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学生是社会志愿服务的主体,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以天津市高校1 100名青年学生为对象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青年学生对志愿服务的参与意愿普遍较高,并肯定志愿服务的价值。但他们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较浅,体验不深入,尤其是学校和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重视和规范等影响了他们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基于此,为了实现青年学生较高的志愿服务参与意愿,应该采用多种途径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组织的设置以及运行情况,提高青年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知度,同时要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贴近青年学生的专业需要和发展,注重产生更实际、更积极的效果,提升参与者的体验水平。最后,要进一步提高学校以及社会对志愿服务的重视程度,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最直接、最主要的形式,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已蓬勃展开。调查发现,志愿服务活动还存在诸如志愿服务的内涵未被准确解读,志愿服务体系不完整,志愿服务宣传不到位等问题。为使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必须建立专门性的志愿服务组织、完善志愿服务的活动机制,以社会实践带动志愿服务的体系建设。而对于地区性和行业性高校来说,更要根植自己的特色,以文化品牌的建设引领志愿服务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新时期志愿服务的主流队伍,其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志愿服务的未来进展。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组织结构单一、培训机制不健全、志愿服务"运动化"、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志愿服务的长效发展。欲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就必须同时从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教育、加强政府主导、彰显学校优势、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和培训机制、健全安全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入手,以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只有全面深入地理解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动机,才能在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时通过采取适当措施满足志愿者的需求,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从而使志愿服务达到更好的效果,推进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因此,要做好志愿服务活动的工作设计,加强对志愿服务的鼓励、扶持和宣传,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并扩展志愿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起步较早,经历了产生、发展、成熟、完善等过程。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验主要包括理念创新、宣传招募、管理保障、评价激励四大方面。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经验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了可借鉴的启示,主要包括创新服务理念,培育共生人格;扩大宣传渠道,优化招募体系;明晰管理制度,健全保障制度;完善评价方式,促进激励成长。  相似文献   

6.
随着志愿服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各方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高涨热情,井冈山大学在吉安市农村地区也进行了一些支农助农的志愿活动。从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扶贫帮弱、沟通政民五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农村和农村群众接受服务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索构建一种既能充分保障农村群众自决权又能发挥大学生优势的实用性和适用性的服务方式,为更好地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建设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发展迅速,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已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由于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在其志愿者主体、组织形式和项目建设的特殊性,使得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但是国内针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方面的相关理论研究尚起步不久,对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8.
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专业化志愿服务和一般性志愿服务的现状,以及专业化志愿服务的供给与需求情况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更多地是参加一般性的志愿服务活动,专业化志愿服务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在研究中发现,专业化志愿服务对大学生以及志愿服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专业化的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志愿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主体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挖掘并实现志愿服务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促进并引导大学生从志愿精神到服务意识的主体性发展,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12年5月30-31日,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司)在北京召开“探索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研讨会”。戴均良司长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戴均良司长在讲话中强调了四点意见。第一,要充分认识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的重要意义。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是国务院领导在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提出的任务,是推动志愿服务发展、提高志愿服务水平的长效机制,不仅可以规范志愿服务管理过程,更有利于调动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第二,要积极构建志愿服务联动机制,更要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骨干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志愿者是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重要参与主体,大学生志愿者能否在社区矫正中积极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影响着社区矫正的效果。调查发现,在当前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实践中,存在着矫正志愿服务的系统化、矫正服务队伍的团队矫正、矫正服务小组的驻点矫正、矫正对象的家属参与和志愿者的选拔机制等5个实践问题。因此,需要对上述的实践疑惑加以探讨,以促进社区矫正志愿服务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志愿行动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大学生志愿服务行动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密切关注社会需求,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特色服务;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进行科学研究,提升服务档次;重视育人功能,实现"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中山市青年志愿服务发展经历了转型适应、探索服务、多元发展、社区深化等阶段,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发展特色.随着社会的转型和青年志愿服务的推进,需要进一步大力倡导志愿精神、强化龙头带动作用、抓好社区志愿服务、提升志愿人员素质、加强对外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14.
在日益蓬勃发展的志愿服务中,大学生群体作为现今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相关的培训呈现短期性行为,对常态化志愿服务及培训没有形成发展模式,不利于志愿事业长远发展。发掘大学生志愿者培训的意义和内涵,进而建立和发展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模式,是当前社会建设和志愿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有必要在发挥高校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树立明确的培训目标、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作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学生志愿服务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认知到行为提供了转化途径,是构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高职学生志愿服务相比于普通本科学生志愿服务更注重学生的社会参与性,高职院校应牢牢抓住这一特点来激发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并通过管理科学化、保障机制落实、服务品牌打造、专业化水平提升等途径来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广州亚运会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大型国际赛会。广州亚运会既是对主办城市综合实力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广东志愿服务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广州亚运会有助于传播广东志愿服务,促进广东和各地志愿者的相互交流和学习,让更多公民了解、认同并参与志愿服务,推进志愿服务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广东志愿服务需要通过国际交流合作不断融入世界。一方面,吸收各国现代志愿服务发展理念和经验,丰富我国志愿服务的内容与形式;另一方面,通过志愿服务国际合作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竞争软实力。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和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再次率先探索国际化途径,包括构建"一会两院三基地"的国际合作格局,将引进和借鉴国际志愿服务发展理念、向世界传播中国核心价值观、提升民间志愿组织服务能力、普及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培育青年志愿者领袖国际参与素质、塑造中国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国际形象等作为合作内容。  相似文献   

18.
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大背景下,青少年志愿服务需要再审视。将志愿服务与青少年理想信念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志愿服务为契机,推动青少年树立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助人意识等优秀品质和道德情操,为实现中国梦打牢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基础。要更加重视志愿服务对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在志愿服务教育进学校、志愿服务去功利化、拓展参与渠道、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审视和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求越来越多,需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高校是青年学生参加助老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组织载体,大学生参与助老志愿服务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指出了实践路径,实现的机制与政策创新要求:5大价值观体系必须构建;政府角色定位必须准确;社会组织必须去行政化;志愿者服务必须落地、做实;志愿者的权益及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必须建立。  相似文献   

20.
从学理上看,青年的先天优势及特点与志愿服务要求相吻合,使得青年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志愿服务作为青年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为提升青年责任担当能力提供了广泛路径,所以青年应将志愿服务内化为自身责任或一种生活方式。从实践来看,青年一方面主动承担着关爱他人、提升自我及推进国家与世界发展的责任;另一方面,青年的志愿服务理念存在一定偏差、青年志愿者动机多样但内生型动机缺乏、青年参与零星且缺乏可持续性,这些问题制约着志愿服务与青年的发展。因此,青年要进一步明确自身使命与责任;加强学习,端正志愿服务动机;结合所长精准对接服务,探索"服务学习"新模式,引领社会生活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