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志们: 在周恩来同志诞辰91周年前夕,外交部召开的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研讨会,今天在这里开幕了。认真研究周恩来的外交思想与实践是外交工作的需要,是从事外交工作的全体同志的迫切要求,也是外交战线上的老同志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心愿是,通过深入学习与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更加自觉地加以继承和发扬,进而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是彻底的爱国主义者、天才的外交家.他不但科学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和理论,而且在他身上还富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的外交理念.他的外交思想是我们学之不尽、受益无穷的精神宝库.  相似文献   

3.
我们盼望已久的《周恩来外交文选》出版了。从周恩来同志浩繁的有关外交工作的著作、言论中精选出来的这些文章,集中地反映了建国初期到70年代中期新中国外交的历史进程和他的光辉的外交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外交领域中的丰富和重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外交家,作为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周恩来同志十分重视外交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他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在开拓和发展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同时,从无到有地组建和培养了一支新型的外交队伍。一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就卓有成效地...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又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不仅对指导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久前出版的《周恩来外交文选》是他外交思想的集中反映,其中有关向外国学习的精辟论述,在今天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同志作为新中国外交的奠基者,其外交思想是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科学分析当时国内外形势而形成的,但也吸取了传统文化的营养,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表现在: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基本原则受到了传统文化中"和"的精神的影响;其外交礼仪思想吸收了传统礼仪文化的因素;其外交谋略受到了传统谋略思想的启迪;其外交艺术、外交教育思想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是深受人民爱戴的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的光辉业绩、伟大人格、高尚品德、优良作风一直为世人所称道、所敬仰,而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统战、文艺、科技、教育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和理论建树,也日益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周恩来同志逝世20年来,国内周恩来研究蓬勃发展,取得了喜人的丰硕成果。在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到来之际,国内又一次掀起了一个学习周恩来、研究周恩来的热潮。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研管理部信息中心编辑的长达408.6万字  相似文献   

8.
傅耀祖 《外交评论》2000,24(3):25-29
建设当代中国外交学要以毛泽东、周恩来外交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外交思想为理论基础,新中国外交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今世界的总体形势和中国外交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富有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和思想,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外交家对当今时代特征,战争与和平问题,中国外交的纲领、路线等方面都有精辟的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中国外交风格和艺术丰富了外交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和谐世界理论与周恩来的外交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在拓展外交空间、维护国家利益与探索“共建和谐世界”契合点的外交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极具和谐意蕴的外交思想。和谐理念具有历史的穿透力,建国后周恩来外交思想中所蕴含的和谐意蕴对新形势下我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战略思想与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和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总设计师和实践者,《周恩来外交文选》集中了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精华,也是指导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宝库。周总理的外交思想包含各个重要的方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外交文选》集中反映了周总理在外交方面的卓越思想和重要理论贡献,内容极其丰富。它为我们学习和贯彻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通读全书,笔者认为,周恩来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国际法原则的重大发  相似文献   

12.
学习《周恩来外交文选》令人信服地看到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博大精深。周恩来的外交思想是随着新中国外交实践的演进而发展的,它处处显示周恩来纯熟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光彩和力量,对中国外交实践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对外交学的探讨研究是无价的宝藏。  相似文献   

13.
随新民 《外交评论》2006,23(2):77-83
具有很强个性化特色的周恩来外交思想以传统文化内涵的哲理、和合精神为核心,兼容并蓄了异域思想之精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互谅互让、共同发展思想都内涵丰富的哲理。周恩来外交思想是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统一,构建“和谐世界”理念也是周恩来外交思想时代精神的展示。周恩来外交思想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理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主要领袖之一,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周恩来外交文选》的出版,为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和实践,为继承和发扬新中国的外交特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和教学科研单位以及众多从事实际工作和理论工作的同志们相互配合和共同努力下,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开端和可喜的成果。这是我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论周恩来的求同存异外交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同存异思想集中体现着周恩来的外交风格,贯穿于周恩来外交实践的始终。周恩来在其外交生涯中首创求同存异方针,并在新中国外交实践中多次强调和模范践行,创造了多种不同的形式,解决回答了一些重要的原则问题。求同存异思想体现了高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周恩来精神的集中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周总理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外交家。人们对他的高尚品德、外交思想、优良作风、外交风格以及外交艺术等,均做了和正在做深入地探讨,给予高度的评价。笔者通过学习《周恩来外交文选》,深感周总理历史知识丰富、重视总结历史并灵活运用于外交工作,而且认为这是他能够取得巨大外交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试举几例写成此文,作为一点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8.
杨绍琼 《工会论坛》2008,14(1):148-149
周恩来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表现在外交方面,周恩来坚持以人为本,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外交思想。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对于中国以人为本外交理念的确立及推动和谐世界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民外交是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突出特点。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的目标,即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人民摆脱落后状态,提高生活水平。周恩来人民外交思想,强调不仅要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还要维护全世界人民的利益,这对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外交学院和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于1989年1月10日举行“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学术讨论会,应邀与会的部分老大使、长期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老同志以及首都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学者同外交学院的同行们一起,深情缅怀周总理为新中国外交创建的丰功伟绩,共同探讨周总理的外交思想、实践经验和外交风格。讨论会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外交学院教授鲁毅主持. 外交学院院长章曙同志在会上发言,强调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的科学价值及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章曙院长说,周恩来总理是亿万人民所爱戴和敬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终身、鞠躬尽瘁。周总理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新中国诞生后,周总理长期主持外交工作,昼夜操劳、呕心沥血,为新中国外交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运用马列主义原理,结合每一时期国际关系的实际和中国的外交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战略和策略思想、政策和原则;树立了完全不同于旧中国外交的新的外交风格;在外交实践中,周总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的策略性以及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求实作风,都应当是我们学习、研究和总结的内容。周恩来总理的科学的外交思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际关系和外交理论,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尽管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许多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但周总理的外交思想和实践经验对当前的外交工作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每一个从事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和外事工作的同志都应该不断地深入学习,加以系统总结并在新形势下运用和发展,为进一步开创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创造更有利于我国四化建设的国际环境而努力. 章曙院长指出,周恩来总理生前十分重视外交理论的研究和外事干部的培养,外交学院就是在周总理兼任外交部长时亲自关怀创建的。外交学院更应该把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作为我们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尽力培养更多合格的外事干部。周总理在世时曾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学,目前我院正组织力量积极筹建外交学这门新课程,国家教委已将这门课程列为重点学科。我们还准备筹建新中国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当代国际政治和地区研究等几门新课程,以适应当前形势和工作的需要。新学科的建设是一项很繁重的工程,需要我院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我希望并相信这次学术讨论会将对我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起推动作用。讨论会在热烈、活跃的气氛中进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陈辛仁、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刘春、老大使谢黎、马列、世界经济学会会长浦山、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周纪荣、北京外国语学院教授张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系副教授冯特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李石生、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杨铮。出席讨论会的还有:外交学院副院长黄国良、教授石磊、谢益显、黄金祺、王德仁,以及副教授、教师和光明日报记者等,他们是王芝、魏世华、郑谦、周尊南、徐炳和、傅耀祖、傅(女赞)其、刘金安、王武云、杨闯、龚惠平。现将在会上的部份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整理摘要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