,(2):8-9,59-61
法治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法治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法治的前提是有法可依。经过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以宪法为核心。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到目前,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律共229件.国务院制定了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近600件,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7000余件,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法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主法制,从社会性质来看,它是属于社会主义的,是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而从发展程度来看,它又是不成熟、不完善的。这种最高类型和不成熟性的矛盾,使初级阶段的民主法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已经建立起了历史上最先进的民主法律制度,但民主形式还不完备,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具体制度还存在某些弊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