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法律的儒家化是中华法系的一大特点,这一过程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实现了礼法的融合。军事关系涉及到皇权的存续、国家的安危,所以军事法律规范更多的体现法家思想的严峻,但在唐朝礼法融合的大背景下,儒家思想在《唐律疏议》军事法律制度中也有诸多体现.  相似文献   

2.
礼是中国文化、尤其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念。礼的建构在中国先民的观念里有其自身的生活情感渊源。但是,礼在观念起源上并非就天然囊括了所有制度规范的含义,而是在历时地损益中形成的,这种损益也导源于某种生活领悟。在轴心时期尤其是儒家孔、孟那里,礼的观念建构既有其内在奠基,这就是义,又渊源于生活情感本源,这就是仁。正是在这种奠基性关系中,儒家所主张的礼有损益原则才成为应然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3.
儒家思想内容广博,乃是中国传统思想之精华所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对当今的管理工作产生极为深刻的影响。当今高校管理工作可以从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五常思想中汲取经验,结合现代管理的理解,强调在管理中以人为本即为“仁”,培养公平正义、敬业奉献精神即为“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礼仪文化即为“礼”,树立创新意识、合理安排人员即为“智”,诚实守信、言出必行即为“信”。我们要将儒家文化中的传统优秀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管理经验有机结合,培育中国特色的高校管理文化,帮助学校科学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儒家思想是以“礼”为中心,用“礼”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孔子时代湮没久远,但儒家思想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在当今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中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深入研究儒家“礼”的思想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律故杀之"故"含义为"杀伤之害心",故杀为有害心而杀人。立法上,唐律通过肯定与否定双重列举区别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唐律在故杀科刑上,采取概括规定、具体列举、比附论罪、轻重相举四层次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列举与比附论罪中,又可依犯罪主体与犯罪对象间是否存在特殊身份关系分为两类。律文还规定了适用于故杀科刑的特例。故杀在立法上并未与相近的杀人犯罪有较清晰的区分,由此在法律实践中产生的混淆直到清末始有明确界分。  相似文献   

6.
“谋杀”为唐律杀罪之首,科刑最重、含义庞杂。将唐律中的“谋杀”作为完整的独立形态,鲜有专文研究。唐律谋杀从立法技术上分为典型的谋杀形态——共谋“二人对议”与修正的谋杀形态——独谋“一人同二人之法”;各自形态下,依据犯罪主体与谋杀对象间是否存在特殊身份关系分为一般谋杀与特殊谋杀;谋杀行为依据行为结果分为谋而未行、谋而已伤、谋而已杀三阶段。具体的谋杀行为在科刑上多参照别条律文而不见本条规定,又受《名例》中总则性律文与各篇分则中诸多“通则性条款”的影响,具体谋杀行为的科刑情况甚为庞杂而亟待考证。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汉以来尊奉德主刑辅的治国策略,儒家的礼成为调节社会秩序的核心力量。佛陀灭后,以戒为师,学佛之道,戒为初基,戒律是佛教的本源,主宰着佛教在中国近二千年的流传。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都是中华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的礼和佛教的戒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在产生因缘、调整范围、依据经典、根本精神、目的意义、违反后果等方面存在不同,而在作用和规范的性质两方面存在共通点,即现世作用二者都是为了止恶向善,作用性质二者都是约束性规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中“礼”和“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而礼和法,作为古代中国规范社会的两种手段,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神内核,维系着中国几千年的社会稳定和文明进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提倡“和”、“和为贵”思想,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它对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儒家主张以礼治国,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两千五百年后,大同社会乃是今人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唐律中的以奸论之行为本身并非奸罪,但律文将之视同奸罪定罪量刑,其与奸罪具有相同的性质,律文将其与奸罪不殊对待。唐律中以奸论的行为包括三类:违法婚配而以奸论的行为;监临官司枉法娶妻、妾而以奸论的行为;维持非法的事实婚姻状态而以奸论的行为。唐律中的以奸论之行为均侵害了法律所确认的合法婚姻关系。在刑罚适用范围与十恶的出入方面,唐律中的以奸论之行为与奸罪保持了基本的一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严刑峻法维护皇权和建立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封建国家是历朝历代立法、司法的根本思想。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经济发展以及统治者的不断变换,这种思想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而且呈现出增强的趋势,即便是在今天的社会中,这种思想仍然影响着我们。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唐律疏议》中的"十恶"罪名了。  相似文献   

13.
司法人员的审判工作在古代和现代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着人民的权利以及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唐律》是我国古代影响很大的一部法律,其中对司法官员的审判活动作了若干规定。通过对其中有关“出入人罪”方面的规定作一点介绍并进行简要评价,可以对中国司法实践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许多著名学者看来,唐律“化外人相犯”条规定的“化外人”无疑指的是“外国人”;但是也有学者从文化标准的角度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化外人”指的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笔者通过对唐律“化外人相犯”条的规定及该条的“疏议”进行分析,结合史实,认为唐律制定本条的立法者尽管以文化的观念来界定化外人,但可能导致了具体案件法律操作的困难,因此不得不通过“疏议”进行解释,但是“疏议”实际上已经背离了文化的标准。因此,本文认为,以现代人的思维看,《唐律疏议》所言的“化外人”实际上包括了“外国人”和“少数民族”。而今天学者们之所以产生如此歧异的观点,背后的原因恰恰是我们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陷入一种“时代错误”之中。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认为,"和"是宇宙万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根据、本质规律及运行状态,是人们立身行事的价值目标、评判准则和理想境界,是人们处理自然、人际、社会的原则和方法."和"的核心内容是多种不同成分、要素的和谐统一,宇宙万物的存在和发展体现为一种"适度"的状态,即"中".先秦儒家提出"礼以制中"、"仁以适中",倡导"中和人格",依靠内在之仁和外在之礼致中达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儒家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情关系社会,也是一个礼的社会。对礼尚往来的重视是中国儒家社会的一个传统。我们对礼尚往来往往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是对于礼尚往来这种习俗背后的意义和问题,恐怕很少有人去深究。本文以莫斯的《礼物》一书为背景,阐述了中国儒家传统社会中礼背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儒家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精华对于吏治思想建设极为有益。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尊贤重长思想分别对官吏价值观形成、官员执政素质提高和社会关系稳定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当代吏治建设中,批判地继承儒家有益的传统文化。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儒家及其为政思想进行新的开发、转化、创新和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礼"是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核心,体现出以规条训练为基础,最终达到创造性的道德人格的以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观.在今天的青少年道德教育中,应该借鉴这种"礼"的德育观,既注重对规条的训练和解释,也要注重培养青少年开放的心灵和反思的能力,最终达到创造性道德人格意义上的"好人".  相似文献   

19.
儒家英雄主义思想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英雄主义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道德或者伦理英雄主义,它建立在对既定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认同和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内心道德观念,自觉地控制、约束、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儒家英雄主义包含丰富内容,注重高度的道德自觉,推崇正心诚意,强调德才并重,尊重社会规范。认真汲取历史上英雄主义的合理因素,构建信息时代的英雄主义,是振奋民族精神、加快社会进步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思想家,其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础,对中国人的思想价值体系产生了深远而深刻的影响。其中孔子仁的思想更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很多重要思想都紧紧围绕仁这一核心展开,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儒家仁这一思想核心的内涵,并重点探究其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