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党史》2013,(10):4
从1978年4月到1980年年底,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在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习仲勋咬定青山不放松,带领省委班子,无畏无惧地开启了广东先行一步的大幕。他领导广东人民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各项政策,实现党的工作着重点转移,代表省委率先向党中央提出赋予广东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试办经济特区,开启对外开放的大门,竭力推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带领全省人民敢想敢闯,大胆实践,开拓创新,在南粤大地奏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强音,为党、国家和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卢荻 《广东党史》2010,(3):24-29
<正>(续上期)四、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广州是祖国的南大门,也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谷牧对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注。1980年12月13日,他在听取广州市委的工作汇报后强调两点:一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要发挥广州的优势。广州市应成为广东省工业品的主要出口基地。二是广州市在体制改革、管理机构改革方面可以先走一步,撇开  相似文献   

3.
1978年4月,习仲勋沉冤昭雪、重新复出后,被中央派到广东工作,担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实际主持广东的工作.同年12月,担任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命委员会主任.他为广东争取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充分发挥人文地缘优势,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试办特区,为改变广东的落后面貌、发挥排头兵作用,为全国的改革开放提供经验,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1985年,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撰文发表了《福建应走在四化建设的前头》的报告。他在回顾省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成就时指出:这5年,是福建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历史性转变的5年,是福建对外开放、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初见成效的5年。是福建经济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根据他的倡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运用对外开放的条件,加快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主管实施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的工作,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谷牧具体指挥下,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为我国经济特区创建作出重要贡献。在经济特区创办三十周年之际,本刊特选载一组相关文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根据他的倡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运用对外开放的条件,加快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主管实施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的工作,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谷牧具体指挥下,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为我国经济特区创建作出重要贡献。在经济特区创办三十周年之际,本刊特选载一组相关文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根据他的倡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运用对外开放的条件,加快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主管实施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的工作,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谷牧具体指挥下,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为我国经济特区创建作出重要贡献。在经济特区创办三十周年之际,本刊特选载一组相关文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根据他的倡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运用对外开放的条件,加快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主管实施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的工作,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谷牧具体指挥下,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为我国经济特区创建作出重要贡献。在经济特区创办三十周年之际,本刊特选载一组相关文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不可能从一开始就门户洞开,全境同步开放。遵循历来的经验,中央决策层采取了从沿海到内地梯度开放的策略,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特区政策在今天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当年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酝酿过程,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根据他的倡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运用对外开放的条件,加快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主管实施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的工作,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谷牧具体指挥下,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为我国经济特区创建作出重要贡献。在经济特区创办三十周年之际,本刊特选载一组相关文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立经济特区。根据他的倡议,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运用对外开放的条件,加快经济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经济特区是一项开创性事业,时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的江泽民,主管实施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试办经济特区的工作,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谷牧具体指挥下,做了大量细致工作,为我国经济特区创建作出重要贡献。在经济特区创办三十周年之际,本刊特选载一组相关文献,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经中央批准,开始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改革开放从此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步。到1987年,9年时间,广东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进展,全省国民经济发展很快,1979年~1987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13.1%的速度增长。闭关封锁的局面成为了过去。全省初步形成了包括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发区在内的大面积开放地带。为了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于1987年底,党的十三大后,又决定广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开放继续先行一步,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泉州抓住中央赋予我省"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有利时机,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在深化改革、吸引外资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在改革开放大局中成为"民办特区".30年的成功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泉州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从此迈入了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国地域广大,与外界隔绝已久,实行对外开放不可能全境同步开放。遵循历来的经验,中央决策层采取了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的策略。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特区政策到今天已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当年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酝酿过程,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从此迈入了一个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中国地域广大,与外界隔绝已久,实行对外开放不可能全境同步开放。遵循历来的经验,中央决策层采取了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的策略。其中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特区政策到今天已基本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然而,当年兴办经济特区的决策酝酿过程,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创建厦门经济特区,最早是在1979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两个报告》(中发[1979]50号文)中提出的。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正式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同年10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厦  相似文献   

17.
一段时间以来,见诸于报端杂志的一些文章,把1998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转向,称之为新消费政策。本文认为,这种概括,一是不能反映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二是对这次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转向的重大意义估计不足,认识不足。我国当前应当实行的绝不仅仅只是新消费政策,而应当是新经济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要实现四个转变。 一、要从政策调整的思路转变到战略调整的思路上来。必须认识到,扩大内需的政策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从今而后的一项基本政策。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其一,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确立了对外实行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利用外资成为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20多年来,广东肩负"先行一步"的历史重任,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发挥毗邻港澳、海外侨胞众多的地缘人缘优势,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9- 2006年,全省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2.82万个,合同外资额2895.4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9.
喻新安 《学习论坛》2009,25(3):37-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七次比较明显的波动,与此相对应,经历或正在经历着七次比较大的宏观调控.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这标志着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大转向.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一定要在保增长上下工夫,并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努力实现"保八"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健 《前线》2008,(9):4-6
由于国民经济在改革中发展,因而在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中,既有经济周期性因素,也有经济转轨时期经济体制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依据经济运行特征和经济体制基础,针对宏观经济波动中出现的问题,先后进行了六次宏观调控,时间分别为:第一次1979--1981年,第二次1985--1986年,第三次1989--1990年,第四次1993一1995年,第五次1998--2002年,第六次2003年至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