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人文主义法治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对于法律价值问题的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法学界对法律价值的探讨由浅入深,成为法理学及其他部门法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环境法的价值问题是于近些年逐渐吸引法学者视线的,并在传统法学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论,因为它不仅孕育了在价值主体、客体和内容方面对传统法学理论的根本性突破,同时也包含了环境法学本身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争执。环境法的价值是环境法的精神与本质之所在,对它的研究也是探讨其他环境法问题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2.
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的概念诠释是环境法学界的一个重要命题。两者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逐渐明确化,印证了环境法的发展脉络和原则变化。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系,前者是基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注重结果的环境保护,而后者则是基于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注重预防的环境保护。环境侵权应该是民法领域对环境保护的手段,而环境侵害则隶属于环境法领域。两者的并存,说明了环境保护既需要环境法,同样需要民法等其他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3.
按照传统的法学观点,制定和实施环境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环境的外在价值,确认和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因此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的社会关系。但是,环境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是统一的,两者存在共损共荣的关系。承认和保护环境的内在价值对于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维护其他物种在自然法则面前的平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应该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的最好方法是承认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本文从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条、环境法的功能、环境法的现实作用、环境法律关系的客体、环境法律规范的性质、现实的环境立法七个方面对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关系的论点进行了详尽的论证。  相似文献   

4.
法本质问题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基本理论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法律性质公、私二分的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基于部门法的价值取向和价值位阶的不同,对部门法进行多层次的本质分类是一个可行的分析路径。部门法首先依其在社会中的基本价值取向的不同分为社会政治秩序法、社会经济秩序法和社会保障法三大类型,环境法属于经济秩序法。作为现代环境问题的法律制度应对,环境法的核心价值取向是维护生态安全,是为维护生态安全的社会经济秩序法。  相似文献   

5.
对环境法的价值的理解和研究要有广阔的视野和多重视角,首先要深入剖析“价值”的内涵,再分别从法律的目的价值、评价标准价值和法律的形式价值这几个层面出发.分别对环境法的价值进行定位和全方位考察。环境法具有;方面和多层次的价值,并且这些不同层面的价值在具体的环境法律原则和制度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6.
按照传统的法学观点 ,制定和实施环境法的目的是为了利用环境的外在价值 ,确认和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 ,因此 ,环境法的调整对象只能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环境的社会关系。但是 ,环境的内在和外在价值是统一的 ,两者存在共损共荣的关系。承认和保护环境的内在价值对于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维护其他物种在自然法则面前的平衡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理性思维的人应该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用法律来确认和保护这种价值的最好方法是承认环境法可以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环境问题的紧迫性 ,各国相继产生了应对环境问题的法律体系。由于各个国家的法律传统、法律文化的差异 ,导致了它们在构建环境法律体系以及环境法学科研究方法上的分立。通过比较分析美国、德国和日本三国环境法发展的不同模式 ,期冀从差异中找差距以构建更为行之有效的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法的目的对整个部门法律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性意义,明确法的目的才能充分发挥法律的社会效用。但是对于环境法律的目的性,理论上历来存在着一元论和二元论的争论。本文认为,虽然以二元为目的的环境法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现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这样的环境法无法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是一部模糊的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法”,不仅无法有效地保护环境,也无助干环境法自身建设。本文认为,究其环境法的根本,还是应当以保护环境为其唯一目的。  相似文献   

9.
风险社会理论激发了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忧虑,促使新安全观的形成,安全问题成了风险社会理论与刑法体系之间的纽带。环境刑法不再完全恪守传统的罪责刑法理论,更加重视环境危险行为,理论调试应成为必然趋势。法益理论首当其冲,环境法益的独立化和前置性保护促使传统的法益侵害说不断融合发展。疫学因果关系理论的谨慎适用填补了环境犯罪因果关系认定的空白地带。严格责任理论的例外适用弥补了传统过错原则的不足,适应风险社会中对环境问题的宏观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外环境立法目的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环境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任何法律的制定都是基于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现实需要,这必然要求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要反映其特定的立法目的.环境法的目的是立法者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所要得到的结果,是对环境法所要追求的价值最直接最明确的表述.移植和借鉴先进国家的环境立法目的理念对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的环境法的目的应该既强调经济发展的立法初衷,又要注重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较为客观合理地反映环境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如同其他部门法一样,环境法也有自己的价值,但不同的是环境法的价值一直备受争议,不同的发展时期环境法的价值也有所不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是全人类的环境,而不是某一个人的或者某一个国家的环境。环境法的价值经历了“人本主义”、“生态中心”、“可持续发展”等思想。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我们不能,也没有资格采“迫害”这个环境。我们唯一必须要做的是在环境承受能力之内来发展我们自己。  相似文献   

12.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体现环境法根本目的价值的超级法律规则或最高级的法律规则,具有特殊性、抽象性、规范性、指导性和统帅性的特征。而可持续发展不具这些特征,因而不属于环境法基本原则的范畴。由于可持续发展体现一种发展思路,是环境立法所要追求和实现的美好目标,因而从法律属性上讲,它属于环境法目的价值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生活环境权益与人们密切相关,对我国民法和环境法中的环境权益进行分析和认识,有助于了解法律的社会属性。法律是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样,权利也是由经济基础中的社会关系决定的。生活环境权益反映了自然资源的社会化过程,不管是民法中的生活环境权益还是环境法中的公众环境权益,都属于民法传统权利①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环境问题的超越国界性使国际环境法得以产生 ,国际环境法的形成以及环境问题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至关重要的地位 ,不仅对国际法律秩序提出了挑战 ,也促使了国家环境主权理念的确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法体系初步建立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频繁出现,促使人们将目光转向环境法既定内容本身。博弈分析作为典型的经济分析手段,适用于法律问题的研究领域。本文根据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博弈分析结果,提出了对我国环境法内容的修改意见,以修正环境法规范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不断加剧,生态安全日益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生态安全是指一国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破坏和威胁的状态,其目标是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秩序。在环境法中确立生态安全原则,不仅是环境法扩展法律秩序价值的必须,也是由我国日益恶化的生态安全状况决定的,具有价值上和现实上的双重合理性。在环境法中贯彻生态安全原则,需要从环境法理念的改进、环境基本法的修改、相关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等方面着手。同时,还应注意环境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7.
欧洲大陆法系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针对发展迅速的环境法开始进行法典化的法律重组,以系统化环境法。作为有着悠久法典化传统的德国,在这场环境法运动中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并在1998年由一个独立的专家委员会完成了《环境法典》的草案,但由于宪法中联邦和州在有关环境问题的权限冲突而导致这部法典草案被搁置下来。最近,德国政府重启环境法典项目,希望通过环境法典的制定来实现德国环境法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8.
论物权法与环境法的关系——以公民环境权的保护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法律,在民法通则基础上更新了一些传统法律制度,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环境权是环境法的基石,环境权的私权化保护使环境法与物权法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理清物权法与环境法关系,不仅有助于运用与完善两大部门法,且有益于落实对公民环境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环境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规范人类环境行为的法律规范,是解决环境问题和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环境法理念的发展和更新不但决定着环境法的目的、原则,也间接影响环境法的内容体系,是研究环境法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本文拟就环境法理念的历史发展和变革入手,分析各种理念的历史由来、对环境法的影响以及发展趋势,并分析在环境法理念发展沿革过程中环境法目的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危机日益加深,环境问题成为当下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环境问题处理的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发展,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所以,公众有责任也有权利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在环境法中,加入公众参与的制度,充分赋予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将大大有助于环境法的实践操作。在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在环境法中确立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制度,并且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识到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研究公众参与制度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丰富理论内容,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环境法中公众参与制度存在的问题。紧接着研究了国外相关国家的先进经验,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的一些措施,以求实现环境立法的目的,并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