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东北亚区域经济社会合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东北亚各国对外经济政策取向一般都集中于中国的沿海地区,这是环渤海经济区成为区域经济联合体的重要国际条件和基础,而地方性民间经济交流将成为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导力量,是一种具有东北亚特色的经济区域化趋势。环渤海经济区是具有代表性的环海域区域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促进环渤海经济区的发展,应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基本因素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2.
一、环黄渤海区域的国际经济合作将成为推动当前东北亚经济发展的突破点东北亚是本世纪末和跨入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如何发展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也成为东北亚学术界和企业家们研讨的热门话题。大家普遍认为,首先应从发展次区域的经济合作开始,先易后难地进行。由于东北亚地域广阔,次区域较多,从目前来看,大致有:华南经济区,环黄海、渤海经济区,日本海和图们江经济区,中、俄、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大开发中,西南地区如何做好“路”这篇大文章?笔会认为、除了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建设外,应抓好这个历史性的机遇.认真地审视西南出海通道的功能及局限性,顺应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构建中国连接东盟陆路大通道东线,为中国走向东南亚打开新通道.中国西南出海大通道的局限性1992年4月,党中央作出“要发挥广西作为西南地区的出海通道的作用”的决定后,至今已基本建成了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以南昆铁路、南防铁路、黎钦铁路为主、桂海公路和防钦公路为辅的连接北部湾3个港口和南部出海大通道;以黎湛铁路为主、重庆至湛江公路为辅的东南部出海大通道;以西江航道和南宁至广州、港澳的东部出海大通道.这3条出海大通道,在我国西南对外经贸活动中日益发挥重大作用.但是,西南出海通道也存在一  相似文献   

4.
后危机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引领世界经济振兴的必然趋势。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打造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枢纽是推进东北亚国家经济交流和融合、实现共赢的关键。在威海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依托山东半岛在链接中日韩,联动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的独特优势,构筑东北亚经贸、人员往来的平台和枢纽,构建中国综合改革示范区,对于助推蓝色经济建设,培育中国新一轮的经济增长极,全面推动东北亚政治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北亚(日本海经济区)──这个经济区既包括一些国家的全部,又包括一些国家环日本海部分的广阔地域,即: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中国东北地区、韩国和朝鲜。在这个经济区内经济发展最快的是中国东北地区,它急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构成中国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还有内蒙古自治区在国际关系中的积极作用加大了出进口货物的流量。俄罗斯铁路应参与其过境运输的开发。目前中国东北地区运往俄罗斯的进出口物资的运输线路有: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黑龙江省、吉林省及内蒙东部地区进出口物资的主要部分是通过非常…  相似文献   

6.
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与东北振兴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毗邻,经济各有优势、自然资源差异明显、互补性强。如何利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加强东北亚区域环境合作,加快东北经济结构调整,拓展东北经济发展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东北经济区四种类型开放城市投资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经济区是东北亚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经济区的投资环境如何,关系到同东北亚五国及亚太国家(地区)经济合作的发展,也关系到东北经济区自身的经济腾飞。通过对该地区四种类型的开放城市及开放口岸投资环境的具体分析研究,借鉴国内外开放城市及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引入BOT开发模式,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俄边境铁路在中俄两国的经济贸易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俄两国在边境铁路建设方面成绩显著,双方铁路运输领域的合作也为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铁路口岸运量持续大幅度增长,在促进中国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东北亚区域一体化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东北亚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建立以中俄边境铁路为中心的东北亚铁路交通合作体制,是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必将有助于打破区域交通运输体系中存在的“瓶颈”,从而推动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9.
西南周边地缘态势与“南方丝绸之路”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作为横跨"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并使二者相连的地缘经济政治大国,与处于"边缘地带"的东南亚地区和兼具"心脏地带"和"边缘地带"的南亚地区在地缘经济政治上已呈互为依托之发展趋势。东南亚和南亚对于中国来说,既有资源价值,又有地缘价值;而中国对于东南亚和南亚而言,可借助中国所处的"心脏地带"地缘优势和发展潜力获取自身独特的地缘经济政治权益。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推动着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进而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构建"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通西南大通道,推进"两洋出海"战略已经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过开放沿海城市和地区,实施开放策略。在此方针下,珠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区这两个主要的沿海经济区已经发展起来。这两个地区都是在政府规划和市场运作的基础上通过扩大经济联系发展成为大型经济区的。例如,珠江经济区就发展了“9+2”合作框架(9个相关省份加上香港、澳门)来促进次区域间的合作和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也已经建立起了跨省市的联系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发展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21世纪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途径。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模式选择上,应该遵循时间上的渐次性和空间上的层次性相结合的方针,首先加快中、日、韩3国的制度性合作,使之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核心和先导,然后再向全区扩展。当然,只有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因素,才能使合作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而东北亚地区(中国、日本和韩国)作为世界第三大区域集团,其一体化进程却非常缓慢。目前,在东北亚地区有两个潜在优先发展的FTA,即一个双边的日本—韩国FTA和一个三边的日本—韩国—中国FTA。根据国际形势和东北亚主要国家的政策变化,可以预测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将要进入提速阶段。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从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的二维发展过程上,都应该选择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不同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日、韩金融合作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亚金融合作的滞后已经成为导致区域经济不稳定和制约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 ,加强中、日、韩金融合作 ,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供更多的开发资金 ,有效地防范区域金融危机 ,十分必要。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 ,中、日、韩金融合作既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又有适合的制度基础 ,关键是要解决合作途径的选择和操作问题。从当前中、日、韩之间的合作条件来看 ,比较现实的选择是应积极开展中、日、韩之间的功能性金融合作。从成立东北亚国际开发银行、建立中、日、韩之间的清算支付体系和中、日、韩 3边货币互换机制等方面实施合作。  相似文献   

14.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与模式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中日韩三边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为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不仅有利于促进3国经贸关系的健康发展,而且也是推动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步骤。按照WTO的有关规定和中、日、韩3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行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方案,应该是一个包含中、日、韩3国绝大部分产业领域的自由贸易安排,而不可能仅仅在部分产业和行业领域率先进行试验和探索;应该是一个包括中、日、韩3国全部领土的大自由贸易区,而不能是仅由3国各自部分地域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合作领域应该包括多方面的经济技术合作,而不能仅仅停留于自由贸易。  相似文献   

15.
新地区主义视角下的中国东亚区域合作外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政治中,东亚新地区主义的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外交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东亚区域合作外交正在成为中国外交中一个日益凸显的亮点。在新地区主义理论的视野中,中国提出新安全观,塑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出并倡导“开放的地区主义”思想,为新地区主义在亚太地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积极推进“10+3”合作,着力发展“10+1”;积极参与东亚区域合作的制度化建设,支持东盟为推进东亚区域一体化所作的努力;以“10+3”机制为契机,深化中、日、韩三国合作。在未来的东亚区域合作中,中国应在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让东盟国家从中切实受益;继续坚定不移地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发挥大国作用;切实按照《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处理同有关国家的海上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大力发展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切实推进三国次区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建设性的合作精神发展中美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朝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进入新千年后,中朝经贸关系出现了历史性的新发展,特别是2003和2004年连续取得突破10亿美元的最好业绩,使中国在朝鲜对外经贸关系中的重要地位再次得以凸现,使东亚各国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表现出极大的关注。随着朝鲜经济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中朝双边贸易未来几年还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  相似文献   

17.
东北振兴战略与中、朝、韩合作前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启动的东北振兴战略,不仅对“东北现象”的解决是一次重大转机,而且也被朝鲜、韩国视为搭乘中国经济发展快车的天赐良机。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毗邻的地缘优势决定了中国对朝、对韩经贸关系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如今,借助东北振兴战略启动之东风,与朝鲜的“强盛大国”建设、韩国的东北亚经济中心国家建设目标的提出,共同营造了有利于中、朝、韩三方加强经济合作的氛围和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中朝经贸关系的发展及其努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的地理位置决定着中朝经贸关系在朝对外经贸中一向占有重要地位。 2 0 0 2年是朝鲜经济的重大举措之年 ,所推出的“秩序调整”和“设置新义州特别行政区”举措 ,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朝鲜在以自己的方式向国际社会回归。这有利于提高中国对朝鲜经济的影响作用 ,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朝鲜致力于经济建设 ,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应从区域共同体意识出发 ,运用“双赢”或“多赢”战略 ,帮助朝鲜一把。  相似文献   

19.
中韩金融合作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韩的金融合作是伴随着东亚金融合作的进程进行的。双方的金融合作具有坚实的基础和切实可行性,发展与深化金融合作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双方应当从实际出发,以解决主要问题为主线,有步骤地、协调地开始和扩大不同领域的金融合作,以保持和扩大现有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20.
石岚 《东南亚纵横》2011,(10):86-89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对能源,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巨大需求。中亚及其相邻的里海地区有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毗邻的地理位置为中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中国与中亚地区已经修建了多条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这些管道有助于保障中国能源供应,但也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压力。中国中亚能源通道的未来前景广阔,但需要提前做好风险研判与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