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政策萌芽于古典学派,而发展于实证学派。本文对两派的刑事政策观点进行介绍,接着分析比较两派刑事政策的差异,指出其中的继承性和相异性。  相似文献   

2.
一、旧派代表刑罚观 最先提出新旧派划分的是意大利人菲利。新旧刑事学派主要是指以贝卡利亚、边沁、安·费尔巴哈、康德、黑格尔等为代表的刑事古典学派的旧派与由龙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李斯特等建立起来的新派。旧派产生于18世纪中后期,这一时期的旧派刑法理论,以社会契约论、自然法理论为思想基础,主要是通过反对封建刑法而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3.
刑事旧派与刑事新派在刑法理论问题上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截取一个侧面,分别介绍了旧派与新派的代表人物在犯罪问题上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对新旧两派的犯罪观进行了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并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吴泽勇 《现代法学》2006,28(2):139-149
《刑事民事诉讼法》的修订,本是为了回应守旧大臣的批评,适应当时改革的即时之需。为此,它被定位为一部暂行章程,这导致了它简单、务实的立法风格。不过,与这种风格不协调的是,立法者又显然试图将一些时人并不熟悉的制度引入中国。《刑事民事诉讼裁判等项法律》的发现,为我们进一步了解《刑事民事诉讼法》的起草过程提供了线索。根据现有史料,不足以断定伍廷芳就是《刑事民事诉讼法》的起草人;督抚对该草案的批评,也不能简单归结为“礼教派攻击法理派”。这次立法最终以一种“不了了之”的方式终止,但是,作为法典编纂的一个失败案例,它却给后人以长久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追求刑事诉讼价值的平衡——英俄近年刑事司法改革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世界各国近年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或者酝酿着刑事司法改革 ,如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等。据笔者所知①,英国和俄罗斯联邦所进行的刑事司法改革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英国的改革旨在提高刑事司法体系对犯罪的有效控制 ,因而削弱了被追诉者的权利保障 ,加强了被害人的权利保障 ;而俄罗斯则是在保护被追诉者权利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本文拟对这两国的刑事司法改革作简要述评 ,以引起同行的注意 ,并供立法和司法部门参考。一、英国的刑事司法改革(一 )刑事司法改革上的两派争论英国近期刑事司法改革可以一直回溯到上个世纪的 5 0年代。当时 ,对…  相似文献   

6.
<正> 一般多认为,从通常所说的文艺复兴后期启蒙运动时代起,西方刑事学科对犯罪所作的诸多本体论探讨,逐渐抛弃视犯罪为宗教罪孽的中世纪神学观,与对人类理性的阐扬相反实相成,将犯罪看作人类自由意志的产物,特别是具体个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的确,这种理念统治着通常所说的刑事古典时期的全过程,直至十九世纪中,后叶刑事生物学派与刑事社会学派粉墨登场。对于犯罪本质和犯罪原因这一本体论与发生论上的转变,在整个西方刑事法学史上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不仅表明随着人从神的压迫下解放出来,以人意取代神  相似文献   

7.
陈玉峰 《法人》2014,(4):62-64
正朱明勇说,律师这个行业有很多困难。尤其做刑辩律师,没有理念的东西,完全支撑不下来。这种理念,就是你对公平、正义、法治的信念死磕派、技术派、学院派、勾兑派、形式派、艺术派等被人提及的时候,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刑事辩护律师,尤其是一些在互联网上活跃的律师。朱明勇认为这样的分类并不科学,不符合逻辑学分类要求。比如死磕派主要也是运  相似文献   

8.
刑法应当客观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刑法理论发展史上,围绕着刑法解释的目标,一直存在着主观解释和客观解释的纠葛以及形形色色的折中观点:一、主观解释说。刑法的主观解释理论认为,刑法解释的目标就在于探求立法者在制定刑法时的真实立法原意,该种解释理论又被称为立法原意说。主观解释理论是刑事古典学派的主张,又由于刑事古典学派内部存在着前期旧派和后期旧派的分野,在刑法解释的学说史上就先后出现了旧主观说和新主观说。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近接最高人民检察院转来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处和远安县人民检察院两位同志的信,反映有的法院拒绝检察院派书记员随检察长或检察员出庭办理记录工作一事。经我们研究认为,虽然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组织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对检察院可否派书记员随检察长或检察员出庭支持公诉问题未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苏联犯罪构成理论的诞生、确立和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历史。其中重点介绍了苏联历史上主张犯罪构成理论与持法律虚无主义、刑事社会学派观点者进行的论争,和现阶段苏联学者根据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研究犯罪构成理论中提出的新问题。这些对我们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世清 《河北法学》2006,24(9):123-127
刑事古典学派认为惩罚犯罪就是惩罚犯罪行为,所以提出在量刑中主要考虑的是社会危害性的大小;而刑事人类学派和刑事社会学派注重对犯罪分子个体的研究,从犯罪个体中去研究惩罚的力度,在量刑的时候着重考察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的大小.两者的争论由来已久,在中国的刑法理论界就是主要采取了刑事古典学派的观点,认为惩罚力度大小应该与罪行的大小相适应,造成的社会危害程度决定刑罚的轻重.那么对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性在量刑时的作用究竟应该有多大呢?试从实践入手,针对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来阐述一下人身危险性在量刑中的作用,从而完善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刑法,从行为科学的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行为的控制手段。自从近代刑事人类学派与刑事社会学派勃兴,而报应主义衰落以后,预防与矫正的观念在刑法理论中日益受到重视。对犯罪进行预防与对犯罪人进行矫正问题的提出,使得行为科学方法在刑法中的实际运用成为可能。本文以行为科学沦释犯罪行为及其刑事惩罚,作为将行为科学引入刑法学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3.
西原春夫  刘建利 《法学》2015,(2):133-139
日本刑法学说史的发展背景是欧洲刑法学说史。欧洲近代刑法学产生于启蒙主义思想,后者带来了罪刑法定主义、责任原则、报应刑论等刑法思想,并促生了古典学派(旧派)。后因解决社会问题的需要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等,出现了近代学派(新派),并与旧派及折衷派展开了激烈争论。日本刑法学说最初引进了法国的折衷派观点,后因国家体制的原因又大量引入德国法律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其新派所影响,促进了刑事政策的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刑法学说基本上倾向于旧派的立场,至今仍争点不断。  相似文献   

14.
刑法上的认识错误(亦作刑法上的错误),是刑法理论上的一个问题。从现有资料看,把这一问题作为主观罪责方面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并同“故意论”、“责任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乃是资产阶级刑事法学派在以“犯意责任”的原则代替封建社会主要盛行的“结果责任论”之时开始的。适应资本主义不同阶段刑事政策的需要,不同的刑事法学派对此也曾提出不同的理论和主张,为资产阶级的刑事镇压提供着“理论根据”。综观现代世界诸国,对于刑法上的认识错误问题,或于立法中明文规定,或于刑法理论,刑事判例中给予很大的注意和运用。  相似文献   

15.
魏东 《法治研究》2011,(10):99-106
刑事律师应当将自己的历史使命上升到应有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刑事辩护对于社会、国家和刑事法治的价值,对于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价值以及对于辩护律师及整体律师业的价值。要周全规划律师事业的宏伟蓝图,规划发展刑事辩护业绩,精细化耕耘每一次刑事辩护业务;规划发展刑事辩护技能,精细化研究每一点刑事法律理论;规划发展刑事辩护技巧,精细化审查每一个刑事审判规则;规划发展刑事辩护蓝图,系统化整合刑事辩护力量与平台;规划发展刑事律师蓝图,系统化积累立体法律知识与综合性办案经验;规划发展律师人生蓝图,系统化构筑律师自我保护的平安网络。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 ,西方刑法学在新旧两派的继续对峙、争鸣过程中 ,出现了若干新的趋势与特点 ,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两派的相互吸收、借鉴 ,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并着手改造和刷新自己的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 ,俨然以一副旧人新面孔粉墨登场 ,不过 ,时代的潮流又使它们不由自主地靠拢 ,统合在刑法统一主义的大旗下。西方刑法学的统一主义大潮势不可挡 ,卓而不群、特立独行者已是廖廖。西方刑法学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若干更新与扩充 ,如经济分析的方法和行为主义的分析方法的引入与走俏。理论的成熟与实践的深入推动着西方刑法学理论向纵深方向发展 ,学者们对刑法的目的、刑事政策的合理性与妥当性进行了热烈讨论与深刻的反思 ;有些学者对正统刑法学理论进行了修正、反动甚至颠覆 ;有个别学者在刑事社会运动中不为时势所惑 ,坚守刑法法治主义阵地 ,并对刑法原则作了若干拓展与深化。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中不存在刑事司法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只能寻找较优的刑事司法资源配置目标;在刑事司法资源的边界上存在着有效率的刑事司法活动,也就是刑事司法资源功能的最大化和理想状态;在刑事诉讼中,各方总要考虑和比较获取刑事司法资源所花费的对价中包括的各种机会成本,这表明刑事司法资源配置中也存在着替代效应。刑事司法资源配置经济学分析的目的,是提高刑事司法效率和减少刑事司法成本,可以从节约刑事司法成本、简化刑事司法程序、建立刑事诉讼成本分担制度、减少国家成本支出入手。  相似文献   

18.
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曾出现过各种不同的学派:一是以意大利的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刑事人类学派,主张从生理角度研究犯罪;二是以比利时的凯特勒为代表的刑事社会学派,主张完全用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犯罪;三是以德国的李斯特为代表的介于前两种学派之间的折衷学派。还有这些学派的若干分支等等。当代资产阶级国家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依然沿袭或演用了各种一般犯罪学派的学理,有的国家尚有新的发展。不过流行最广的仍是社会学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刑法理论说认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特征,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都是以此为基础并由此决定和派生,是从属于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第二特征。只有把握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才能从本质上回答某种行为为什么会被认为是犯罪。行为不是因为违法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而是因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才具有刑事违法性。刑事违法性是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法律表现,刑事违法性决定于行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上述观点无疑是正确而深刻的。对此众口一词。然而,人们的观察非常遗憾地存在着盲区,人们忽视了这…  相似文献   

20.
论刑事政策与刑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刑事政策可表述为:国家或政党基于犯罪态势而制定的控制(预防)犯罪的方略,可分为基本的刑事政策和具体的刑事政策。指导刑法立法的刑事政策是基本刑事政策;影响刑法司法的刑事政策是具体刑事政策。只有在较长时期内涉及全过程的主要的刑事政策才是基本刑事政策。具体刑事政策,它相对于基本刑事政策而言,指在犯罪控制的某一领域或某一阶段中起作用的刑事政策。就刑事政策与刑法立法来讲,刑事政策即基本刑事政策是刑法的灵魂,刑事政策高于刑法;就刑事政策与刑法司法来讲,刑法则高于刑事政策即具体刑事政策,具体的刑事政策只能在刑法的框架内运作,但可以影响定罪与量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