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案件时有发生,应加强对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进行惩治管控以防止再犯罪,预防和保护未成年人不受侵害。从检察机关办案过程及其相关工作领域角度,研究分析我国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禁止的实践探索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要从明确从业禁止的期限和适用主体、职业禁止范围,建立涉性侵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等方面构建和完善性侵害违法犯罪人员从业禁止机制。  相似文献   

2.
教师,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言行举止,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社会文化和人们的价值观都趋向多元化,以及教师职业道德的逐渐滑坡,近年来有关教师体罚、残害,甚至强奸学生等问题屡屡见诸报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性侵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只有认真分析中小学教师对学生实施性侵害的特点与犯罪原因,才能对如何防治教师对学生的性侵害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犯罪中止行为在客观上通常呈现出两种样态,自动放弃或积极采取行动有效避免犯罪结果发生.但理论和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表明,中止行为的客观性研究较少,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性质认定上存在分歧.中止行为认定取决于行为是否实行终了、放弃重复性侵害行为定性以及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三方面.行为终了是犯罪停止形态成立的前提,放弃重复性侵害行为是区分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关键,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所采取的"措施"须真挚且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的女性犯罪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严重,不仅犯罪率上升,而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严重扰乱了社会生活的安定与和谐,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主要从社会学视角探析女性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旨在突破一些传统的看法,综合分析诱导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变迁看女性犯罪的社会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犯罪是当今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但给众多家庭造成了悲剧,而且对社会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面对当前中国社会女性犯罪不断上升和蔓延的态势,对于女性犯罪的原因的探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文化变迁的角度来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力求突破一些传统的看法,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从而对女性犯罪给出一些社会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6.
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免受性侵害,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职责。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梳理近年来所办理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对引发此类犯罪的诸多共性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在预防和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性侵害方面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提升儿童性侵害案件的询问质量体现了询问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底蕴的提高,以及国家在犯罪侦查询问方面的进步程度。针对儿童性侵害案件询问对象特殊的处境和心理过程,我国尚未形成完备、有效的询问体系,致使询问成效有待改进。鉴于此,试从提升询问质量角度入手,通过释析我国儿童性侵害案件的现状及未来趋势,以询问政策完善、人员需求配备、技术提升改进以及专业教育培训四个层面为视角进行需求探析,并结合语言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体系,通过借鉴域外先进的询问方法,从询问前、询问过程中及询问结束后三个阶段探究提升路径,在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真实、有效的证言,以提高儿童性侵害案件的侦查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浅析女性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女性犯罪,是指犯罪主体为女性的犯罪。这类犯罪是以犯罪主体的性别特征为标准而划分出来的一种犯罪类型。刑法并未对这种犯罪类型作出单独规定,”但犯罪学却把女性犯罪作为一个独立的犯罪类型予以研究。通过对此类犯罪专门研究,寻找到产生此类犯罪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预防对策,以便有效地遏止、减少此类犯罪的发生。一女性犯罪的状况与特点(一)女性犯罪的状况尽管历来女性犯罪在全部犯罪总数中所占比例较小,犯罪率大大低于男性犯罪率,但当今世界女性犯罪问题却日益严重,犯罪的绝对数增长幅度很大。在美国,1953年,大约每…  相似文献   

9.
妇女与暴力犯罪男人比妇女更有可能进行暴力和攻击性行为吗?通过研究发现女性犯罪的增加主要表现在非暴力犯罪方面。而且,男性的暴力犯罪的增长率要稍高于女性的暴力犯罪的增长率(大约是31%比29%)。为了解释这些差异,有些研究者提出了这样一些因素,例如先天素质、不同的社会化、不同的认知模式、生物因素和机会。在女性犯罪统计中,杀人和重伤害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犯罪,例如抢劫、夜盗或纵火的发生率。由于抢劫涉及到使用力量或者用武力相威胁,因而被看作是暴力犯罪。1981年美国《统一犯罪报告》的数字表明,妇女实施的杀人犯罪占所…  相似文献   

10.
性犯罪被害人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犯罪被害人,是指在性犯罪中遭受不法侵害的人.由于在性犯罪构成上,主要以女性为被侵害对象,一般无男性遭受性侵害者,所以,本文所说的性犯罪被害人,仅指女性.  相似文献   

11.
一般紧张理论(GST)是最常被测试的犯罪学理论之一。根据GST,紧张倾向于产生负面情绪,产生纠正措施的压力,如犯罪和违法行为。虽然GST得到了强有力的实证支持,但一个未得到充分解决的问题是,在评估该理论的普遍性时,抽样人口缺乏多样性。本研究以我国四所监狱335名在押女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压力与消极情绪对女性犯罪水平的影响。压力变量、身体虐待和歧视对女性服刑人员犯罪水平有正向影响,而消极情绪与女性服刑人员犯罪水平无显著相关。两个控制变量,即目前的犯罪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是预测女性犯罪的指标,其中较年轻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女性犯罪更严重。讨论了对未来研究和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边疆地区女性毒品犯罪问题较为突出,从社会性别角度来研究女性毒品犯罪问题,可以显现毒品犯罪问题中男女的差异,有利于预防女性毒品犯罪问题.由于性别不平等,边疆地区女性处于弱势地位,毒品犯罪的非暴力性及暴利性加剧了贫困女性涉毒的风险,预防与控制边疆地区女性毒品犯罪问题,应该纳入社会性别视角.  相似文献   

13.
浙江是人口流动的大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利用暑期来浙与父母短期团聚,但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安全、性侵害、犯罪和沉迷网络等.文章对暑期流动未成年人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一条“以大学生志愿者为主导,企业提供物质支持,政府和家长积极作为”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我国女性性犯罪中,重婚犯罪比较多,笔者对吉林省女犯监狱从1980年到1990年各年度入监的女犯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女性性犯罪中重婚犯罪比较多。她们的犯罪活动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降低了社会道德水准,而且也是女性性犯罪率较高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对女性重婚犯采取相应的改造对策,本文仅就上述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儿童性侵害案件因其特殊性质,固难以在被害人身上采到完整或具体之证据,惟如检警人员善尽调查、查证、搜证、采证、举证与论证之能事,依旧可以将犯罪者绳之以法。为求提升侦办儿童性侵案件的能力,侦查人员宜精进有关儿童认知与心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取得询问儿童的专业认证。检警机关应建构本土性的性侵害被害儿童标准化的询问作业及供述效度评估量表,针对不同类别之性侵案件,归纳出犯罪者类型、犯罪者特质、犯罪手法、相对伤痕、对应证据、被害者类型、被害者年龄、被害情境、可疑征候、被害后之异常行为与心理反应等等,彼此之间的对应、甚至因果关系,至少应制定检核表,以利受理与侦查。关于儿童被性侵案件,似宜将儿童再细分为幼儿园阶段与小学阶段两类,以符侦审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未成年犯罪后再犯罪是指在未成年时期犯罪,经过接受刑事处罚后再次犯罪的情形.通过对某基层检察机关办理相关未成年人犯罪后再犯罪的统计,集合对部分案件跟踪调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后再犯罪的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构,在未成年人犯罪后再犯罪预防工作中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并通过正确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加强监狱检察工作进行再犯罪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女性犯罪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女性犯罪态势进行理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防范与疏导措施,预防和减少女性犯罪,以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国的女性犯罪,不仅呈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新的特点,严重扰乱了社会生活的安定与和谐,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社会学方面探析女性犯罪的深层次原因,旨在突破一些传统的看法,综合地分析诱导女性犯罪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聋哑青少年犯罪问题比较突出,已引起全社会多方面的关注。日前,笔者参与查处了一起聋哑青少年犯罪案件、并借此机会与案犯家长、教师和部分同学进行了座谈,通过座谈对聋哑青少年犯罪问题有了一些概略性的了解。凌某,男,15岁,某聋哑学校四年级住校学生。IWe年曾伙同同学王某盗窃校外摩托车1辆,被公安机关教育处理。lop年2月28日,因屡次违反校规被学校勒令退学,回家后其父母没有问清原因,即让其返校。3月2日晚,凌某离家后携刀窜至市区某宿舍,杨门人室窃得游戏机、大哥大、手表等物,被夜巡的联防队员抓获。经对该案的深…  相似文献   

20.
在民营企业家腐败犯罪生成中,从腐败犯罪动机的产生到犯罪行为的实施,并非行为人单方面作恶的结果,其间还存在企业组织在与民营企业家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利于腐败犯罪动机外化的犯罪情境的刺激。这一犯罪情境的形成不仅与各种具体的外部客观事实作用相关,也与行为人对这些客观内容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最终这一犯罪情境促成行为人形成具有具体指向性的腐败犯罪动机,并将其转化为外在的事实性侵害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