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养这个字眼,在受到“文革”十年的糟蹋之后,随着少奇同志的平反昭雪而重见天日。如今,在我们的党政干部队伍中,这个字眼频频出现,然而,某种迹象表明,修养是什么,似乎并不是谁都弄明白了的。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敢于坚持原则的同志,一些敢于与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进行斗争的同志,一些仗义执言、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的同志,往往会被人劝告“要加强修养”,或者干脆就直接了当地被指责为“缺乏修养”。由此透露出一个信息:在一些人的眼里,修养简直可以归结为一个“忍”字,什么都能“忍”,就算是有修养;面对是非线口不语,面对…  相似文献   

2.
时下一些“公仆“对搞腐败的后果其实心知肚明,可他们仍然一头陷进了贪污腐败的泥淖。这让人不由想到了冯梦龙笔下的一个人物。据《醒世恒言》载,薛录事于高烧昏迷中化为鲤鱼跃入湖中,遇上一钓钩垂来,他明知饵在钩上,但是耐不住饵香扑鼻,张口便咬,结果就被钩走了。冯梦龙点评道:“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这个评论实在是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想想那些腐败分子之所以堕落,不正是因为虽“识得破“却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7,(10):37-37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特别强调一个“静”字、一个“忍”字。如诸葛亮所推崇的“非静无以成学”、“宁静可以致远”等。古人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修炼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一而要“修”要“养”,首先就要能“静”能“忍”,  相似文献   

4.
你说我说     
《新湘评论》2010,(4):63-63
等一等就安全了,让一让就过去了,忍一忍就和谐了。——工地上的警示语 说了上句,就知道下句;听众听完了后句,就忘了前句。——著名外交家昊建民批评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写文章和讲话中存在的“八股调”现象  相似文献   

5.
你说我说     
《学习导报》2010,(4):63-63
等一等就安全了,让一让就过去了,忍一忍就和谐了。——工地上的警示语 说了上句,就知道下句;听众听完了后句,就忘了前句。——著名外交家昊建民批评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写文章和讲话中存在的“八股调”现象  相似文献   

6.
披上科学的外衣、编造歪理邪说是当代一切邪教教主蒙骗坑害群众的伎俩,李洪志也不例外。李洪志堆砌科学词语,鼓吹“法轮大法”是最高科学,只有修炼“法轮大法”才能认识宇宙,改造世界,否定人类社会几千年来积累的文明成果和自然科学的一切成就。在李洪志的伪科学体系中,“真、善、忍”是它的核心。正是这个“真、善、忍”,蒙上了一大批“法轮功”练习者的眼睛,有的“法轮功”练习者从自己良好的愿望出发来判断李洪志及其“法轮功”组织,不作深入思考,甚至至今还提出“教人做好事、做好人的‘真善忍’难道也错了吗”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真、善、忍”再作深入剖析和重新认识,使绝大部分“法轮功”练习者醒悟,从“法轮大法”的伪科学体系中走出来。  相似文献   

7.
周恩来的人生轨迹虽有波折,却没有大起大落,这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一个"忍"字。美国人谢伟思在重庆美国驻华大使馆工作时,同周恩来接触较多,他谈及亲身体验时说,我未见过周恩来发怒、发火或心烦意乱,他总是那么平静、镇定,我没有见过他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党性与忍让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的确,如果在名利、待遇上忍让一些,就会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社会和生活环境。在个人利益上吃些亏,忍一忍,真正舍小家顾大家,不失为一种牺牲精神。但如果不分大小,不分是非,一味忍让下去,就会磨掉锐气,滋生邪气。特别是起先锋模范带...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23):78-78
“民不可有此色,士不可无此味”,这是明朝的徐九经在句容当县令的时候写的。因为有个戏叫《徐九经升官记》,所以大家对他比较熟悉。不熟悉的是,他画画也不错,画了棵白菜挂在堂上,旁边题了这两句诗。后来他离开句容了,老百姓就把那棵白菜刻下来,还刻了“勤俭忍”三个字,称之为“徐公三字经”。  相似文献   

10.
刘建明 《奋斗》2013,(12):62-63
徐九思,字子慎,江西贵溪人,嘉靖四年乡试中举。明武宗、世宗、穆宗和神宗四朝为官,虽官位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其政绩最突出的当是他在句容县令任上。到句容不久,同僚及当地百姓就逐渐了解到其“为官三字经”,即:勤、俭、忍。  相似文献   

11.
过年说年     
过年说一提到“年”字,有些人就会想起有关“年”这个怪物的传说,以为“年”是一个很吓人的动物。其实,“年”不是动物,而是植物,是谷类的统称。这可以从“年”字本身的结构演变中看出来。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年”字是在“禾”下连写两笔,整个字型颇像穗长根深的禾...  相似文献   

12.
“贪”:上面是一个“今”字,下面是一个“贝”字。这就说明,凡是贪污受贿得来的钱,都不可能长期据为己有。这些钱今天或许是你的,可一旦东窗事发,明天就会被查处、没收。  相似文献   

13.
王涛 《党课》2012,(12):76-77
上帝在塑造每个人性格的时候,恐怕就掺进了“怕”的因素,刚毅性格的人“怕”的成分就少一些,软弱性格的人“怕”的成分就多一些。大干世界,芸芸众生,倘若人人都“天不怕地不怕”或“生死都不怕”,人际关系将无法处理,整个社会就会乱套。而在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怕”,这种“怕”是一一门学问,是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4.
“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是近年来一些农民身体有恙后的一种觉现象。然而,新型社会地位合作医疗制度的悄然“试水”,使这一现象正得以逐步改观。让农民就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正成为各级政府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去年到某领导同志家,见墙壁上挂着一幅“忍”字。由此谈开,方知他因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得罪了不少人,上级来考核班子时,说他坏话的很多,所以得出教训,要像弥勒佛那样“大肚能忍”。 慨叹之余,笔者记起一民间传说。说的是一户殷实人家,逢年过节总要在门上贴钟馗打鬼像。有一年除夕夜,主人忽然琢磨,钟馗相貌凶恶,难免让人生畏,不如换了弥勒佛。谁想到,门神换了之后,夜半人静之时常有鬼敲门,搞得他坐卧不安,只好重新请回钟馗。 正不压邪,邪扰压正。正气得不到扶持,邪气便有恃无恐、长驱直入。用大肚能容的“忍”和开口即笑的弥勒佛精神取代坚持原则,如同挡鬼用错了门神,最终落得个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7,(5)
<正>有什么样的心理认知就会导致什么样的行为结果。有一则故事耐人寻味:一条鱼向前方游去,另一条鱼提醒它,前方危险,有很多诱饵,不少同伴有去无回。这条鱼却说":危险的不是诱饵,是贪婪的心。我不去咬钩,危险何在?"这个故事讲的是"识得破,忍得过"。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对外界诱惑"识得破,忍得过",便能稳步前行;反之,"识不破,忍不过",为诱惑所动,必然走向腐败。  相似文献   

17.
止损哲学     
叶特生 《廉政瞭望》2009,(11):65-65
国学大师张中行在《婚姻》一文中说:“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分等级,婚姻也是这样。以当事者满意的程度为标准,我多年阅世加内省,认为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可意,可过,可忍,不可忍。”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在一些城市的市场、商场、广场、宾馆、体育馆等地方几乎都有当地或上级主要党政领导的题字。可见,领导干部热衷于题字的现象较为普遍。由此联想到日前从报上读到的一条消息:南昌兴起铲字风。说的是胡长清在任江西省副省长期间,喜欢宣传自己,一些单位和个人就投其所好,纷纷求他题字。胡长清是来者不拒,乐于挥笔题字署名。时间一长,在南昌市的一些主要街道上,随处可见胡长清的题字和大名。当然,求字者是要付“报酬”的,胡长清每题一次字,收取 300──6000(元的“润笔费”。胡长清被执行死刑后,这些求题字的单位…  相似文献   

19.
论道德     
人类之异于禽兽者,通常的说法是有思维、会劳动。然则随着人类对动物研究的深入,发现动物也有思维,也会劳动,只是与聪明的人类相比,动物们显得“笨”一些而已,是量的差异,非质的不同。人与兽的区别,我们的老祖先倒有更深刻的见解。古哲先贤们在对“天人之际”即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后,发现人与禽兽的差别就在于“道德”两个字,有德者即人,无德者则为“衣冠禽兽”。人类从动物界脱颖而出,直立地表傲视万物而为地球的主宰,不仅赖于其聪明,更赖于其创建了一套保护自身的道德体系。正是有了道德体系的规范,在“老吾老以及…  相似文献   

20.
忍得住穷     
郭庆晨 《党课》2013,(11):75-76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一个人要想担负一定的责任,干出一番事业,需要面对许多考验。在诸多的考验中,苦、劳、饿、乏四味是必不可少的。经验告诉人们,只有处于贫穷、艰苦的境地,才能够遍尝苦、劳、饿、乏的滋味,故而此“四味”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穷”。那么,如何才能够经受住“穷”的考验呢?虽然孟老先生没有明言,但从字里行间总能发现或感悟到某些暗示,集中到一点,就是一个“忍”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