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权法作为民法基本法之一,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律基础。物权法通过对各类物权的清晰界定,成为市场交易的先决条件;物权公示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等一系列的物权法原则,更是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的重要保障。物权法的制定,将有利于实现法律对各种民事主体、各类民事财产实行平等保护,鼓励人们努力创造财富,从而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仓廪实而知礼节”.物权法的制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阿计 《政府法制》2005,(23):12-15
2005年10月下旬,备受关注的物权法草案进入四审程序。一部保护财产权利、塑造财富社会的基本大法,已经呼之欲出。从国人普遍不知“物权”为何物,到全民参与物权制度设计,物权法正在创造中国立法史上的一个奇迹。物权法的制定,交织着法学专家、普通民众和立法机关的共同智慧,伴随着知识普及、观念更新、利益重组等更为深刻的变迁。物权法演进轨迹所展示的,正是中国推进法制现代化的一次典型努力。  相似文献   

3.
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部分“三农”问题已被法律所调整。民事基本法律《物权法》对农用土地的权益问题就作了详尽的法律规定。中国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核心的生产资料,首次在法律层面上得到了切实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健全,财产性收入逐渐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应当为财产性收入的取得创造制度条件。《物权法》作为调整财产关系的一项基本法律,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意味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财富观念和财富创造方式的变革,《物权法》对此应当有所反映并做出必要调整。运用法律经济分析的思路,揭示财产性收入和物权法之间的关系,提出完善我国《物权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物权法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物权法为民商法的支柱性法律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法律平台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作者着重阐明我国物权法的制定和他物权体系的构建 ,是与我国当前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发展模式分不开的 ;中国物权法应当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前提和基础 ,而市场经济要依靠物权法等一整套法律作保障。  相似文献   

6.
《物权法》将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实施后,人民法院首先要面临的是对该法如何正确理解与适用的问题。本文拟对民事审判实践中适用《物权法》总则的几个问题做一梳理,以期抛砖引玉。一、《物权法》第5条规定中的“法律”如何解释《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如何理解这里所说的法律?广义上的法律包括全国人大及其  相似文献   

7.
公证与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证制度在不动产登记法律制度中的作用《物权法》确立了公示原则,登记既是不动产物权的表征方式,又是依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的基本要件。《物权法》第16条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只有进入不动产登记簿的物权才能获得最充分的法律保障。根据《物权法》第9条的规定,依法律行为的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都必须经过登记才发生物权的效力。  相似文献   

8.
阿计 《政府法制》2008,(24):6-7
维护民众合法权益,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鲜明的一大立法主线。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民法通则》、《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最近的《物权法》、《劳动合同法》,这一立法追求不仅沿袭至今,而且日益贴近民生,创造了最温暖人心的法律财富。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作为保护财产最为重要的法律,在制定过程中极大点燃了社会大众的参与热情,财产观念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中深入人心。经过长期的利益博弈,物权法几易其稿终获通过,并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实施。对此,有人宣称,个人创造财富,享有财富已经得到法律确认,中国的财富时代已经来临。固然,物权法的重要意义如何评价均不为过,但是面对崭新的"物权"观念,普通大众在保护财产、使用财产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诸多困惑。这种困惑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对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并不熟悉,对于自己作为业主的权利义务没有明确界限;二是对房屋登记制度的重要性了解不够,自己作为房屋产权人的权利屡被侵害;三是对于房屋买卖缺乏理性认识,合同履行纠纷不断。而从物权法实施一年的情况来看,这样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  相似文献   

10.
王莹 《政府法制》2007,(23):9-10
倘若要选取一部反映转型中国法制现状的立法,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物权法,无疑是一个最具考察价值的样本。作为一部与民众财产权益息息相关的权利法典,也许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般经历了如此复杂变幻的博弈过程,也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般唤起了如此汹涌澎湃的维权热情。更耐人寻味的是,物权法自今年3月16日诞生后,在长达半年多的"实施准备期"内,屡遭难题,波澜四起。从举世瞩目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到沸沸扬扬的"小产权房"风波,再到纠缠不清的小区物权纠纷,它们或揭开了未决的立法悬念,或触及了现实的物权"死结"。所有这一切,都以最直观的方式检测着物权法,也等待着法律更加及时、更为明晰的答案。对于已经正式实施的物权法而言,考验,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1.
伟民 《政府法制》2007,(23):6-8
倘若要选取一部反映转型中国法制现状的立法,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物权法,无疑是一个最具考察价值的样本。作为一部与民众财产权益息息相关的权利法典,也许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般经历了如此复杂变幻的博弈过程,也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般唤起了如此汹涌澎湃的维权热情。更耐人寻味的是,物权法自今年3月16日诞生后,在长达半年多的"实施准备期"内,屡遭难题,波澜四起。从举世瞩目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到沸沸扬扬的"小产权房"风波,再到纠缠不清的小区物权纠纷,它们或揭开了未决的立法悬念,或触及了现实的物权"死结"。所有这一切,都以最直观的方式检测着物权法,也等待着法律更加及时、更为明晰的答案。对于已经正式实施的物权法而言,考验,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2.
阿计 《政府法制》2007,(23):4-6
倘若要选取一部反映转型中国法制现状的立法,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物权法,无疑是一个最具考察价值的样本。作为一部与民众财产权益息息相关的权利法典,也许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般经历了如此复杂变幻的博弈过程,也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般唤起了如此汹涌澎湃的维权热情。更耐人寻味的是,物权法自今年3月16日诞生后,在长达半年多的"实施准备期"内,屡遭难题,波澜四起。从举世瞩目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到沸沸扬扬的"小产权房"风波,再到纠缠不清的小区物权纠纷,它们或揭开了未决的立法悬念,或触及了现实的物权"死结"。所有这一切,都以最直观的方式检测着物权法,也等待着法律更加及时、更为明晰的答案。对于已经正式实施的物权法而言,考验,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3.
倘若要选取一部反映转型中国法治现状的立法,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物权法,无疑是一个最具考察价值的样本。作为一部与民众财产权益息息相关的权利法典,也许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般经历了如此复杂变幻的博弈过程,也没有一部法律像物权法这般唤起了如此汹涌澎湃的维权热情。更耐人寻味的是,物权法自今年3月16日诞生后,在长达半年多的"实施准备期"内,屡遭难题,波澜四起。从举世瞩目的"最牛钉子户"事件到沸沸扬扬的"小产权房"风波,再到纠缠不清的小区物权纠纷,它们或揭开了未决的立法悬念,或触及了现实的物权"死结"。所有这一切,都以最直观的方式检测着物权法,也等待着法律更加及时、更为明晰的答案。对于已经正式实施的物权法而言,考验,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4.
刘疆 《中国司法》2007,33(10):60-62
一、《物权法》对公证业务发展的积极影响从宏观分析,《物权法》颁布后会激发人们创造财富、拥有财富和保护财富的活力。保护财富的法律程序有两种:诉讼程序和非讼程序。公证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讼程序,其社会需求随着人们保护财富的需求的增长而必然增长,如同我国住房改革使广大城市居民成为不动产所有者后,要求办理遗嘱公证的需求是逐年上涨。因此,《物权法》的颁布在客观上存在催生公证需求的作用,其主要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公民与法治》2007,(5):1-1
历经了13年的酝酿和广泛讨论,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创造了中国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最多的纪录。它之所以受到常委会委员的关注,经过多次审议,是因为它所涉及的内容关系百姓切身利益与日常生活,关联千家万户。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相似文献   

16.
在物权法即将实施之际,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史上最牛的钉子户”在重庆适时出现,使城建热点的拆迁与“钉子户”问题再度升温。舆论认为,“最牛钉子户”用它的“大海中的一叶孤舟”筑就了一座公民私产的堡垒,实践了物权法中“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的规定,捍卫了宪法“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原则。一’‘·…一…··…^’,M&  相似文献   

17.
自《物权法》正式实施以来,很多老百姓拿起这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各地也诞生了一批所谓的“物权法第一案”。而上海的“物权法第一案”就是一起停车位纠纷。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物权法的最根本功能是准确界定物权归属,以“定分止争”,为财产秩序提供保障,给财富增长提供动力,这种功能用波斯纳的话来讲,就是只有在社会成员间相互划分对特定资源使用的排他权,才会产生适当的激励。〔1〕不过,对物权权属的清晰界定并不容易,因为包括物权在内的法律权利,是人们为了总括和界定现实生活世界的利益现象,采用抽象手法在法律中表征出来的简约概念,即所谓的“权利系私法的中心概念,且为多样性法律生活的最终抽象化”,〔2〕它虽然源于社会生活,但最终定位于由法律条文建构的规范世界之中,它的高度抽象、无言无色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16日上午10时,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进行表决,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高声宣布:通过!这一天,注定将被载入中国立法史册。这是全国人大立法史上第一部进入八审的法律草案,也是审议次数最多的法律草案。从酝酿到出台,被民法学者王利明称为“立法非常复杂”的物权法历时13年不同寻常的波折,《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于2007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上涉国本,下系民生的法律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有恒产才有恒心”的崭新的发展时代.这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在前不久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中,强调了要认真学习《物权法》,充分认识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意义,做好实施《物权法》的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法律服务工作者,广大律师更应率先学习研究好《物权法》,这样才能准确适用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