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歌德在他的《谈话录》里对莫里哀有很高的评价。他说:“莫里哀是很伟大的,我们每次重温他的作品,每次都重新感到惊讶。他是个与众不同的人,他的喜剧作品跨到了悲剧界限边上,都写得很聪明,没有人有胆量去摹仿他。”①歌德这段评论,说明了莫里哀的喜剧已打破了悲剧和喜剧的传统界限,很值得我们重视,因为最高的剧体诗  相似文献   

2.
《凡尔赛宫即兴》是莫里哀喜剧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我国过去一直没有这个译本,由我国法国文学专家李健吾先生首先译出,但至今未有人评论过这部作品。健吾先生是我大学时代的老师,以后又成为我治学道路上的良师。他译出的四集《莫里哀喜剧》包括了莫里哀一生中最重要的喜剧27部。他生前答应赠送我这一套《莫里哀喜剧》,惜乎天不假年,他由于笔耕的劳累已于82年11月24日病逝北京。他生前只寄赠我由他亲笔署名的第一集,后第二集出版时,他已看不到了。《凡尔赛宫即兴》刊在第二集中,每当我翻阅由健吾先生的夫人寄赠的第二集时,不时缅怀先生对我生前的指导。如健吾先生健在,我必然先将拙文送请他审读,以免缪误流传开去。但先生谢世多年,焉能再向他请教,每念及此,良胜扼腕。我谨以拙文寄托我对恩师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3.
伏脱冷是《人问喜剧》中重要的串篇人物,在《幻灭》、《妓女盛衰记》、《贝姨》等众多小说中,以及剧本《伏脱冷》中,都曾出现过,担任了重要的甚至主要的角色。伏脱冷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一方面他大胆地揭露、猛烈地抨击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4.
疼痛难免     
薄荷 《新民周刊》2022,(12):80-80
这二年以来,我瞧出点儿意思,贴着喜剧标签的影视作品都不怎么喜剧:比如挪威电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又比如BBC的剧集《疼痛难免》。固然它们的台词和节奏都带着喜剧的潇洒轻快,但根底里依然是千山独行的冷寂,其中的喜剧元素如同从林木间偶尔传来的一两声呼哨,虽然清越,到底只是辽远的背景音。《疼痛难免》是个医疗剧,人物塑造不出一般医疗剧的范畴。  相似文献   

5.
阙政 《新民周刊》2015,(1):78-81
圆了英雄梦之后,他开始渴望通过演喜剧展现自己演技的另一面:“早晚有一天,我会因为喜剧而出名。” 演剿匪英雄“杨子荣”之前,张涵予已经得了个“英雄专业户”的外号——从《集结号》的谷子地、《水浒传》的宋江,到《十月围城》的孙中山、《建党伟业》的宋教仁……古今英雄,演了好几轮,但他特别想演的,一直还是英雄,尤其是孤胆英雄。  相似文献   

6.
在他看来,喜剧最难的地方在于必须完全写实,再荒谬的事情也要写实,违背自然和真实的喜剧是僵硬而牵强的。唯有掌握角色的真理,根据内心来演戏,观众不但会笑,这个笑还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成为下一个笑点的伏笔,最终可以贯穿整个戏。  相似文献   

7.
杜燕 《法国研究》2002,(2):199-206
《鼠疫》(LaPeste)是法国存在主义作家阿尔贝·加缪 (AlbertCamus)的一部长篇小说 ,在这部小说里 ,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名叫奥兰 (Oran)的城市。自从一天早上 ,该城的里厄医生 (Dr.Rieux)在无意中踩到一只死老鼠之后 ,奥兰城的噩梦就开始了 :鼠疫患者一个接一个地死去 ,恐惧和不安笼罩着这个城市。《鼠疫》一书通过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面对鼠疫的不同态度 ,向我们描绘了一个荒谬和孤独的城市。《白鲸》(MobyDick)是美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 (HermanMelville)的一部作…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挖掘越南作家保宁饮誉国际的小说《战争哀歌》的人文主义与反战传统的渊源,论述其对亚洲和平的重要意义。国际上(包括越南国内)对《战争哀歌》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粗浅的水平,本文则从越南文化史、文学史以及中越文化交流史的长远视角出发,挖掘其深层的历史文化渊源。围绕《战争哀歌》对"招魂丛林"的描述,本文探讨越南历史上招魂仪式的文化意义,以及《战争哀歌》与越南文豪阮攸的《招魂文》的相似之处。此外,本文还将《战争哀歌》同越南文学史上的名著即18世纪邓陈琨的《征妇吟曲》进行对照,发现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更是惊人相似,在揭示战争创伤、谴责战争罪恶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后,本文针对亚洲地区近些年来的紧张局势以及各国鼓吹战争的声音,讨论保宁本人及其《战争哀歌》的反战行为与思想,呼吁人们品读这一世界名著,维护亚洲和平。  相似文献   

9.
……有一些书,人们无法避开它们,它们一下子就征服了读者;而有一些书,它们的权威是慢慢地显露出来的。《鼠疫》无疑属于第二类。加缪也希望它这样。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应该防止责备这本书缺乏说服力。的确,在奥兰城的鼠疫中,人们不是象通过丹尼尔·笛福那今人难忘的日记所了解到的伦敦流行鼠疫时那样地居住,那样地生活:不象对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提到世界文学的经典小说,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国的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巴尔札克的《高老头》、《欧也尼·葛朗台》、雨果的《悲惨世界》、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等等,这足以见出它在我国的影响之大,流传之广,但同时也从另一层面看出,人们对法国小说的了解的有  相似文献   

11.
《沈清传》是三大古典小说之一,与《春香传》、《兴夫传》一样,在韩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自问世以来,深得韩国人民的喜爱,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不同版本,有国文本。汉文本、唱剧本和手抄本等,其中最古老的版本为全州土版《沈清传》。对于《沈清传》,研究者历来有不同的评价,本文仅就《沈清传》的成书年代和渊源作一些探讨。 关于《沈清传》的成书年代,有关的著作和论文中的论述虽略有出入,但分歧不大。朝鲜国立出版社1954年出版的《沈清传》的解题中,推定为18世纪。朝鲜科学、百科辞典出版社1977年出…  相似文献   

12.
1990年2月28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在经过激烈的讨论、辩论和争论之后,通过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立法原则》(以下简称新《土地法》)。该法于当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苏联舆论界认为新《土地法》是苏联诸经济法律中的基本法律之一,认为它的诞生对当今整个苏联社会、对国家经济尤其对农村面貌的变化,将起重要的作用。新《土地法》又是自1968年苏联通过了《苏联和各加盟共和国土地立法原则》(以下简称旧《土地法》)以来的又一部土地法。通过研究新旧土地法的不同,从中或许能发现苏联为扭转农业危机所采取的措施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法国现实主义小说《包法利夫人》完成于1856年并于1925年由翻译家、小说家李劼人译成中文,十年之后译者本人的文学创作《死水微澜》在中华印书局出版。这部《死水微澜》被誉为李劼人学福楼拜式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代表作,它的问世引来中国文学界的重视,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以后,关于两部小说的文学评论不断涌现。在这些文章中,我们发现关于《包法利夫人》和《死水微澜》两部小说的文学比较的文章虽然很多,但是很少有人从作者本身的角度来深入研究两位女主人公结局不同的原因。本文试图从两位作者的政治主张、文学选择、人生态度等几方面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进而找到两位女性生活经历相似但结局却不同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4.
李璞 《法国研究》2014,(3):62-65
相对中国出版的诸多由中国学者撰写的《法国文学史》而言,法国出版的由法国学者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却寥寥无几。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学内容丰富,需要作者知识广博。但20世纪下半叶问世的雅克?班巴诺的《中国文学史》却按文类不同,并大体以时间为序,介绍了中国历代知名的作家作品和法国乃至英美汉学界对中国文学作品的译介及研究成果,反映了作者本人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的认识,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承前启后之作。  相似文献   

15.
刘文立 《法国研究》2002,(2):135-146
法国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 (Tocqueville,1 80 5-1 859)在中国知识界数十年来享有盛名 ,近年间尤其如此。托氏一生著述颇丰 ,备受推崇的有三部。世界各国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前后 ,其中的两部《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 ;商务印书馆 ,1 987)和《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桂裕芳张芝联校 ;商务印书馆 ,1 992 )的中文版被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刊行 ,促使人们对他的兴趣和研究升温。现在献给汉语读者的是第三部 ,即《托克维尔回忆录》 (周炽湛曾晓阳译杨令飞校 )。此书系作者淡出政坛之后当作“消遣”而撰写的文字 ,他…  相似文献   

16.
新加坡独立后,在境内出版的《星洲日报》和《南洋商报》遵照政府公告精神合并组成南洋/星洲控股公司,于1983年停刊,由《联合早报》和《联合晚报》取代出版。由于华族人口比重占70%以上,因此华文报刊历来拥有庞大的读者群,特别是《联合早报》与《联合晚报》所...  相似文献   

17.
今年7月,德国的《移民法》在经历了将近四年的辩论、协商和修改之后,终于获得联邦议院和参议院的通过,并将于2005年1月1日正式生效。至此,德国第一部《移民法》终于尘埃落定。 诚如本期郭小沙先生在"德国《移民法》评说"一文中所指出的,"这部法律之所以称之为德国的第一部《移民法》,并不是因为德国过去没有针对移民事务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而是过去的有关移民事务的法律法规并没有使用'移民(Zuwanderung)'这个词来定义,而是使用其它词  相似文献   

18.
《神游》     
付杰 《新民周刊》2022,(17):127-127
著名学者田晓菲教授的《神游》一书,把南北朝和晚清合在一起写,把不同领域的文本和材料聚在一起探讨,一方面细致深入地处理具体时代和文本,另一方面作出全景式综观与对比。其内在寄托了田晓菲一贯的信念,即通过对时代、文类、文体乃至现代学科的分隔的超越,来探索一个历史时代所共同面对的文化问题、共有的文化关怀。  相似文献   

19.
《阿道尔关》是法国文学史上的一部著名的中篇小说,它的作者贡斯当是十九世纪初期法国杰出的政论家和文学家,夏多布里盎曾把他列为法国最早的浪漫派作家之一。其实,作为文学象的贡斯当,其小说创作实在有限,就目前所知,他只给我们留下了《阿道尔夫》《瑟茜尔》和《红色笔记本》三部小说,其中后两部还是没有完成的作品,而且有些评论家  相似文献   

20.
《爱国者法》及其对美国公民权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东 《美国研究》2006,20(1):75-88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政府迅速制定并通过了《爱国者法》。无论从法律条款的内容还是实施后果来看,《爱国者法》及其相关规定都为政府以反恐名义更多涉入公民私人生活提供了法律依据,美国民众受宪法保护的部分公民权利也因此受到侵蚀,由此引发了美国社会关于国家安全与公民权利的讨论,有关各方围绕《爱国者法》展开了不同形式的论争。然而,由于美国政治中一些因素的作用,《爱国者法》对美国公民权利的实际影响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