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文化熏陶是一种隐性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创设各种文化活动氛围与大学生的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认知学习相结合的。从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知情意行思想心理转化过程来分析:大学生主要通过理性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情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意志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仰和实践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等过程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从知到行,并把核心价值观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身价值观的一部分,并外化为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
研究基于社会学功能主义的视角,对共青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认为,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结构中,共青团仍处于关键而重要的地位,其使命性、政党主导性、价值引导性、影响的广泛性、结构化运作方式,将继续在价值引领中发挥作用。当然,基于组织互动下的共青团与社会的关系,基于组织与个体互动下的共青团与青年的关系,以及基于组织功能社会化建设下共青团自身建设,都因时代的变迁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也因此而面临巨大挑战。进一步提高价值观培育的社会性认识、增强共青团与社会的融合、扩大和创新价值培育的社会化工具的运用、加强组织的社会功能建设,是改进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做好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践行者,肩负着传道授业和言传身教的重要任务.高校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其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更有利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4.
一、正面灌输,内化于心一是通过广泛开展各类活动进行正面灌输。工会要组织开展"我与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公平与法治、敬业与国家富强等主题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把24字核心价值观,精准输入到职工的心坎上和骨髓里,使职工明辨是非,筑牢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社会实践是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加深理性认同,增进情感认同,强化行为认同,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校园社会实践和校外社会实践,增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力。积极创新社会实践路径,实现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当前制度设计、政党决策、文化发展、公民教育的价值依托,是一种高屋建瓴、言简意赅的科学意识形态。它虽然要以日常生活为始源,或者说日常生活是其重要居所,但它与日常生活发展逻辑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理论的普遍性、概括性、抽象性和高瞻远瞩性。因此,缓解价值理论的未来性、宏大性、普遍性与日常生活的当下性、实用性、情境性之间的冲突,是面向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迫切要应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也激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将有助于引导当代中国青年发展。青年群体有其特有的现实境遇,针对青年的特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方式上既要传承也需创新,理论认知、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是塑造青年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的三大路径。  相似文献   

8.
自媒体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和交流渠道,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伴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青年对自媒体的接受与依赖程度日益加深,自媒体逐渐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自媒体本身所固有的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碎片化等特点,对尚未形成完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年而言,无疑是他们正确认知社会的一大挑战。因此,亟需在顺应自媒体发展的同时,积极探索自媒体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长效机制,以正确引领青年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基于接受视阈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是作为接受主体的大学生在一定接受环境中,通过一定接受中介,对作为接受客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价值认知、认同和践行。针对当前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大学生价值迷茫等问题,我们应围绕引导接受主体、完善接受客体、改进接受中介、优化接受环境等要素选择合理路径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10.
《农村青年》2014,(10):46-46
近年来,共青团宜宾市翠屏区委主动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新媒体”覆盖范围广、信息传递快和接受程度高的特征,有效培育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新媒体的自身特点及其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新机遇。团翠屏区委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通过QQ、微博、微信、手机APP等终端,向青少年提供了信息与交流平台。目前有全国青年交流群、共青办公群等供不同群体青少年交流讨论的QQ群40余个,团干官方微博56个,微信10个,微博微信粉丝数过万。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原则与价值信仰,工匠精神既在价值内涵上与其高度一致,更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花大力气弘扬工匠精神,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勇克难题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完满境界。如果从国家富强、社会公正、人生敬业等方面深入探讨工匠精神,可以发现,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不良倾向,可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教育提供更充分的依据。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不良倾向集中体现为:过分重视人情、盲目炫耀攀比、希望提前享受、偏好用完即扔。而符合规律消费、安全健康消费、适时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可持续消费的消费价值观念则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的正确消费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非常重要.认同的内容包括农民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认同、改变和提升农民工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保障内容和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等内容.农民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是“外化”过程和“内化”过程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牟成文(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于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教育引导工作十分重要。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要高度重视并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广大青年,青年人在人生中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第一颗扣子。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否  相似文献   

15.
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弘扬和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一项重要任务。要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开展国情教育、历史文化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全球意识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典型引导、校园文化等形式多样的方式,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社会主义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样化的今天,如何旗帜鲜明地倡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根据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情况,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内涵内化为大学生稳定的思想、信念,外化为大学生的行为与习惯,发挥好大学生的自身主动性,提高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力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学生层面的接受度上收到实效。  相似文献   

17.
2013年3月29日,首届“全总机关中青年干部学习论坛”在全总机关举办.主题为“中国工人阶级核心价值观”。围绕这个论题.全总机关共有54位中青年干部提交了论文.其中8位在论坛上作了发言。“中国工人阶级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宏伟的论题.中青年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尝试对论题进行了论述和概括。专家点评和交流互动相结合的论坛形式,拓宽了学习培训渠道,在全总机关干部特别是中青年干部中掀起了重视学习.自觉加强理论修养、钻研工会业务,不断提高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的浪潮。本期视点聚焦此次论坛.摘编部分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根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所创造的文化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代先辈传承下来的精神宝藏,是历史的结晶。它体现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鲜明而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文化滋养,是当今青少年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沃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核心的因素为"五常"美德,即"仁义礼智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和弘扬"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是我国人民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青少年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须。传承"五常"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从小抓起,其途径主要有:诵读传统经典、传颂历史故事、引导修身立德、培养德行习惯。  相似文献   

19.
NBA不仅影响着当代高中生的经济、文化、人生价值观,而且影响该群体的体育、消费、求学、择业行为。尽管这些影响在拓展视野,培养拼搏精神、创新思维、竞争和规范意识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在消费观念、人生目标、民族精神等价值观形成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学校、家庭、社会各方应通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坚持不懈和创新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建设,培植健康的高中生价值观萌芽的土壤,为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经济价值观为研究的中心内容,从金钱观、竞争观等几个方面对"90后"大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结合当代"90后"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经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模式,要加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转变高校教育理念,强化家庭在经济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加强信息传播渠道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