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2月1日,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统治者、收复台湾340周年。16至17世纪间,当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非洲、东南亚,把大片土著居民世代居住的家园变成其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却在中国碰得头破血流,打着降幡黯然离开。作为以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伟大壮举而名世并光照史册的杰出人物,郑成功对台湾的收复及其后世子孙在康熙年间的归清,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几百年来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走向,而且不断触发着后人的多方思考。为了纪念这位对台湾发展和祖国统一有着巨大贡献的历史先驱人物,我们编发了这组学术笔谈。  相似文献   

2.
郑成功收复台湾 ,先后历时 9个月。由于在新区作战 ,和后方基地厦门、金门之间又隔着一个台湾海峡 ,复台大军的粮食供应显得特别艰巨和繁重。在此期间 ,复台大军曾遭遇三次粮食供应危机。郑成功采取了各种办法 ,其中包括 :复台大军携带行粮、缴获荷兰人的粮食、征购民间的粮食、金厦后方基地的接济、垦荒生产、实行严厉的粮食政策等措施 ,基本维持了复台大军的粮食供给 ,从而使收复台湾的伟大历史使命得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3.
王亮 《两岸关系》2012,(9):68-68
今年是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8月27日—9月9日,由北京市台联主办、福建省台联协办的"成功在两岸——郑成功收复台湾350周年纪念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  相似文献   

4.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上面所引这首《复台》诗,系三百二十年前我国民族英雄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所写的。至今读来,仍令人感奋不已。众所周知,台湾自古系我国领土。早在三国(二二○——二八○年)时代,东吴孙权就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甲士万人到  相似文献   

5.
杨杰  王晓 《台声》2002,(7):4-5
福建南安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郑成功的陵墓位于南安市郊的水头镇复船山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墓台,复船山下是一望无际的大地与铺展向台湾海峡无边的大海。1646年,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义旗,10多年的战火硝烟,将他锻炼成“胸藏甲兵,气吞湖海”的军  相似文献   

6.
福建南安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郑成功的陵墓位于南安市郊的水头镇复船山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登上墓台,复船山下是一望无际的大地与铺展向台湾海峡无边的大海。1646年,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义旗,10多年的战火硝烟,将他锻炼成“胸藏甲兵,气吞湖海”的军事统帅。1661年4月,他以“坚冰可渡”的非凡胆魄,统帅2.5万大军、战船数百艘,从金门料罗湾渡海东征,破鹿耳,登赤嵌,摧敌舰,歼敌援。经过9个多月浴血奋战,于1662年2月1日完成了驱逐荷夷、统一祖国的伟业。今年5月26日,南安市举行隆重集会,…  相似文献   

7.
4月28日,由两岸文化出版机构共同举办的“郑成功史迹图片特展”在台南市揭幕,在为期一周的纪念活动中,笔者感受到,郑成功已经深深植根于台湾民众的心中。  相似文献   

8.
宋磊 《统一论坛》2012,(1):80-81
1662年2月1日,荷兰总督揆一在台湾城签字投降,带着溃败的荷兰军队退出台湾。至此,台湾在经历了38年屈辱的殖民统治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率部历经9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奋笔疾书:“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相似文献   

9.
陆茂 《风范》2000,(3):31-31
  相似文献   

10.
郑鸿池 《台声》2002,(1):40-41
340年前,即公元1662年的2月1日,中国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经过10年的准备之后,率领25000名中国将士,又经过近10个月的浴血奋战,收复了被西方的荷兰入侵者侵占了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写下了“开劈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的复台诗名句。“先基”就是祖先的基业,说的是台湾这块宝地,就是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开劈荆榛,用血汗开发出来的基业。中国人民比较成规模地开垦台湾,始于17世纪的颜思齐、郑芝龙时代。颜思齐是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人;郑芝龙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连横在《台湾通史…  相似文献   

11.
2002年5月26日,福建省政府、省政协,泉州市政府、市政协,南安市政府、市政协在英雄故里南安市举行集会,隆重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  相似文献   

12.
2002年5月26日,福建省政府、省政协,泉州市政府、市政协,南安市政府、市政协在英雄故里南安市举行集会,隆重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  相似文献   

13.
1602年 沈有容挥师入台歼灭倭寇;1662年 郑成功驱逐红毛收回台湾;1683年 康熙皇帝和平统一海峡两岸;1945年 日本投降宝岛光复还神州  相似文献   

14.
随着抗日战争不断深入和全国人民强烈呼吁,国民政府开始从舆论和外交上做收复台湾的准备,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发表,台湾回归祖国已成定局。随后,国民政府于1944年3月成立台湾调查委员会,展开接收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这些工作为台湾的顺利接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郑成功”是台湾古典诗歌中延续不断的重要题材之一,但不同时代,对郑成功的评价不尽相同。清代前中期评价偏于负面,牡丹社事件时,发生了由负面到正面的大翻转,并在乙未时达到高潮。其原因,在于面对异族入侵,人们想从郑成功身上吸取反殖抗敌的民族精神。日据后内渡使连横等跳出狭小空间而有了横跨两岸的宽阔视野,他们吸收了民主革命思想,建立了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岛内情况则较为复杂,《台湾》等报刊的征诗表达民间未曾改变的郑成功尊崇,瀛社的课题则有呼应“皇民化”之嫌,但仍以彰扬郑成功遗民忠义精神和驱荷复土、辟垦台湾的历史功绩为主流。这一演变反映了因应不同时代面临的现实问题,人们思想感情、认同状况的变化,其本身亦为台湾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5)
正7月14日上午,由北京市台联主办的郑成功铜像揭幕仪式在北京台湾会馆隆重举行。海峡两岸同胞齐聚台湾会馆,共同见证郑成功铜像的揭幕。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北京市台办副巡视员马振生,郑成功铜像创作者、台湾著名雕塑家陈启村出席揭幕仪式并为铜像揭幕,活动由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主持。台湾著名雕塑家陈启村耗时4年雕刻完成的铜像,由台湾台南郑成功祖庙赠送,身穿盔甲、外披文袍、挺  相似文献   

17.
正施琅(1621—1696),字尊侯,号琢公,福建晋江南浔(今龙湖镇衙口)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襄壮公传》中说,施琅出生的前夜"母太夫人洪有神授宝光之梦,觉而异之,遂生公"。但这多为后人比附,殊不可信。他的前半生虽然也崭露才华,但可圈可点之处并不甚多,其之所以能够名留史书,主要还是从他降清开始。施琅一生中最值得历史记忆的是他力主平台,并最终带兵实现了这一愿望,让台湾重归于中国的版图之下。  相似文献   

18.
1661年4月30日,星期六上午六时半,在热兰遮城堡上看见了附近洋面上出现了国姓爷的舰队。“天空浓雾不断升起,我们忧愁地发现,在我们的西北方有一支为数众多的帆船和小船组成的巨大舰队朝我们开来,其数量之多难以估计。这支舰队似乎朝向我们,并企图开往鹿耳门水道。”这一切说明国姓爷长期打算武力征服这一地区的计划终于付诸实施了。……”上午七时,福摩萨评议会开会发信命令住在内地的荷兰人立即到大员集中。荷兰台湾地方长官猫难实叮被派往赤嵌城中普罗文查(也可译为普罗汶蒂亚)要塞,负责那里的一切事务。把已被发现中国移民中的重要人物关进城堡,同一年前抓到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和台湾回到祖国怀抱50周年了。台湾同胞在日本殖民者统治下,进行了长达50年艰苦卓绝的反抗日本侵占台湾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时已经在祖国大陆的老一辈台胞,纷纷参加抗日斗争,此后又有一大批居住在台湾和侨居海外多地的台湾爱国人士,纷纷奔回祖国大陆,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抗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也是当时在祖国大陆参加抗日斗争的台湾同胞发自内心的口号。  相似文献   

20.
沈正一 《台声》2003,(3):15-16
近来,岛内“台独”分子大肆鼓噪“台湾正名运动”。陈水扁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表示,台湾适合当一个独立国家,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民进党大老、“总统府”资政姚嘉文肆意歪曲郑成功复台史实,将郑成功所述“东都明京,开国立家”,编造出“郑成功三百年前就在台湾建立王国”的论调,为“台湾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台湾独立建国”炮制历史依据。作为明清之际的爱国名将、杰出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他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光辉业绩和历史地位,早已光照史册,名驰中外,岂容任意歪曲篡改!据历史记载,郑成功自幼聪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