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历史丛林里穿行的中国法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新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 ,法理学经历了一次学问传统的“断裂”。进入 2 0世纪 90年代 ,中国法理学学问传统的裂痕在逐渐修复 ,法理学之自身“学术”因素得到强化 ,法理学者之“知识共同体意识”愈来愈得到彰显。但当代的法理学还面临西学强势如何因应、确立中国话语体系及研究范式、如何建立独创性理论的问题。未来的中国法理学应当培育世界知名的法理 (哲 )学家 ,应当形成具有中国风格和特色而又能够与世界法理 (哲 )学界展开对话的独创理论与学说体系 ,应当能够反映时代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总体精神及其成就  相似文献   

2.
《现代法学》2019,(5):3-22
中国法理学七十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苏联版"国家与法的理论"时期(1949-1977年),"法学基础理论"时期(1978-1993年)和不同知识-理论谱系的"法理学"成长时期(1992-2019年)。法理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使命,面对不同的理论难题,其进退兴衰具有制度依赖性。中国法理学的未来发展还面临西学强势如何因应、确立中国话语体系及研究范式、如何建立独创性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蒋立山 《法律科学》2003,1(4):21-28
当前中国法理学有三种研究倾向,一种是启蒙(价值)倾向的法理学,一种是注释倾向的法理学,第三种是实证(规律)倾向的法理学.其中,第三种倾向是与法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法律现实运作和演变规律的科学的性质相吻合的.否定法理学的科学性质,反而容易使它走上虚无主义的歧途.中国法理学当前要着重研究四个方面的规律研究世界范围内的法律演进的普遍规律,研究普遍规律支配下的中国法律演进的特殊规律,研究影响和制约法律运行的现实规律,研究依然影响现实法律的历史规律.就价值问题而言,法理学对中国法律未来的关注应该从对目标的价值论证转向对目标与路径的实证研究,研究多数人的目标选择及影响目标选择的复杂因素,而不是要代替人们选择法治目标及道路.  相似文献   

4.
《法学杂志》2012,33(5)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理学在研究与教学上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其表征是:法理学之西方知识与中国模式之东方经验的悖论、法理学之“权利本位”与中国模式之“发展”“稳定”目标的悖论、法理学之法律自由价值优先与中国模式之法律秩序价值优先的悖论、法理学之以“个人”为本的法律观与中国模式之以“人民”为本的法律观的悖论。如何认识与看待这些悖论,是当下法理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的法理学在研究与教学上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模式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其表征是:法理学之西方知识与中国模式之东方经验的悖论、法理学之"权利本位"与中国模式之"发展""稳定"目标的悖论、法理学之法律自由价值优先与中国模式之法律秩序价值优先的悖论、法理学之以"个人"为本的法律观与中国模式之以"人民"为本的法律观的悖论。如何认识与看待这些悖论,是当下法理学发展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乡村法制建设是21世纪的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课题.本文从辨析当前有关中国乡村法制建设的几种观念切入.在五个方面展开了深入讨论:(1)本土是否中国乡村法制建设资源的主要取向?(2)训政是否中国乡村法制建设的必经之途?(3)厌讼是否中国乡土社会的法律心理?(4)严打是否中国乡村社会治安的主要法宝?(5)乡村是否中国法制建设的根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迄今,马克思主义法哲学在中国已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西方法学包括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吸纳,其中含有对法哲学问题的初步思考,如梁启超在1902年所写的《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中就采用了日语的“法理学”名称,并于1904年在《新民丛报》第四卷第5—6期发表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一文中主张法理学的研究对象不仅包括“法文”的解释,而且包括法文以外的法理研究,  相似文献   

8.
苏胜利 《研究生法学》2009,24(3):143-149
庞德在《法理学》第一卷第一部分通过对法律史的分析与解读,逐渐有意识地建构起社会学法理学这一当代主要法理学派。探讨庞德如何建构起这一学派,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第一,对庞德社会学法理学主要表述的核心词汇的分析,可以追根溯源,发现其学说之诸源头;第二,审视庞德是如何认识此前法学派的缺点并对它们进行补救,可以把握其思路、内核与贡献;第三,对庞德观点的几方面质疑,以有助于正确对待庞德的社会学法理学学说。  相似文献   

9.
<正> 无疑,徐国栋博士论文《民法基本原则解释——成文法局限性之克服》(以下简称《解释》)是一部民法学专著,然而,由于民法从来就是法理学的发祥地,许多民法问题稍一深入就是法理学问题,而且民法基本原则问题恰好直接涉及到法律的结构模式、法律局限性、应否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及如何防止法官滥用权力等一系列法理学问题,所以当作者深入探讨民法基本原则问题时,就不可能不讨论诸多法理学问题。其结果是,在这本民法学专著中含有丰富的法理学信息,本文仅就法律结构模式的法理学问题作一简略的分析和评价。 一、法律结构模式论的提出和论证  相似文献   

10.
法学基础理论作者各派法理学之批判(一)各派法理学之批判(二)各派法理学之批判(三)各派法理学之批判(四)各派法理学之批判(五)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实质 —兼与潘念之、齐乃宽二同志商榷年期1980。21980。31980。41980。51980。6达达达达达李李李李李王宗庭1980。5 宪法·国籍法浅论“三权分立”略论我国1975年宪法日本国籍法何华辉许崇德许常德何华辉 马克昌译1980。51980。61 980一2 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宫廷内外制变是导致宦官专权的主要原因贝卡里亚罪刊法定主义的历史意义试论刘烦的法律恩想 杨鸿年陈盛智译 陈抗生1980。51980。519…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送法下乡》导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我正在写作的《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一书的导论。为什么要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 ?本文将从总体上对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一个初步的分析和阐述。这些问题大致是 :(1 )为什么研究司法 ?(2 )为什么要研究基层司法 ?(3)为什么研究中国 ?(4)这种研究具有什么社会实践意义和学术意义 ?我将分别讨论前三个问题 ,并在这些讨论中简单回答第 4个问题的前一半 ,而将后一半问题单独作为一节。最后 ,我将对全书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进路作一个交待 ,并对全书的结构进行一种阅读的格式化工作。一、为什么研究司法中国应当实行法治 ,中国正在走向法治…  相似文献   

12.
论法理学教学与教材的改革——从“一分为二”谈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法理学教学与教材的改革是法理学界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不仅仅是涉及向学生传授什么知识的问题(这个问题并非不重要),而且也是法理学如何面向实际、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问题,还是法理学是否真正勇于并能够打破计划经济束缚的问题。世纪之交的中国法理学应该对此有个明确的回应。这不是说法理学界以往不关心教学与教材的改革,而是说,我们尚没有把法理学的革新与法理学教学、教材的改革挂钩,更没有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学术上的重大问题认真对待。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我国法理学一直在致力于推动法治建设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诞生与成长过程,《中国法理学发达史》等几部近代法理学代表作品的分析评述,以及中国近代法理学诞生及成长过程中的特点等三个方面,对自清末修律时起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止的中国近代法理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作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和研究,证明了中国近代法理学是中国现代法理学的学术起点和基础,也是发展和繁荣中国现代法理学的历史资源。  相似文献   

14.
法理学创新是我国法理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使法理学创新结出具有先进性、科学性之成果 ,应当解决好几个方向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理论建构──《法理学教程》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主义法理学的理论建构──《法理学教程》评介姚建宗现代社会处于一个法治的时代。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如何对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及法制建设的若干共通性问题作出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意义的概括和总结,是摆在中国法理学工作者面前的急迫而艰巨的任务,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6.
法理学三十年之法的价值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龙 《北方法学》2009,3(1):141-15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已走过三十年的成长历程,法的价值问题是中国法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对三十年来法理学界关于法的价值研究的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述评,一方面使我们对学界同仁的研究成果有一个总括性的了解,看到中国法理学人的学术贡献;另一方面,通过对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展示,使我们认识到法的价值问题探讨的多维性、复杂性。促使我们将该项研究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陈弘毅 《河北法学》2007,25(10):11-14
"中国法学往何处去"这个问题虽大,却绝非大而无当.尤其是作为法学基础学科的法理学,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探讨,回顾中国法学近期走过的道路,评价其当前的状况,反思其前景,更是当今中国法理学的应有之义、责无旁贷之担当.  相似文献   

18.
法理学发展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高其才按我的理解,"走向21世纪的中国法理学"是指走向成熟的中国法理学,是指中国法理学成为真正的科学。本来,法理学无所谓走不走向21世纪的问题,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并不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但是,对于中国法理学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书讯     
《通往法治的道路——社会的多元化与权威体系》作者:季卫东定价:36元出版:2014年10月本书是中国当代著名法理学家季卫东论述中国如何通过法治重塑权力结构和权威体系构建一种普遍认同的秩序和制度模式的力著,阐明中国正通过法治走向民主并随着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和社会结构的转型而进入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博登海默法理学》作者:(美国)埃德加·博登海默译者:潘汉典定价:48元出版:2015年1月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学科的知识变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目前的法学理论教学和研究中存在着概念用语混乱、知识老化、知识更新缓慢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法学院的课程设置上,可以考虑废除“法理学(一)”课程,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到在高年级设立的法理学(法律哲学)、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经济学等专业课程上;在研究生专业设置上,将法学理论一分为三即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含法律人类学等广义的法律和社会科学)或更多理论法学的专业,与原有的法学二级学科专业如民商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等并列;通过学科制度建设,进行跨学科交流,增加法学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