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腐败现象的发展演变呈现出从经济领域向政治领域转变的趋势。改革开放初期,腐败现象主要是由于计划和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机制同时并存所产生的大量寻租机会诱发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初步确立和经济监管措施逐步出台,由双轨制带来的寻租机会大幅度减少,寻租型腐败在90年代中期以后相应地呈现出衰减的态势。但另一方面,政治领域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呈现上升态势。这主要表现为:党政领导干部腐败案件逐步向“高层化”发展同时“一把手腐败”比例在增长,[1]腐败的群体性特征明显,腐败分子在政治…  相似文献   

2.
从标本兼治到注重预防的反腐战略调整,预防对象也应从“治权”向“治社会”拓展.强势物权人寻租获利的动力导致竞争性物权滥用,而不受限制的物权滥用是公权力的代理人滥用公共物品的诱因.被物权人俘获的代理人收受物权人的寻租投入,其成本转嫁给社会其他群体,这些群体还要承担更多的给付。这种支付是在不对称性政治市场形成。绝对权力并不一定绝对腐败,而是掌握绝对权力的代理人因物权绝对自由的引诱而腐败。限制物权行使的物权社会化是从根源上预防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2010年的“两会”,高房价与房产泡沫成为热议的话题。高房价里不仅包含了土地的费用、建安工程费用、开发商利润,还有一块隐形的腐败成本——“权力寻租”的租金。在土地出让、规划审批、招标投标的环节中,职务犯罪案件层出不穷。在国务院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时,研究房地产市场“权力寻租”的刑事责任.显得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社会处于变革或转型时,腐败行为就会有可能滋生和蔓延。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滋生的原因在于公共权力的增值和制约不力:公共权力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政府干预市场的某些活动也为权力“寻租”创造了可能。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学角度看,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和寻租理论的制度揭示,说明了腐败产生的可能性,而当腐败收益大于成本时,腐败便成为现实。因此,要成功治理腐败,必须通过弱化人的自利本性、遏止寻租行为、大幅度提高腐败成本等来完善我国的反腐败立法。  相似文献   

6.
财政的钱如同唐僧的肉。失控或监控不力的财政支出活动过程难免产生寻租与腐败。腐败越严重对经济的危害也越大。财政唐僧与腐败难题的经济对策是提高寻租与腐败行为的成本;通过减少供给来抑制需求;依靠法制和制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经济学的寻租理论出发,具体探讨寻租性腐败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我国企业寻租行为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寻租是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出现的 ,它引起了腐败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寻租活动的治理在我国必要且迫切。我国企业的寻租行为来源于市场未到位 ,政府未退出 ,微观主体的寻租行为受到租金规模和寻租成本的影响。所以 ,解决寻租问题 ,就要从寻租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着手 ,完善市场机制 ,明晰公共领域的产权 ,实行制度创新 ,并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 ,从而从根本上治理我国目前的寻租问题。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提出了建立权力运行机制的新论断,这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创新,对于有效防止权力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执政党权力腐败的特征及其表现。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内一些人所以能搞各种各样的腐败活动,就是因为他们利用了我们党是执政党这一条件,利用了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权力。”腐败的根源,来自于国家机关的垄断权力,权力腐败是权力异化的极端表现形式。因此,在腐败的种种表现中,最令人担心的是权力的腐败。权力腐败,也称权力寻租,即在私欲的推动下,权力迅速成为实现不正当私人…  相似文献   

10.
一、腐败的产生及其历史表现腐败是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出现并根植于剥削阶级社会的各个发展阶段的。对干滋生腐败的原因,长期以来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其实除了历史的、社会的、经济的、思想的、政治的,以及西方的时髦观点──“寻租理论”之外,最根本的是由权力的自身特性决定的。在剥削阶级社会中,权力有三个特性:即阶级性、强制性、腐蚀性。权力自身客观存在的这种腐蚀性,加之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则是腐败滋生泛滥的总源头。所以,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如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早已明确指出,失去监督的权力,必…  相似文献   

11.
李达  刘毅 《理论前沿》2003,(22):36-3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大力加强权力监督制度建设。这是党和国家防治腐败的根本之举。本文试图通过对权力腐败及防治权力腐败有关问题的分析,以期达到为实践提供借鉴的目的。一、权力及权力腐败的一般形式(一)权力腐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权力个体腐败,权力个体利用“权力寻租”,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为实现一己目的渎权滥权。二是权力群体腐败,本质上与权力个体腐败一致,但在表现形式上较前者具有隐蔽性。权力群体中的个体私…  相似文献   

12.
公共投资腐败:经济效应、制度探源与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投资腐败有加大公共投资的规模及复杂性、降低公共投资的生产效率而阻碍经济增长等经济效应,其制度根源在于源于“黄金规则”的资本支出偏好、政府投资预算缺陷及政府投资审批制缺陷。必须从改革政府投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我国政府投资支出的控制管理制度、积极推行代建制以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建立出资人决策责任制和项目责任制、推行问责制等方面入手,预防与减少公共投资腐败。  相似文献   

13.
公共权力本应为公共利益服务,然而其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偏离既定目标,出现公共权力异化现象。公共权力寻租行为既是公共权力异化的原因,也是公共权力异化的一个重要表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试图对公共权力寻租行为进行分析,挖掘其形成机制,为预防和减少这种寻租性腐败行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导致我国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在于腐败仍是一个“低成本,高收益”的行为。试用经济学的“成本一收益”模型,将腐败主体~公职人员设定为“理性经济人”,分析腐败产生的原因。提高腐败成本,降低腐败收益,使之成为“高成本,低收益”的行为,是有效预防腐败的有效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补贴政策的微观效率研究上,基于挤入或者挤出效应研究者文献较多,但是基于寻租视角研究者却甚少,亦或有忽视。本文通过寻租视角分析和研究了政府科技补贴的微观创新效率。结果证实,在寻租企业中科技补贴未能达到预期的政策效应,企业的科技创新效率没并有显著提升。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寻租企业在获得科技补贴后其在职消费显著增加,这意味着企业可能挪用或者减少了原本用于研发的投入资金。本文结论的政策含义是,腐败治理和科技创新并非两个完全无关的领域,腐败治理能够在净化社会政治环境的同时提高科技补贴政策的微观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6.
许多国家都在为腐败而头痛,是因为“腐败”与“危险”之间可以划等号。不少国家出现动荡,甚至引发战乱和分裂,原因不管有多少条,腐败总是其中一条。“当前最大的危险是腐败”这一命题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行政腐败成因的经济理论分析及公共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损失、社会污染和面临的政治挑战。腐败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本文对腐败成因从经济人理论、寻租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制度经济学理论等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腐败成本、加大查处概率和惩罚力度、健全完善各项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反腐败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阶段性成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交口称赞。但是,必须看到,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严峻,在一些行业和地区,腐败仍有屡禁不止、愈演愈烈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一些掌握一定权力的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经不起金钱和欲望的考验,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走上腐败堕落之路;也有一些社会上别有用心者为了谋求一己私利去大肆行贿甚至设下圈套,对官员腐败推波助澜甚至威逼利诱;更有现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 WTO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新买办具有滋生的可能性。少数行政执法人员、少数国有企业法人代表可能蜕变为买办寻租者。新买办具有“隐身人”特征、“双面人”特征、“边际人”特征、“智能人”特征和特殊的“地球村人”特征。预防中国加入 WTO后买办寻租现象泛滥的对策包括 :要从根本上变“双轨制”为“单轨制”,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实施综合性的“涉外工程”,建构理性经济人的道德规范体系 ,以国际压力弱化买办寻租等  相似文献   

20.
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探讨警察腐败,重在公权力与个人私利和“经济人”和“道德人”的理论解构,对警察腐败进行具有明显学科表征的应然分析,以期为研究警察腐败问题提供多层面的理论参考,进而为遏制和预防警察腐败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