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回归常识]原子弹试验,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头等大事,都会以各种方式写入历史。但是谁能想到中国的原子弹试验,却是用一棵老榆树来记录其中一个最感人的侧面。树不在高,有故事则名。想不到戈壁滩上一棵普通的榆树却出了大名。我正苦于在边疆地区找不到有故事的人文古树,新疆的一位朋友突  相似文献   

2.
白木  子荫 《党史纵横》2003,(5):26-29
1958年夏,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没有原子弹这东西,人家就瞧不起你,人家说你不算数,我们要搞一点原子弹和氢弹.十余年后,我国原子弹、氢弹相继爆炸成功,打破了某些西方国家的核讹诈、核恐吓,铸就了共和国坚实的核盾牌.在核盾的背后,铭刻着共和国飞行员们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说:“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而毛泽东则留下了通盘运筹“两弹一星”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如今的中国,私营经济早已山花烂漫。我国的私营经济是何时开始悄悄松绑的?改革开放初期私企第一张“准生证”又是如何诞生的?私营企业主姜维(现为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委、中国光彩事业日本促进会会长、光彩中国实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讲述了其中的幕后故事——  相似文献   

5.
1966年11月,发生在上海安亭车站的中断交通事件,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已经从“文化”领域扩展到工交及其他一切领域,也标志着各行各业“夺权”的开始。从此以后,上海乱了,全国也跟着乱了。对此次事件的深入发掘,可以窥见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相似文献   

6.
为迫使日本尽快投降,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事实上,美国向长崎投放的是两颗原子弹,但有一颗没有爆炸,当时日本长崎的防空报告准确地记录下了这一情况。由于爆炸的那颗原子弹偏离目标约2000米,所以另一颗未爆炸的原子弹,并没有受到损害。接到报告后,日军大本营立即派人将这颗没有爆炸的原子弹严密看管起来。  相似文献   

7.
张强  薛桂坤 《党建文汇》2002,(11):39-39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受核武器攻击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广岛、长崎遭到美国原子弹的轰炸,但鲜为人知的是,就在同一时期,日本军方也在疯狂地研制原子弹,只不过美国人抢先了一步,日本研制原子弹的帮手德国又先于日本投降,日本这才没来得及搞出一枚原子弹。  相似文献   

8.
<正>核武器是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了原子弹,造成日本大量伤亡,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毛泽东一直关注核武器的发展,在他的推动下,新中国于1955年开始创建、发展核工业。中国核武器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出"原子弹是纸老虎,但也是真老虎"毛泽东最早开始关注核武器是在抗日战争后期。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两地共死伤20多万人。美国的原子弹攻击震动日本朝野,显示了一定的威慑作用。原子弹的爆炸在中国国内也引发轰动。延安《解放日报》在刊登原子弹的消  相似文献   

9.
原子弹是美国率先于二战期间研制的一种具有巨大杀伤力和威慑力的现代高科技武器,美国等核大国曾依仗原子弹对我国及世界进行核讹诈、核威胁。但是,毛泽东认为,原子弹并不可怕,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尽管如此,为了不受人家欺负,毛泽东认为,我们也要研制、爆炸并拥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但是,我们研制、爆炸并拥有原子弹,不是为了在世界上称王称霸,而是为了打破核大国尤其是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威胁和核垄断,为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用于经济建设,为民造福,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0.
1955年、1956年毛泽东和周恩来高瞻远瞩地提出搞两弹一星,搞原子弹、导弹及卫星。这一重大决策在当时是不容易作出的。那个时候又穷又破,而且抗美援朝刚刚结束,毛泽东决策要搞原子弹,这种决策是很了不得的。当然还有个原因,朝鲜战场上美国司令官天天说要放原子弹。我们在朝鲜战场上受到威胁,对毛泽东有深刻的印象,所以一旦有一点条件就决策要搞原子弹了。  相似文献   

11.
叶慕安 《世纪风采》2014,(11):36-42
1964年10月16日15时,随着一团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大西北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地爆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当时罗布泊沸腾了,全国沸腾了,人们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纷纷走上街头欢呼雀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新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今年是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5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为空投原子弹试验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12.
孟红 《党史纵览》2010,(4):13-15
1970年4月24日晚上9点35分,我国成功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被命名为“东方红一号”,它的发射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试验成功之后,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它标志着我国太空技术已跨人世界领先水平。在这一震惊世界、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成就背后,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霞飞 《党史纵览》2004,(10):10-16
1964年10月16日,新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全国人民为之欢呼.欢呼的人们知道中国能拥有原子弹,是何等的不容易.但人们可能不知道,毛泽东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到底倾注了多少心血……  相似文献   

14.
凌志 《党史文苑》2009,(6):28-29,32
原子弹是美国率先于二战期间研制的一种具有巨大杀伤力和威慑力的现代高科技武器,美国等核大国曾依仗原子弹对我国及世界进行核讹诈、极威胁.但是,毛泽东认为,原子弹并不可怕,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尽管如此,为了不受人家欺负,毛泽东认为,我们也要研制、爆炸并拥有原子弹这个东西.但是,我们研制、爆炸并拥有原子弹,不是为了在世界上称王称霸,而是为了打破核大国尤其是美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核威胁扣核垄断,为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用于经济建设,为民造福,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15.
1964年4月,包头核燃料元件厂(即二0二厂)904研制成功。8月,41号工程总联动试车。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科学家评论说:没有904的研制,就没有41号工程的总联动,也就不知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要延至何日。而负责904核燃料元件的功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长子刘允斌。1949年8月29日4时,苏联第一颗代号为“铁克瓦”(俄语意为“南瓜”)的原子弹爆炸。在莫斯科留学的刘允斌注意到,苏联原子弹爆炸后,美国对苏联的强硬政策立即缓和下来,接着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这些事实使刘允斌意识到,原子弹不仅能…  相似文献   

16.
从原子弹“上天”到赫鲁晓夫“下台”(1964年4月——12月)《周恩来年谱》编写组4月11日主持中央专门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鉴于一月十四日我国铀浓缩厂已经生产出可以作为原子弹装料的合格的高浓铀产品,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试验问题,在会上提出:原子弹爆炸试验...  相似文献   

17.
正"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凝神静听一位委员讲述《血战湘江》的幕后故事并由衷感慨。一番话铿锵有力、重若千钧,激起广泛共鸣。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青海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五年。为喜迎党的十九大,本刊记者专程赴海北藏族自治州青海原子城纪念馆,去探寻"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成立五年来幕后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相似文献   

19.
我叫王雪峰,是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的一名保修工人。我们的工作就是维修保养北京满大街跑的每一辆公交车,保障市民顺顺当当地乘坐公交车出行,为首都公交保驾护航。当您坐上又快又舒适的公交车出行的时候,大概只关注公交司机、乘务员为您提供的服务,往往不会想到我们这些幕后的保修工。下面,我给您讲讲我们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1958年7月,苏联政府派出高级别的核武器专家抵达北京,讲授原子弹的基本原理,这是中国方面第一次接触到原子弹的奥秘。苏联专家边讲课,边用最快的速度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