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义:市场交易的追德之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经济伦理学的论域内 ,“交易”被赋予了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双重理解。作为一种利益的市场交换行为 ,效率与正义共同构成了市场交易的完备正当合理性意义。因此 ,作为“社会互动形式”的市场交易 ,不仅有其内在的道德正当性证明 ,也有其外在的伦理规范性限度。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网络涉及到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末的今天,人类社会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时代。电子数字技术、交换式数字网络,信息高速公路及电子数字传送系统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一、关于法律财产所有权表现形式传统民法理论认为,对“物”的占有是财产所有权制度之基石。民法之“物”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而有所变化。在农业社会时代,人们对物之占有是实实在在的占有,唯有“占有”才意味着所有权的存在。那时交易的实质是物之交换。进入工业社会,货币经济发达,社会的发展要求流通的速度加快。“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论控辩交易与刑讯逼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上要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回答侦查人员的提问 ,并要求其主动交代犯罪事实 ,应给其相应的“实惠”作为“交换”条件 ,从而真正把自首从轻、坦白从宽的刑事法律和刑事政策落到实处 ,使我国的自首、坦白制度具有实实在在的感召力 ,这也是遏制与减少刑讯逼供的有效方法之一。为此 ,法律应借鉴西方“辩诉交易”制度 ,赋予侦查人员一定的“控辩交易”权和自由裁量权 ,通过机动灵活的谈判“交易” ,使控辩双方均感受益 ,从而达到既减少刑讯逼供又能使犯罪得到基本惩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关系反映为法原”,人类社会总是“先有交易,后来才由交易发展为法制”的。因为交易制度是经济过程的中心制度,按照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一般规律性要求,它需要根据市场共同准则以一定的法律形式加以确认和表现出来。商品经济关系法律化的历史进程表明,它的终极表现必然是一种“法治”经济。具体到我国,这种法治经济究竟需要何种与之相适应的、协调运作的、调控有效的法律机制,无疑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于日常交易中,同一买卖合同可能同时涉及“重大误解”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根据我国“重大误解”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的特点,有必要对两者之关系以及因两者而产生的法律适用问题予以厘清,并对买卖合同中的重大误解制度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排污权的交易是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实质,国内的立法现状是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立足点,而经济学上的外部性理论和科斯定理是交易之建立的经济理论支撑,环境法的“二元目的论”则是排污可证交易制度建立的立法目的,针对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的建立问题,提出的解决的交易法律制度设计缺陷的解决的设想有:排污许可证交易引入招投标、拍卖的交易方式,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对排污物处理为常见的几种可控的化学成分,以有利于管制和交易。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邪路”之说,认为“邪路”的实质乃是机体赖以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其门户即为体表之孔窍,病邪由此而出入,临床应利用“邪路”逐邪外出。  相似文献   

8.
立法有个潜规则——法不责众。我想写文章也应如此。但本文有犯此禁之嫌。因为目前学界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商法始源于中世纪的商人法。”本人认为此说欠科学性。主要是本着摩尔根的指引“人类的主要制度和生活技术都是从早期少数胚胎进化而来”。商法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人类的交换史。由此试图从阐述交换及商人阶级的嬗变人手,以厘清商法的历史脉络,拙成此文。  相似文献   

9.
不动产登记制度系物权法之公示公信原则具体体现,亦为现代繁荣商品经济社会交易安全之使然。我国现有的不动产登记方面的规定可谓是“问题重重”,实难以适应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之需求。前不久通过的物权法草案对此规定甚为粗糙,仍有不少缺憾。不动产登记查询制度、异议登记制度以及不登记损害赔偿制度在立法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内幕交易罪的因果关系,实际上讨论内幕交易罪是以行为人“利用”内幕信息为必要,还是以“知悉”内幕信息为必要。我国学界对内幕交易罪是否以“利用”内幕信息为必要要件存在争议。构成内幕交易罪必须以“利用”内幕信息为要件,即使有的立法没有明文规定为“利用”,甚至有的明文规定为“知悉”,其内容应该蕴含“利用”的意思。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对“知悉”和“利用”内幕信息的法律定性问题也存在争议。证明“利用”内幕信息需要刑事推定,可从行为人的交易时点、交易习惯和资金走向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董事自己代表和双方代表与公司交易行为之禁止是董事遵循忠实义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采取“绝对禁止主义”已不适应现代商事经济发展的需要 ,宜采取“原则禁止 ,同意例外”的规定模式。我国《公司法》对此存在缺漏和缺失 ,应在交易信息披露、同意权主体、股东诉讼权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维护信用证交易的顺利开展及买卖双方的合法权益,信用证交易中应当遵守“不短路”支付这项一般原则,但基于公平贸易和诚实信用的要求,在特定情况下也应允许该原则有所突破,即允许有“短路”支付的例外。  相似文献   

13.
1996年至今,我国已连续十次调低利率。“流动性陷阱”这一宏观经济概念也随之成为当前经济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流动性陷阱”也被称作“凯恩斯陷阱”或“灵活偏好陷阱”。所谓“灵活偏好”,又称“流动偏好”,即对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自己的财富或收入的愿望,或者是说人们愿意把一定量货币保存在手边的偏好。之所以会产生灵活偏好,是由于三种动机:一是交易动机,即用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来购买商品的日常支出;二是谨慎动机,即为应付不可预测的紧急需要的支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 ,调节信用证法律关系的规则主要是国际商会制定的信用证统一惯例 ,而该规则因其在内容上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使得有必要合理解释其与各国民法体系的关系。信用证开证银行在其已经按照信用证付款之后当有行使代位权的机会 ,这是基于民法的公平原则及理念之普遍性而必然要求的 ,而且在开证银行已经按照信用证付款之后赋予开证银行此种权利本身也未损害信用证受益人或其他方基于“信用证独立性原则”的“合理预期” ,而只会促进诚信交易和各方利益之公平。  相似文献   

15.
强迫交易罪的“暴力”程度,针对人时以轻伤为限,针对物时以“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为上限。行为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又实施强迫交易犯罪行为的,应当数罪并罚.区分强迫交易罪与抢劫罪,主要应结合“是否存在特定的交易”、“所牟取的非法经济利益超出合理价钱、费用的绝对数额和比例”、“使用暴力、威胁手段的程度”等三个方面作出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6.
惩罚性损害赔偿,主要应用于侵权及少量合同纠纷案件,具有赔偿、制裁和遏制等功能。对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确立的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能否适用于“知假买假”民事交易行为,理论上颇有争议。文章从消法中惩罚性损害赔偿对象主体条件、惩罚性损害赔偿适用前提、消费者过错对经营者承担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之影响等着手,针对“知假买假”行为之法律适用进行了理论探析。  相似文献   

17.
6月29日,台湾所谓三届“国大”四次会议因“修宪”方案无法达成共识,由国民党、民进党两党决定休会1个月,至7月29日复会,并决定在休会期间,两党继续协商,广泛征求各界民意及邀请专家学者交换“修宪”意见,以期使“修宪”有成。休会后10天,即7月9日,李登辉在接受“德国之声”电台记者采访时公然抛出“两国论”,彻底否定“一个中国原则”,将海峡两岸关系定位于“国与国  相似文献   

18.
抵押权作为债的一种担保方式,在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近现代资金融通,商业贸易中被广泛采用,有“担保之王”之称。随着经济的发展,抵押制度在世界各国都有巨大发展,表现为新的抵押形式的产生以及抵押适用范围的扩大,这些发展正是顺应了企业对资金的强烈要求和交易规模的日渐壮大这一新的经济形势。 一、抵押担保制度在融通资金和商品,发挥物的效用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辩诉交易虽源于英国,但却在美国发扬光大。意大利在1988年《刑事诉讼法典》中增加了“依当事人要求适用刑罚”的特殊程序,但该程序与美国的辩诉交易有很大的差异。从美国、意大利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得到辩诉交易制度本身存在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打击和治理贩卖零星毒品的当前禁毒斗争的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贩卖零星毒品具有争端性强、风险小、交易快、交易场所复杂、交易毒品数量相对少的特点。根据贩卖零星毒品案件的特点,比照大宗贩毒案件的侦查程序,贩卖零星案件的侦查应采用“滚雪球”式的侦查模式,遵循“主动进攻”、“机动灵活”、“因案施策”和“快准”的侦查原则,有针对性地运用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