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征地制度:问题、成因及改革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征地制度目前存在征地补偿标准较低、因公共利益需要的建设用地范畴过大、征地程序缺失等问题,其成因主要是征地制度改革滞后、现行征地制度与供地制度之间存在巨大利差、与征地制度有关的制度完善程度和配套措施不够.改革征地制度,应实行顶层设计,加快修法进程;消除土地价差,出台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充分发挥配套政策的保障作用,为改革我国征地制度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土地征收不可避免,因涉及重大的利益调整,既需规范,也需谨慎启动。两岸虽然土地制度不同,但土地征收改革面临共性问题,在基本征收程序设置、利益衡量机制上均具有相似性。相比之下,大陆集体土地征收启动的前提条件失之于宽,政府享有事实上不受限制的征收权并缺乏制衡机制;补偿额未考虑所有权让渡,仅部分弥补使用权价值;在补偿价的形成方式上,剥夺了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同时,集体所有权虚置,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共有人被架空。通过适当界定征收目的性限制,转变城镇化建设思路,克制征地行为的启动与征收规模;承认土地集体所有权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市价补偿,打破土地供给垄断;明确征收相对人与重构集体经济组织并举,构建开放性的制衡机制,有助于平衡、保障各方利益,完善征地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杜宇 《行政与法制》2002,(2):24-24,26
随着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确立企业法人所有权制度,成为进一步深化、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承担有限责任的前提和关键。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因素,对于应否承认企业对其财产享有“法人所有权”问题,理论界和经济界历来众说纷纭,观点不一、笔者认为,从法律关系上确认“企业法人所有权”,有其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就此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公正视域的农村征地冲突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地产权制度与征地制度改革的非协调性,引发了征地过程中的公正问题,即公正参照系的分歧以及程序公正和实质公正的双重缺失.这些公正问题不仅极易引发冲突,而且使冲突治理陷入困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效治理农村征地冲突,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型征地制度,确立统一公正的征地标准,提高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公正程度,确保征地过程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5.
张凡 《理论导刊》2019,(4):85-90
我国农地抵押制度曾长期受制于对农民失地的担心,相关制度约束导致农地财产价值与融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为化解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经营权的流转将成为今后农地流转的基础模式,农地抵押的客体也将主要定位为土地经营权。本文旨在研究"三权分置"背景下农地抵押的基本原理——经营权的抵押价值及其作为抵押资产的实现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对农地抵押权的法律构造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农地抵押权的权利设置与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6.
土地征用制度中农民权益损害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化进程中大量耕地的非农化转移是不可逆转的。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利益的保护是必须关注的问题。现行的征地制度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剥夺农民利益,进行工业化积累是无奈的选择,其中农民的利益损害是巨大的。从征地范围扩大化、产权制度不平等以及征地补偿不合理等方面,分析了征地过程中对农民利益的损害,并且全面论述了耕地价值的构成。以2000年耕地资源价值核算为例,量化土地资源价值量构成,表明现行征地补偿中所显化的耕地资源的经济价值只是其总价值中的一小部分平均,仅占到耕地总价的16%;耕地的社会保障价值和生态服务价值没有体现。从公平与效率角度出发,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征地制度改革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祝天智 《团结》2013,(3):34-36,47
农村征地冲突作为极为复杂的跨界性社会问题,其直接和表层原因在于征地制度的缺陷,而其间接和深层原因则在于离散型的社会管理方式的缺陷。单纯改革征地制度只能缓解征地冲突或起治标之效,唯有在加快征地制度改革的同时,构建基于社会管理创新的征地冲突协同治理机制,才是有效预防与化解农村征地冲突的治本之策。一、社会管理改革滞后是农村征地冲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征地补偿市场化的限制因素来自征地制度本身:征地补偿原则回避价值规律、征地补偿依据掩盖土地预期收益、征地补偿方法缺少科学性和合理性。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传统观念和理论的束缚,变征地补偿由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建立科学的价格评估体系,使征地补偿回归市场、回归地价。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征地补偿机制理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以地方政府垄断经营土地一级市场,征地按土地的原用途补偿为两大基本特征,从而构成了土地管理上的利益驱动,并与兼顾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征地补偿存在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征地与所有非农建设都要征地之间、土地补偿的低偿性与土地价值增值性之间、征地主体地位的强势性与农民利益保护脆弱性之间、征地建设谋发展与让被征地者分享发展成果之间等深层矛盾。完善征地补偿机制必须实行制度创新,从改革地方政府征地绩效评估机制入手,解决征地补偿、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的水平随着政府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完善,政府改革的时代主题与目标模式决定了政府公信力的理念和实现方式。我国服务型政府改革目标的确立,为构建和实现我国政府公信力提供了新的价值导向和制度基础。服务型政府目标模式下的政府公信力应该通过政治的民主化获得公信力,通过行政的法制化维护公信力,通过信息的公开化加强公信力,以公务员的廉洁度巩固公信力,以公众的满意程度评价公信力等一系列崭新的方式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农地征用制度: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在立法、征地补偿制度以及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三个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致使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侵害.为了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应对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加强土地立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改革征地补偿制度;改进征地程序,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2.
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作为两种不同的公有制形式具有平等的法律主体地位。文章从《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出发,研究和界定集体经济的权利主体及权利主体代表性问题,提出“所有权份额”概念,将集体经济权利同集体经济成员联系起来,分析取得这种权利所取决的户籍条件,这种“所有权份额”权利的实质性存在及其给户籍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道路带来的挑战。同时以“新苏南模式”为集体经济改革的实践范例,分析“所有权份额”的实现路径问题。最后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集体经济改革角度出发,以“所有权份额”为切入点,提出了相关政策改革和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土地征收中增值收益的产生是土地自然增值、土地投资增值、用途转变增值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阶段我国征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主要问题是农民收益分配比例低、收益分配程序不完整、收益分配监管不健全。征地增值收益分配的价值取向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利益均衡原则和平等保护原则。据此,当前推动农民征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是适当提高农民分配比例,合理降低政府的分配比例,保障农村集体的分配收益,完善收益分配正当程序以及健全收益分配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始于20世纪中期的中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虽然在改革之前两国具有相似的背景,但不同土地制度的选择导致了不同的结果,显然中国的改革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即便在中国人民公社的实行弊多利少,但我们不能对其妖魔化。在此期间以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为基础所进行的壮大和加强集体经济的作法不应该被全面否定。实践证明,中国在未来农村土地制度的选择上仍然应该坚持和加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并选择适合中国的方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进入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期。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农村征地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成为许多地方的不稳定因素,因此,中国农村征地制度亟须改革。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3,(5)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并在实际征地中引发一系列社会法律问题。对这种制度的改革,除单纯提高补偿标准之外,更需关注土地的可增值性,关注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立足国内征地补偿标准现状,尝试将原本的土地物质产出转化为长远的财产性收益,并借助国内相关的试点、有关学者的理论,最终确定土地的未来利益应作为征地补偿的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彭旭林 《学理论》2013,(24):133-135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大量的基础建设需要更多的土地供应,特别是在农村的城镇化过程中,限于我国法律的规定,人为将农村城镇化过程的土地需求与征地进行捆绑,造成了城镇化用地必须经过征地得以解决的认识误区,实际上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可以分离,而征地只能严格适用于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情况,因此其他农村用地则需要通过使用权的过渡进行改变,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因对这两种情况进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失地农民现象不可避免;而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尤其是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的严重缺陷,是造成失地农民失利和政府超限征地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快土地管理法律制度、特别是土地征用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将逐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改变现有土地征收模式、缩小征地范围。一方面通过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探索解决以农民为主导的资源流动路径和利益分配格局,保障农民在新一轮城镇化中的基本权益与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可能对地方财政特别是县域土地财政产生较大的冲击力。本文以西部某试点县近三年财政收支构成、征地制度改革后对地方财政的影响、承载力以及产业调整后续力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同步推进征地制度的整体配套改革,尝试建立国有建设用地收入分配新机制,积极探索集体建设用地交易价格构成和收益分配体系,专项研究工业用地补偿及财政"反哺育"系统问题,寻求构建"生态补偿的横向转移支付"框架等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20.
从同一到分离系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制度变迁的基本轨迹,是《土地管理法》有关集体土地制度改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现行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制度存在行使主体制度不健全、程序规范缺失、行使主体权限模糊、法律效力不明与信息不充分等问题。《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的修改,应当有效解决好行使主体的确定标准与准入条件、如何重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协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关系、集体土地所有权行使的决策机制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