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台声》2016,(2)
明清时期,在京城建有多个全国各地的会馆。北京的会馆始于明代,清代是北京会馆的重要发展时期,会馆到清末才走向衰败。明代的永乐皇帝定都北京以后,北京即成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许多外地人到北京做官、经商,而且从明永乐十三年科考开始,北京作为中央考场,全国各地的举子一般每3年要到北京参加一次会试,因此设立会馆,便成为外省人士在京城生活、工作的一种需要。台湾在北京设立会馆,也正是顺应了这一潮流。正如当年分巡台湾道刘璈在报请购建全台会馆的呈文中所说:"在都城购建全台会馆,以备台湾会试举人及供职于京者,藉以居住。"自即期起,《台声》将刊登北京台湾会馆里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坐落在北京前门外大江胡同(原大蒋家胡同)的台湾会馆,现已修复.北京的各地“会馆” 是清代各省、府绅商为本乡进京赶考学子而建的.台湾会馆建于何年何月已无可考.清政府自1687年起,在台湾施行考举制,在县里考秀才、省里考举人,到北京考贡士,再经“殿试”考进士.清代汉族台胞考上文、武进士的共有29名.前107年出进士16人;后43年(即咸丰、同治和光绪年间)出进士13人.可见后4O多年台湾举子赴京赶考者大增.据此估计,北京台湾会馆有可能建于1851年至1894年之间,距今已10O至140年左右.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当天,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台籍进士、举人联名上书都察院代奏:“今者闻朝廷割弃台地以予倭人,数千百万生灵皆北向恸哭,闾巷妇孺莫不欲食倭人之肉,各怀不共戴天之仇,谁肯甘心  相似文献   

3.
<正>璀璨花灯,映照着流光溢彩的爱河;京腔京韵,给南台湾增添了"北京味道";"非遗"表演让人叹为观止;宫廷小吃,让市民大快朵颐……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高雄灯会艺术节暨第四届北京特色周3月4日在台湾高雄市的香蕉码头开幕。由北京市台商投资服务中心、丰台区商业联合会、丰台区旅游行业协会等联合承办的北京特色周共设有丰台旅游推介区、非遗工艺区、北京特色小吃区、科技文创区、残疾人职康劳动产品展示区五个区域,其中北京特色小吃展位1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位8个,丰台旅游推介区展位3  相似文献   

4.
元非 《台声》2007,(Z1)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年味怎么淡,过年的方式怎么变,不远万里回家团圆,依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亲情表达方式。在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越来越多。北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北京,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记忆,也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和人生规划。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北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有些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对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求学、创业,也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在北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广。随着农历新年的一天天临近,很多台湾朋友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虽然在北京过年,却还依旧挂念着家乡的味道。很多…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有许多从商的台湾人.他们的成功,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光彩。今天,我们走进这些台湾人、体味一下他们的人生。 杜旺龙:“情订奇缘” 这一天、杜旺龙特别忙.那些被化妆师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新娘在他眼前晃来晃去。记者等了一个小时才与他搭上话,他疲倦地靠在椅子上,伸出五个手指头说:“一个婚纱照要拍5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三对新人交叉着照,真有点吃不消了”已经是下午2点半钟了,杜旺龙还没有来得及吃午饭,天天如此,已经习以为常了。 六年前、30岁的杜旺龙还是台湾博爱中心的一名艺术指导教师,到北京参加与中央美术学…  相似文献   

6.
王彪 《台声》2014,(8):69-69
7月17日下午,全国台联会长汪毅夫、前会长杨国庆陪同台湾师范大学30余名师生到北京台湾会馆参访。其间,汪毅夫以讲故事、谈历史的形式,将北京台湾会馆的历史沿革娓娓道来。从会馆的由来到台湾科举史,从台湾进士考证到五人上书的典故,以小见大、旁征博引。汪毅夫严谨又不失风趣的讲座,让来自岛内的师生们对北京台湾会馆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元非 《台声》2007,(1):112-113
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年昧怎么淡,过年的方式怎么变,不远万里回家团圆,依然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亲情表达方式。在北京工作、生活.学习的台胞越来越多。北京就像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北京.承载了他们太多美好记忆,也寄托了他们的梦想和人生规划。随着北京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在北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有些还收获了爱情。他们对在北京的工作.生活.求学、创业.也是充满了信心,因为他们希望自己以后在北京的路.能够越走越宽广。随着农历新年的一天天临近.很多台湾朋友都选择了留在北京过年。虽然在北京过年,却还依旧挂念着家乡的味道。  相似文献   

8.
<正>5月12日至15日,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率台湾各界人士代表团到北京参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分别会见了洪秀柱一行。参访期间,洪秀柱一行与大陆学者举行座谈会,围绕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对话,深入交换意见。  相似文献   

9.
吴铭能,是一位来自海峡彼岸的北大博士生,一个钟情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不久前,在美丽恰人的北京大学勺园研究生公寓,笔者如约见到了他。这位沉稳、持重的台湾学于在北京已生活、学习了三年,对北京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北京是个神圣的谈吴铭能现就读于古典文献专业,正在攻读博士学位。中等身材,略黑的脸庞,看起来很有文人气质。来北京之前,这个千年古都在他心中是个神圣的谜,是他崇拜、向往的地方。万里长城、十三陵、琉璃厂、周口店……这些古迹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召唤着他。他讲起一件小事,说明他初到北京的兴奋与…  相似文献   

10.
杨伏山 《台声》2014,(7):79-79
<正>6月6日上午,北京台湾会馆迎来了一次艺术盛宴,由北京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台湾中华现代国画研究会主办,北京台湾会馆承办的"台湾之美——两岸书画名家交流展"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全国台联副会长纪斌,台盟中央秘书长张宁,北京市台办副主任黄塞溪,台盟北京市委秘书长彭京玉,北京市台联副会长郑大,中国书画家联谊会执行副主席王子忠,中华现代国画研究学会  相似文献   

11.
《台声》1994,(12)
应北京教区、北京市天主教爱国会邀请,台湾小花舞蹈团一行28人于9月3日抵京访问演出.22位小演员在“二七剧场”和“中国儿童剧场”演出了两场反映中国悠久历史的大型舞蹈《中国浮生录》,给首都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舞蹈团在京期间,先后参观了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游览了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等名胜古迹,并与北京天主教爱国会天爱合唱团进行了联欢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高潮时期,那时全国各地的台湾同乡会都已经解散,但是还有一些遗留的房产问题尚待解决。1952年我从上海调到北京,任台盟华北总支部主任委员,在此期间我也亲历了北京台湾会馆房产问题的解决过程。位于北京前门大街大江胡同的台湾会馆是一座历史悠久,很有历史和纪念意义的建筑。在50年代初,当时的会馆管理者为了响应全国公私合营  相似文献   

13.
<正>北京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1982年,北京被列为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首。长期以来,对北京旧城保护与发展的研究和实践探索一直都没有停歇过。如何保护自己的特色和文化,让人们在城市空间里能够感知北京的文化、历史,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数字化技术为古城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传统的文物修缮方法是对文物建筑在物质层面的修缮与传承,它向受众所展现的是"物"的复原,是建筑的表象,仅仅是建筑文化价值中的一部分,其更  相似文献   

14.
刘小东  迟玉洁  马海云 《北京观察》2009,(7):F0002-F0002,1
6月25日,80余位北京市政协常委分两路,到北京新英才学校地源热泵项目、平谷区新农村住宅与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北京盛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德清源沼气发电项目和北苑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就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视察。在次日召开的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九次会议上,市发改委负责人通报了本市新型能源发展情况,并听取了委员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10,(12):42-43
<正>12月10日,由全国台联、台湾南投县文化基金会和北京市台联共同主办的"台湾南投美术 工艺精品2010北京展"在北京台湾会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是台湾南投的艺术精品首次在京面向公众展示。据了  相似文献   

16.
左犀 《北京观察》2010,(12):62-64
<正>钟、鼓二楼原是北京城中轴线北端的两大单体建筑,也是中轴线结尾的标志性建筑,或者说是这条气势磅礴、跌宕起伏的中轴乐章结尾的标志性音符。从它们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建至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了。其间虽也曾或毁于火灾,或被帝国主义列强所破坏,但它们却一直矗立在北京城中,向人们诉说着它们那些美丽、  相似文献   

17.
赵辉 《台声》2006,(2):60-61
来自台湾桃源的吴慧君在北京经营着一家独具?色的电影海报店“艺工场”。从1998年在当代商城旁的“MOVIE FAN”(知影人)只有40多平方米,到如今左岸公社的“艺工场”150多平方米。8年的变化总是会让吴慧君感叹不已,无论是自己的小店在愈开愈大,还是市场的需求在日益提升,这?变化都是吴慧君没有想到的。初次见到吴慧君就感到她身上既有台湾女性的贤惠、温柔;又有北方女性的干练和韧性。可能正是这??质使得吴慧君闯出了北京的一片天。独闯北京一片天独闯北京8年,可能连吴慧君自己都没有想到10几年前的一次两岸?业学术交流之行,,竟竟竟让让…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00,(12)
10月中旬,台湾康轩文教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立仁先生率公司 23位同事来北京崇文区观光、旅游,受到区领导和有关单位的盛情款待。该公司是一家专门编辑、出版、发行中小学教材的公司,与崇文区教育局建立联系已有 7年之久。 1996年以来,崇文区教育局局长赵志洁曾 3次率团赴台湾参观、访问,与该公司及台湾教育同仁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近年来,双方不断组团进行交往交流,彼此加强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崇文) 台湾友人到北京崇文区参观、旅游  相似文献   

19.
北京天坛     
《统一论坛》2004,(1):56-57
北京天坛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和祈祷五谷丰收的地方。它的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9,(14)
<正>7月5日,2019第三届长城创业营暨北京投资媒合专场在北京台湾会馆举办。北京市台联党组书记王兰栋、会长高峰,台湾中华创业育成协会理事长许文川、北京远见育成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冠融等数十位领导和嘉宾参加启动仪式。本次活动中,来自京台两地的10支优质创新创业项目展开路演,引得专业投资人频频称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