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但长期在阶级社会中所形成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还将继续影响社会生活,加上国际上资产阶级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运用毛泽东阶级分析法观察分析带阶级性的社会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重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阶级斗争已不是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仍然存在。这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究竟是无根之木,还是有源之水,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探讨并弄清这个问题对把握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理论的把握 ,以及与此紧密相联的对生产力理论和阶级斗争学说之间关系的处理 ,是毛泽东唯物史观形成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毛泽东早期思想中 ,存在着偏重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学说的意义 ,而对生产力理论在唯物史观中的基础性地位认识不足的偏向。延安时期 ,毛泽东对此偏向有所纠正 ,在生产力理论基础上对阶级斗争学说进行了有效的整合。由此生发出去 ,获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功绩  相似文献   

4.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集团、阶级、政党、国家、权力、统治与被统治等都曾是政治的主要内容。在我国现代社会,有人认为是无阶级社会或是由有阶级向无阶级过渡的社会,可以不讲政治了,这不仅是片面的认识而且是十分幼稚的想法。因为只要世界上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存在着剥削和被剥削、压迫和被压迫、统治和被统治现象,那么一个国家的政治就永远不会终止,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是由此,尽管我们处于和平年代,又是集中精力建设经济的年代,但是我们丝毫都不能忽视和忘记讲政治。  相似文献   

5.
我国历部宪法文本中"敌人"条款的演变其实反映了其背后存在的敌人观念的转变。以七五宪法和八二宪法为界,敌人观念发生了从民族敌人到阶级敌人、再从阶级敌人到制度敌人的两次重要转变。而每一次转变的背后都隐含着各种复杂的社会动因和政治力量的争相角力。与此相应,体现在宪法中的"敌人"条款也发生了重要转变。虽然现行宪法中的"敌人"条款体现的是制度敌人观念,但是,该条款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却极有可能导致制度敌人观念朝阶级敌人观念的方向发生逆转。因此,为了防止阶级敌人观念的"回潮"现象,需要用法治原则和人权原则对现行宪法中的"敌人"条款进行规制,同时,对"敌人"条款本身也要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思想一直存在着"阶级斗争"、"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大理解模式,它们以马克思思想的部分内容概括马克思思想的全部内容,并反对马克思思想的其他理解模式,并对东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独特作用。而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理解的马克思思想的三大理论模式,阶级斗争模式、生产力模式和以人为本模式,并形成了与此相符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社会分裂为两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的阶级斗争和过去一切阶级斗争不同的一点是:现代被压迫阶级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摆脱阶级划分,从而摆脱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阶级概念的界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划分以及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特点,普兰查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对中间阶层的性质、地位和功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定位。中间阶层属于新小资产阶级,不是工人阶级,但是通过认同工人阶级的立场和工人阶级结为联盟,成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中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思想研究中一直存在着"阶级斗争"、"经济决定论"和"人本主义"三大理解模式。这三种理解模式以马克思思想的部分内容概括马克思思想的全部内容,并反对对马克思思想的其他理解模式,对东西方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较为独特作用。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中国形成了不同于传统理解的马克思思想的三大理解模式,即阶级斗争模式、生产力模式和以人为本模式,并形成了与此相符合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团结与合作,毛泽东同志提出,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斗争必须服从于民族斗争,必须采取适当的政策调节统一战线内部的阶级关系,必须坚决执行与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根本策略,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极"左"理论使"走资派"坐上重点对象的位子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应怎样看待国内面临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应如何看待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形势问题,成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对此,毛泽东是作出了重大贡献的。他在1956年4月讲了《论十大关系》,1957年2月又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他在这两篇文章和在八大会议期间与其他的中央领导同志都指出:还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在公共语境领域发生了从阶级到阶层的话语转换,这种转换可以从社会分层理论的两个重要理论源头--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和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各自所蕴涵的语境逻辑和当代中国整体性社会诉求中得到解释.马克思的阶级理论是一种关涉政治革命的宏观历史理论,与试图保持价值中立的关涉合法性论证的马克斯@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具有极为相殊的语境逻辑.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对革命时代阶级斗争理论的"路径依赖"以及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语境误读,导致阶级和阶级斗争话语泛化.改革开放后公共话语发生的从阶级到阶层的转换是对中国社会整体性诉求的恰当回应,但这种转换并不表明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应当退出公共语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兼谈以人为本与阶级斗争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培兆 《理论前沿》2004,1(19):14-16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仅仅归结为阶级斗争学说,也不能仅仅归结为人道主义,完整地说,马克思主义是以阶级斗争为实现手段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今西方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由简单向复杂化的历史转型,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已经从社会关系中消失或者说阶级划分已经无关紧要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在阶级划分理论上,从一元标准转向多元标准,以剥削、权力和知识为标准的阶级划分理论,扩展和延异了传统阶级概念的内涵,但其研究方法需加以辨析。在阶级斗争日趋衰落和式微的同时,以争取公民权利和各种生活机会为指向的新社会运动方兴未艾。一些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新的阐发,使阶级斗争理论由宏观经济政治领域转移到微观社会文化领域。  相似文献   

15.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重要范畴。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是多元的,经济基础也是多元的,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是一元的。经济基础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思想和组织。上层建筑分为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是政治、经济、法律等思想,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思想领域的阶级斗争;政治上层建筑是政治组织,反映的是社会各阶级群体在政治领域的阶级斗争。上层建筑是多元的,但占主导地位的上层建筑是一元的。上层建筑具有层次性,思想上层建筑的顶层是制度性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的顶层是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以改革开放的方式实现了国民生存路线的根本变革,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转变是建立在相应的哲学基础之上的.从法哲学原理上看,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是人类解放的两个必然性环节,但二者又具有严格的界限.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中,宗法掩盖阶级,阶级分化并不明朗,存在大量的中间阶级,社会阶级结构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特征。任何致力于领导社会革命的政党都面临着从中间阶级中发掘社会革命力量的问题,都需要与中间阶级和中间阶层建立统一战线,增强革命力量,削弱反革命力量,所以统一战线具有社会内生性。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了统一战线的社会内.生性并通过统一战线嵌入社会。  相似文献   

18.
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政党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力量。政党的阶级基础决定着政党的阶级性,决定着党的理论、纲领、宗旨与目标。而政党的群众基础决定着政党能在多大范围内联系和影响社会其他阶级、阶层或群体,决定着政党的社会影响力和凝聚力。虽然功能不同,但政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又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同为政党社会基础不可或缺的有机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9.
阶级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工人阶级掌握政权后的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对待国内的阶级和阶级分析,仍然是需要探讨的大课题。对此,我们党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一系列论述和政策,关于社会基本力量、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关系变化的论述都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进入21世纪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以“三个代表”为代表的一系列思想观点,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指导思想,从而在社会阶层分析问题上又对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20.
阶级阶层关系和谐就是指产生矛盾的各阶级阶层能够在社会统一体中相互包容,协调运作,有序转化和融合,避免出现阶级阶层对立,甚至阶级斗争,使社会始终处于良性运转、健康发展、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状态之中.民主政治可以用和谐的方式控制、解决社会阶级阶层矛盾和冲突的制度体系,为各种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利益群体提供整合、妥协、平衡的渠道和平台,保障社会公平和公正,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