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协天地》2015,(1):53-53
张汉飞在《四川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撰文认为,适时推进以权力重置为核心的体制改革,拓宽公共参与渠道,是使官员不能腐败的防火墙。为此,一是要建设“有限政府”.有序实现政府服务职能转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范围是有限的。有限政府的实质是从集权走向分权,是对公共管理体制的重建。完善健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多元化的治...  相似文献   

2.
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特质及其实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凡河 《前沿》2009,(8):90-92
服务型政府是当代政府治理的基本模式,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目标。它蕴含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阳光政府等四个向度的服务特质。构建服务型政府必须建立健全其实现机制,即转变政府管理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行政文化,改善政府管理软环境;实现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提升公务员素质,建设服务型机关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县政改革的目标和基本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突破口是县政改革。县政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在行政分权和政治分权基础上的民主自治:当前各地所进行的“强县扩权”或“扩县强县”式的行政分权在加强县级政府自主权的同时,也增加了权力滥用和公共利益被损害的风险。为此,需要进行真正意义的政治分权和司法分权,通过确立民众对执政者的制约,建立真正意义的责任政府;通过强化司法制衡来制约地方的政治行为,以保证国家的政治统一有效性,维护公共利益的制度底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变化是各种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它是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一大标志。梳理政企关系演化过程可以看到,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改革中正逐渐由权力纽带转变为权利和资本纽带;政企关系的演变体现了渐进式改革的明显特点。要客观理性地看待政企关系改革历程及其出现的各种问题,对政企关系的研究不能只注重所谓的逻辑严密性和理论自洽性而忽视了看待问题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相似文献   

5.
流行的集权—分权二元对立思维使很多人对权威下的分权改革抱有疑问。本文首先指出《决定》中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就是建立"有能力的有限政府",并通过梳理一些基础性概念,诸如行政性分权与市场化分权及其与中央集权的关系、法权与治权之间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时间性"以及制度变迁中的关键时刻与常规时期,说明为什么不能将集权与分权简单对立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13,(3):42-42
李永忠在《人民论坛》2013年第3期载文《十八大报告中的“五权”之思》认为,十八大报告最大的亮点就是散见于报告中的“五权”思想:分权、授权、确权、治权、民权。第一是分权,就是科学分解权力。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党委与政府的关系,或者说是权力行使与权力制衡的关系,分权的思想在这次报告中体现得非常多。第二是授权,就是授予权力。  相似文献   

7.
善治政府一直是政治体制改革所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善治政府应该是一个分权的政府,地方政府也不例外。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既要解决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分权问题,又要解决地方政府内部的分权问题,还要解决政府向社会分权问题。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的宪政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环境问题,不能单纯寄希望于企业自律和政府管制,更有赖于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制衡机制。以私权利限制公权力。必须从宪政的高度思考环境保护问题,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完善政府及其政府官员业绩评价标准体系,改革现有的立法与司法体制,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与环境受益权,大力发展社会中间层组织,从而实现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兼有战略强制和战略克制的成分,存在一种对冲逻辑。这种逻辑是基于其对于“台海现状”和被台湾当局“牵连”的双重认知。根据强制和克制的概念以及上述双重认知,可以构建对冲逻辑分析框架来解释拜登政府的台海政策。对冲逻辑可细分为四种类型,结合对应的四种情况进行推理分析后发现,拜登政府在台海的对冲逻辑体现了美国外交中的机会主义和实用主义。这一逻辑服务于美国对华遏制的大战略,可能给台海和平稳定带来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10.
《群众》2013,(5):70-72
拆分铁道部,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重组国家海洋、能源管理机构……从年初开始,一系列举措拉开新一轮机构改革大幕。随后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指出,转变国务院机构职能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转变政府职能是一场政府自我革命,最终指向“放权、分权、限权、用好权”,要防止“越权”和“侵权”,建设“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如何划定政府权力边界?  相似文献   

11.
许婷 《人大研究》2006,(10):23-25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进行从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迈进的尝试与努力,而有限政府的理论渊源为我国的现实选择提供了方向,即以宪政制度来制约政府的权力、规模、职能及行为方式,实现政府与市场、公民和社会的合理、良性互动,从而使得政府权力的运作获得合法性。一、有限政府的理论渊源有限政府理论基于人性“幽暗意识”的假定,从早期以格老秀斯、霍布斯为代表的自然权利理论,发展到洛克为代表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分权制衡理论,后经哈耶克为代表的自发秩序理论、布坎南为代表的政府失灵理论的进一步发展,逐渐构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1.…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家张维迎去年力推的新作《市场的逻辑》开篇解释了什么是“市场的逻辑”,在他看来,如果你想活得幸福,你首先要使别人幸福,如果你不能使别人幸福,按照市场的逻辑,你是不可能幸福的。这就是市场与政府行为的根本差异,政府获取收入的办法跟个人和企业完全不一样,它是靠税收,税收有法定的强制性。中国在经历了三十年经济改革之后,  相似文献   

13.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12,(1):44+77+92-94
服务型政府建设:理论范式与实践逻辑 陈潭、黄金在《学海》2011年第2期撰文认为,服务型政府作为一种基于公民本位、崇尚服务理念、追求公共利益的现代政府模式,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政府改革中的热门话语。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是一个综合性课题,在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和公共治理理论的基石上,为了更好地实现公正与平等、效率与竞争、廉洁与透明、民主与参与等公共价值,建设法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回应型政府和企业型政府成了必然的路径选择,这亦是实现善治的必然逻辑。  相似文献   

14.
行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既有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政府职能转变效率不高、行政改革方案执行不力、行政民主化建设不足、行政法律法规建设不全等问题,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未能处理好集权与分权、公众与政府利益这两大关系。以人为本、政治有序、政治认同、社会和谐,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价值取向的必然选择。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有限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期约两周。建议会议的议程是: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6.
《人大论坛》2009,(5):50-50,F0003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翻开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史新的一页,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年光辉历程。三十年,在人类历史上不过弹指一挥间,但是,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却是中华民族意气风发的三十年;是中国人民创造出人间奇迹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如日中天的三十年!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定义和性质;论述了基层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分析了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诱因:表象诱因是公众利益无法诉求、信息公开滞后、基层政府发展理念失衡,而根本诱因是分权制衡体制的缺陷、官本位思想严重、权利体系设置不合理;提出了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相关对策: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公布真实信息、把公平正义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8.
李丽虹 《求索》2012,(8):46-47,43
本文构建了一个财政分权视域下地方政府债务理论模型,探寻财政分权机制与转轨背景下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机理及当前的财政体制改革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利用2010年财政部门统计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截面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是省、市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最主要推动力;对县级政府而言,财政收支压力是驱动其负债的重要因素。未来的财政分权化改革应是结构性的调整和优化,而非地方政府财权的整体性持续扩张。  相似文献   

19.
韩斌 《前进》2009,(7):51-52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保证 认真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可以这样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就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实现、维护、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的三十年。如果没有以人为本,我们迈不开改革开放的坚实步伐;没有以人为本,我们难以逾越一道道改革难关;没有以人为本,我们难以保持改革开放的持久活力。  相似文献   

20.
在渝北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记者采访了渝北区人大代表、重庆石船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光银。张光银董事长向记者介绍说。重庆石船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77年,历经了三十年艰苦岁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市区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经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3年8月经有关部门批准改制成重庆石船建设开发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