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战时期,中美、中苏、中日、中韩关系极度紧张。1963年5月2日清晨,日本"全亚细亚广播电台"播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万吨巨轮"跃进号"在赴日本途中,被3发鱼雷击中腹部沉没。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60年代,整个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中美、中苏、中日、中韩关系极度紧张。1963年5月2日清晨,日本全亚细亚广播电台播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艘万吨巨轮“跃进”号在赴日本途中.被3发鱼雷击中腹部沉没。  相似文献   

3.
尹家民 《党史博览》2001,(12):4-10,27
震动世界的新闻 1963年5月1日,我国第一艘自己制造的1.5万吨的"跃进"号大型货轮,开始了中国开往日本的航程.当时中日之间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跃进"号是根据廖承志--高奇达之助中日民间贸易协定备忘录首航日本的.船上装载着万吨玉米和3000多吨矿产及杂货,鉴于当时台湾国民党军事力量的海上活动,以及中美、中苏、中日,还有与南朝鲜的复杂关系,"跃进"号在生疏的海道上紧绷着自己的神经.  相似文献   

4.
胡耿 《广东党史》2010,(9):45-47
<正>"越波"轮系越南一艘商船。该商船于1966年3月26日在琼州海峡沉没。"越波"轮沉没后,中越双方围绕沉船事故的鉴定、打捞方案、对外公布等问题展开了会谈。  相似文献   

5.
周恩来处理问题,善于抓大事和关键环节,把握住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轻"与"重"的方面及相互关系.1963年处理"跃进号"沉船事件,就生动地体现了他的这种领导风格.  相似文献   

6.
林楚 《党史纵横》2007,(12):46-47
1947年7月29日,在鲁西南重镇菏泽城北一个简陋的民房院内,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正在散步.刚刚指挥完著名的鲁西南战役,两人难得这么轻松一下. "报告首长,紧急电报!"参谋人员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交给刘伯承.刘伯承只粗略地看了一眼,脸色便立刻凝重起来,邓小平连忙接过了电报.  相似文献   

7.
枕星子 《廉政瞭望》2023,(13):50-51
<正>111年前的悲剧再次重演。1912年4月,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在其处女航中撞上冰山,葬身海底。2023年6月底,一艘名为“泰坦”的深潜器在前往观测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的途中失联,经过数日搜救后,被宣布发生“灾难性内爆”,舱内5名乘客全部遇难。“这是在同一地点发生的相似悲剧。”电影《泰坦尼克号》导演卡梅隆对此惨剧遗憾道。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7月6日,“泰坦”号运营公司“海洋之门”勘探公司(OceanGate Expeditions)终于在其官网发表声明称,已经暂停所有勘探和商业运营。  相似文献   

8.
万吨巨轮失事,一时间众说纷纭,到底是意外事故还是遭到人为攻击?周恩来沉着镇定亲自安排调查,对每一个细节都作出周密的考虑,还特别关心到具体工作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9.
郑哲 《党建文汇》2014,(5):34-34
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件中,一个残酷现实令人震惊:客轮发生严重倾斜后.船上300多名学生中大多数仍然按照船方指示没有动.最终与客轮一同沉没.而一些没有听从指示的学生反而因此获救幸存。  相似文献   

10.
这是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展出大厅“人民总理爱人民”部分的一张照片.照片上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是在看啥?他是在学校的教学实验室还是哪一家科研单位?周恩来一贯倡导实事求是,他是我党坚持实事求是的光辉典范.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的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为了把人民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对我国政治上实行敌视政策,经济上采取全面封锁和禁运.大到工业机械,小到煤油食品,大有不拤死中国决不罢休的架势.周恩来高瞻远瞩,棋高一着.为了冲开帝国主义的封锁,打破帝国主义的禁运,他亲自制定“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方针,首先与日本达成民间贸易协定.在东京和北京分别成立了“廖承志办事处”和“高崎达之助办事处”,在两国之间开展了民间贸易往来.1963年4月30日15时58分,为了执行上述中日民间贸易协定,装载着上万吨玉米和3600多吨矿产、杂货的我“跃进”号远洋货轮从青岛港启锚首航日本.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分析"阶级论"提出原因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从"阶级论"到"人本论"转折的历史必然性.认为这一转折反映了国民愿望,社会要求和时代呼唤,意味着"斗争哲学"转变为人文关怀、人性化的哲学,意味着对社会主体的看法从以一个阶级为社会主体转向以全体人民为主体.文章认为从"阶级论"到"人本论"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标志:只有当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才是真正公平、正义和文明的社会;只有当人从物质中解放出来,"见物为见人"、以人为目的的时候,人才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   

12.
13.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中国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80年来,对它的叙述前后大致存在着两种取向:一是将之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一场斗争,过多地强调这场论战的政治和革命意义;二是从"学术视野"的角度进行"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唯物史学内部的一场论战,更多地探讨论战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闻执政"能力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执政”能力就是对新闻媒体的“科学管理”与“合理运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构成,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内在需要。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这种“新闻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李永忠 《党史纵横》2004,(10):21-21
今 年是 邓小 平 百 年 诞辰 ,又值 中 华 人民共 和 国建 国 55 周 年 。 从 报刊 、广 播、电视 、网 络 大 量 的 文 章 节 目 中 ,从 人 们 对 他的 真 切 怀 念 中 ,我 感 到 ,作 为 改 革 开 放 总设计 师 的邓 小平 同 志 ,似 乎 从 来就 没 有 离去,他其 实一 直 就在 我们 中 间。 25 年 的 改 革 开 放 ,使 “中 国 式 ”的 社会主 义 ,从横 向 看,既 不 同于 世 界 别 国;从纵向 看 ,也有 别 于自 己过 去 。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之所 以 成 功 ,我 以为得 力 于总 设计 师 邓 小 平 “做 模 型 ”、“建样板 间 ”的方 法 …  相似文献   

16.
说"诚"道"信"     
"诚",是儒家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庸》中说:"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古代的思想家从天地生养万物的自然过程中,看到了天地真实无妄、自强不息的特征,就把这种特征称作"诚",并由此推出人的行为准则:"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宋代理学大师程颐曾提出:"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自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曾国藩也说:"天地之所以不息,国之所以立,圣贤之德业,所以可大可久,皆诚为也.故曰: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此在己之诚也".所有这些都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人的使命提出崇高的要求,并激发人们用"至诚"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协调人与人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进步.  相似文献   

17.
战争年代被誉为"四野一只虎"的沈阳军区某集团军,因作战果敢,行动神速,被敌人惧称为"旋风部队".这支部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战场的主力之一.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思想资源,内容十分丰富,在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当代,“以人为本”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指导原则。本文分别论述了“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内涵,进而揭示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为我们更好的把握和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两个文明”是“三个代表”的理论铺垫,“三个建设”是“三个代表”的理论雏形,“三个代表”则是“两个文明”和“三个建设”的完善和成熟表述。从“两个文明”到“三个代表”,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不断承前启后、补充完善、发展创新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20.
平安北京是首都政法系统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平安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委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目标而提出的.开展平安北京建设对于人文北京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提升首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首都居民的幸福指数,促进首都社会的和谐.从人文北京视角审视平安北京建设就会发现,由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构成的京城二元社会、迅速到来的陌生人社会和道德约束的弱化是困扰平安北京建设向纵深发展的三大难题.给流动人口以市民待遇,实现社会公平;培育市民的公民意识,促进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找准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发挥道德约束的威力,既是破解这三大难题的重要策略,也是平安北京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因此,应把平安北京放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的全局中统筹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