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城市空间治理作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市化所导致的城市文化缺位、公共设施布局不均、文化活动品质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当前,空间治理问题在城市公共文化建设中日益凸显,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治理对城市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构建作用,通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文化记忆传达、文化价值导向、文化活动参与三个维度建立精细化治理模式。基于此,要以丰富场所营建的形式表达重构文化符号空间;以完善文化设施的功能建设搭建公共文化空间;以引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间服务质量,重视城市精神文化管理塑造城市独特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2.
《天津政报》2014,(20):8-10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市交通运输委拟定的《天津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4年l0月13日天津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综合治市交通运输委为了做好城市桥梁桥下空间综合治理工作,维护桥梁设施安全,规范桥下空间使用行为,按照市人民政府统一部署,依据《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津政发[2014]26号),制定本方案。一、治理目标、任务和原则(一)治理目标。通过桥下空间综合治理,做到依法依规、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利用桥下空间,保障桥梁设施安全运行,实现“一桥一景”。  相似文献   

3.
《天津政报》2014,(20):6-8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现将《天津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天津市人民政府2014年10月13日天津市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行为,保障城市桥梁完好、安全,根据《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8号)、《天津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桥梁桥下空间使用活动的管理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城市桥梁桥下空间,是指城市桥梁垂直投影范围内的空间。城市桥梁桥下空间只能用于配建道路、环卫、绿化、停车等市政公用设施。法律、法规对该区域内的水面、铁路、道路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城市容貌?笔者认为,城市容貌是指城市中各项硬件设施的外在表现及其被占用的形式。它是静态和动态形式的统一。一般地说,城市容貌是城市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种要素密切相关,是一个城市一定阶段发展水平的体现、城市容貌管理是指对城市各项硬件设施的外部形式、相互关系、运动功能的监督和控制。要实现这些管理任务,达到预期目标,就必须制定一定阶段的城市容貌标准,对人的各项与城市容貌有关的活动实行有效监控,以营造和保持整洁有序、运行规范的城市环境面貌。一、城市容貌的特点城市…  相似文献   

5.
王欢 《前沿》2014,(15):68-69
空间正义是社会正义和空间的一种联接。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空间的剥夺、排斥、隔离、分层日益突出,这要求城市发展必须考虑空间正义的诉求,即弱势群体的利益,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城市以每个人的更好生活为目标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人类的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人自身的幸福。社会主义城市空间生产实践也要立足于民众的现实生活,把实现普罗大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幸福作为价值依归。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把满足当代人与各代际人的均衡、持久的幸福需求作为空间生产实践的中心任务,穿透空间异化的迷局,创新空间生产模式,把握社会发展的精髓和真谛,实现从"GDP崇拜"到"GNH(国民幸福总值)关怀"的转变,构建一条社会更加和谐、民众更加幸福的"中国道路"。  相似文献   

7.
张品 《前沿》2011,(15):140-143
空间一直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合理领域。从城市社会学学科的高度,梳理空间研究的历史,在此基础上解析空间研究的范式,总结空间研究的理论内涵,使我们认识到城市社会学研究的空间是社会建构出来的,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空间,其物质性、社会性和发展性将社会、空间和时间三者辩证地结合在一起,为当下社会研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解释工具。  相似文献   

8.
城市室外公共空间管理的基本项目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洁、美、亮、序"。重点是"序",即公民在公共空间的行为秩序。建立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的联动机制、发挥公民参与公共空间管理的作用,是构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的两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更新和城市改造,城市的内涵不断被重新界定,城市的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生态环境、文化品格、整体布局等等,都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开放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那么,究竟什么是城市开放空间?严格地说,城市开放空间是指在建筑基地内,为社会公众提供的广场、绿地、通道等室内外空间。本文所论及的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主要指市民容易到达和使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空间,比如市民广场,开放式绿地和公园等等。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  相似文献   

10.
以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为典型代表的城市暗角,既是城市物理空间的不协调构成,也是社会环境中的不稳定因素。本文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通过对Y市W城乡结合部地沟油生产的空间———社会现象分析,探讨了城市暗角形成中的制度结构和社会行动等宏观要素,并展示了一个由进城农民所发起的"弱"空间生产过程。这一空间生产通过农民的适应性选择和日常生活实践得以延续,既反映了弱势农民对空间的争夺,也反映了城镇化时期社会管理制度的缺失。空间生产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非正规、不合法的城市空间景观———"灰色集群"。在当前的社会管理中,要通过合理的空间秩序的构建对此类空间生产进行有效的规避与防治。  相似文献   

11.
城市空间利益冲突治理的公正之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利益主体对空间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需求错位,其深层次的问题是市场逻辑之下的空间权利分配不公,背后仍然是相关制度的缺位。城市空间利益冲突治理的本质在于以"公平公正"作为价值共识的有目的干预,通过培育空间价值观,加强空间利益引导、约束和补偿,合理管控资本运作、规范城市空间生产等防止价值共识"离散",以期促成城市空间生产由资本积累转向满足社会空间使用需求,促进城市增长的公平正义回归。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上资源越来越少,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已成为热点,如何做好地下空间的使用管理,使其更好地服务机关事务工作,服务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是摆在每个地下空间管理人面前的头等大事。但由于工程结构、安全意识等各方面因素制约,地下空间存在较多火灾隐患,因此,分析地下空间安全隐患和研究防火措施对地下空间安全运营具有积极的意义。一、地下空间火灾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格局"似乎已经认定为约定俗成的基础概念(汪劲柏,2006),各类文献中常常将其与城市空间结构混用,视为同义语。一般而言,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各种人类活动与功能组织在城市地域上面的投影,是城市地域各种空间的组合状态(柴彦威,2000)。城市空间格局(结构)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且各影响因素具有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因此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也表现出复杂性和随机性,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其相应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4.
龚强  ;蒋涤非 《求索》2014,(5):178-182
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期,新城市空间开发建设始终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价值体系,诸多城市问题对营造良好的新城市空间提出了新的挑战。通过对现代新城市空间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推动其发展演进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城市设计思考的角度,分析讨论了营造良好城市形态的设计策略,旨在通过这些设计策略在新城市空间中形成富有活力且具有优质公共环境。  相似文献   

15.
邓天白 《探索与争鸣》2022,(10):147-155+180
“智媒城市”作为智能化的媒体城市,是人类与城市之间中介化、智能化传播关系的体现。当前,主宰着现代性的技术自治模式与人们身体内部的主体模式之间,呈现出界限消弭、动态融合,而体验与现实又日趋分离的状态。随着城市传播领域对身体议题的召回,重新建立身体与空间的感性连接成为一个重要面向。我们在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及麦奎尔的“关联空间”驱动下提出“人机共生的关联城市生态系统”概念,即营造一个人机共生、智能化关联,具有技术、自然与人文“可供性”的“城市生态系统”。智能时代的“融合革命”在整合了多重感官智能身体的同时,人自身所引发的技术反制也要求人重新确立自我的主体地位,消解技术异化,实现城市智媒及其数字系统的自然生态化、人文生态化以及“具身公共性”,并以道德和审美、物质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来实现后现代具有文化归属感的“城市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人的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的辩证关系入手,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人类城市空间历史演进的整体脉络,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空间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定住。笔者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空间发展应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目标,在城市三个空间,即物质-地理空间、政治-历史空间和文化-心理空间的重构中实现城市空间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是市民参与各种类型体育活动的场所,是被"身体性话语"赋予内容和意义的公共空间.通过梳理国内外发展历史发现,城市公共体育空间具有可达性、意象性、补偿性和互视性四个基本属性,其在参与我国现代社会秩序建构方面具有非凡的价值:首先,公正、友谊、竞争等思想观念在此空间重复推演,发展为中国民众精神世界共享的价值符号...  相似文献   

18.
城市犯罪预防与"防卫空间"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城市犯罪预防对策中,"防卫空间"思想及实践是其一项重要内容."防卫空间"思想又称为环境预防理论,是指通过改变和保护环境,消除便于犯罪的条件,预防犯罪发生的一种理论.该理论提出,有必要通过环境设计,制造一种"防卫空间",即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旧城改造、社区氛围的营造等各个环节造成不利于犯罪、诱发犯罪行为的机会,预防犯罪的发生.引入"防卫空间"理念治理和预防城市犯罪,应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进行设计和考虑.城市犯罪预防的硬件建设是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将犯罪预防作为一项重要的功能和指标,贯穿始终,让城市建筑、居民住宅具有抑制和预防犯罪的功能.其软件建设是指制定和落实有关规范和措施,以保证上述硬件设施充分发挥功效.  相似文献   

19.
黎川新区近年来坚持适度超前的城市发展理念,高标准制定和完善县城规划编制,并按照"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水穿城过"的城市发展思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治水秀城"为关键,不断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于人类有逐水而居的传统,因此,城市滨水区一般也是城市的发源地,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内涵、市民精神、社会审美与意识形态等等。上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进入高潮,各大城市均掀起了滨水区开发与重建的热潮,1998年城市房地产市场化改革以后,滨水空间更加成为政府经营城市的宝贵资源,然而,人们过度致力于城市物质环境的建设和经济效益的提升,自然环境的保护、用地功能的协调、公共设施的完善等受到了忽视,如何平衡公共与私人利益是滨水空间开发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