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对于狂热、迷茫的“文革”,如今宽松的政治局面来之不易。嚼咀历史,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六十年代后期,“文革”如火如荼。生产队长派我这个“黑五类”子弟写语录牌、画毛主席像。队长给我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干吧,稍有不慎,就可能大祸临头;不干吧,那活路实在...  相似文献   

2.
金哲 《党史文苑》2003,(4):34-35
早请示,晚汇报 “文化大革命”中,早请示、晚汇报是把毛泽东作为偶像顶礼膜拜的一种十分流行的形式主义做法。 早请示,晚汇报的做法是:每天早晨一上班,开始学习或工作前,集体立正站在毛泽东画像前,仰望画像,手握“语录本”贴胸,由一人带领齐声高呼“敬祝毛主席  相似文献   

3.
江飞 《党史文苑》2004,(11):32-33
黄帅事件掀"破师道尊严"浪潮 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发表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了长篇编者按语."小学生"是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帅.黄帅的信是她和班主任之间产生一些矛盾后家长要她写的.《日记摘抄》是《北京日报》按"破师道尊严"的需要摘编的.  相似文献   

4.
江飞 《党史文苑》2003,(3):36-37
毛泽东检阅红卫兵 没有红卫兵运动,就不会有延绵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离开了毛泽东的支持,就不会有一度“如火如荼”的红卫兵运动。 1966年5月29日,清华附中的学生秘密成立了一个名叫“红卫兵”的组织,寓意为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六七月间,清华附中的红卫兵先后张贴出一论二论三论“无产阶级革命造反精神万岁”等三张大字报,表示“造反有理”,要一反到底。8月1日,毛泽东写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从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八次检阅红卫兵达1100万人次。检阅中,天安门广场人海如潮,红卫兵小将们狂热无比。人人都双手举过头顶,向着毛主席欢呼着,跳跃着,许多人把手掌都  相似文献   

5.
“炮打司令部” 19666年8月1日至12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召开。8月5日,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指责自6月上旬派工作组以来的“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同志”是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扣下去。”这张大字报把矛头直指刘少奇、邓小平,并把他们之间的工作分歧上升为无产阶级司令部与资产阶级司令部之间的分歧。八届十一中全会后,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名次排列,由第二位降到第八位。这以后,刘少奇就正式成为了“文化大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江飞 《党史文苑》2004,(3):26-27
批斗会 批斗会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常见的景观。会次之频繁、开展之普及、手段之野蛮、斗争之残酷,都深深打下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烙印。大到成千上万的群众集会,小到车间、班组的现场会,各式各样的批斗会层出不穷;上至国家主席,小到一个平民百姓,都可能成为批斗会的对象。批斗会真实的场面几乎都带有暴力色彩,被斗的人须做“喷气式”——躬身90度,双手被反扭,当场被打死打伤  相似文献   

7.
金哲 《党史文苑》2004,(7):34-35
1975年评《水浒》事件1975年5月29日,毛泽东因患眼疾无法阅读而找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教师芦荻为他读书。8月13日,芦荻问毛泽东:“《水浒》一书的好处在哪里?应当怎样读它?”毛泽东作了答复。当时,芦荻根据毛泽东手书的原文和谈话的记录作了整理,主要部分如下:“《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作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水浒》只反贪官,不反皇帝。摒晁盖于一百○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把晁的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让人招安了。宋江同高俅的斗争,是地主阶级内部这一派反对那一派的斗争。宋江投降了,就去打方腊。这支农民起义队伍…  相似文献   

8.
晓庄 《党史文苑》2004,(9):32-33
批判所谓“黑六论”196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第四期社论《吸收无产阶级的新鲜血液》。此文在一年多来开展群众性的所谓“革命大批判”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批判“黑六论”。文章认为,中国赫鲁晓夫推行所谓“六论”,即“阶级斗争熄灭论”、“驯服工具论”、“群众落后论”、“入党做官论”、“党内和平论”、“公私溶化论”(即“吃小亏占大便宜”),就是用修正主义去腐蚀工人群众,腐蚀党。文章认为,六论的中心是“阶级斗争熄灭论”和“驯服工具论”,前者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妄想扼杀党的无产阶级革命性,使无产阶级革命党…  相似文献   

9.
金哲 《党史文苑》2003,(5):36-37
毛泽东焚烧林彪的“第一号令”1969年10月18日,林彪背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借口“加强备战,防止敌人突然袭击”,擅自发布“紧急指示”,调动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他的“号令”内容包括迅速抓紧布置反坦克武器的生产,立即组织精干的指挥班子,进入战时指挥位置,各级要加强首长值班,及时掌握情况,并迅速报告。这一天,黄永胜等人以“林副主席第一个号令”的名义迅速下达这一“紧急指示”,而第二天,林彪才以电话记录形式向毛泽东报告,企图先斩后奏,造成既成事实,迫使同意。此时,毛泽东正住在武汉东湖宾馆,他听说后,当即指示“烧掉”。意思是根本没…  相似文献   

10.
晓庄 《党史文苑》2004,(5):30-31
"三支两军" "三支两军"指文化大革命期间军队支左(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群众的人们)、支工(支援工业生产)、支农(支援农业生产)、军管(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军训(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相似文献   

11.
“先杀鹅,后拔毛” “大跃进”办食堂时期,某人抓了一只大肥鹅,皱眉说“这怎么弄呀?”另一个说:“这还不容易,先杀鹅,后拔毛嘛。”就这样一句普通的话,在“文革”中被检举出来,曲解为“先杀鹅(俄),后拔毛(毛主席)”。因而此人被扣上“含沙射影、恶毒攻击”的”反革命”帽子而入狱。  相似文献   

12.
江飞 《党史文苑》2003,(1):36-37
十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这十年中发生的事件,不是故事,更不是演义,而是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有血,有泪,有辛酸,更有悲愤…… 面对这段历史,我们不能走马观花,只当麻木的看客,必须敢于正视,深入研究,深刻反思,从中汲取新的力量。 为此,本栏目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相继推出介绍“文革”的系列短文,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1950年,中国的中共党史专家发现一篇苏联人葛萨廖夫用俄文写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此文详细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经过,提到了中共“一大”讨论第一个纲领的情况.可惜,没有收入第一个纲领的原文。1956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前往莫斯科,与苏共交涉,要求把共产国际有关中共的档案交还中共。于是从莫斯科  相似文献   

14.
贺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在“文革”那个颠倒黑白的年代里,贺龙同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最终被残酷迫害至死,成为“文革”中一桩大冤案。但历史最终对他做出了公正的评价。 林彪向罗瑞卿发难,贺龙力保,林彪的暗箭瞄准了贺龙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由于林彪长期称病不出,  相似文献   

15.
李家忠 《湘潮》2011,(2):32-35
"文化大革命"已结束30多年了。在"文革"的激烈斗争中,外交部首当其冲,所发生的事一桩桩,一件件,仿佛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16.
正"文革"期间盛行呼喊及写口号。各种集会、文章、大字报甚至检讨书,大都有几个口号。口号基本分为颂扬毛泽东、共产党和斗争阶级敌人两大类。最常用的两个词,是"万岁"和"打倒",爱憎分明,反映了"文革"的特点。生产建设、处理工作方面的口号,也是以"抓革命"为前提的。最常用而又最长的口号,一个是:"我们最最敬爱的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一个是:"敬祝我们心中的红太  相似文献   

17.
组建“北京市中学文化大革命工作团” 1966年上半年,全国的文化批判一浪高过一浪,政治形势也骤然紧张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共青团召开了九届三中全会(4月1日至20日)。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克实代表团中央作了.题为《一定要把共青团办成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学校》的报告。针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大革命,  相似文献   

18.
谢涛 《党史文苑》2006,(7):35-38
劳模,一个充满政治寓意的称号. 李瑞环、倪志福、郝建秀、王进喜、陈永贵、张秉贵、向秀丽、郭凤莲、王崇伦,等等,数十春秋,这个群体不断壮大.他们之中,有的人成为了国家领导人;有的人曾经辉煌腾达,但是晚节不保;有的人则一直循着自己本来的人生路径默默前行.作为群体,他们的生命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他们的精神凸显着时代的主流价值;作为个体,他们的人生沉浮将历史的戏剧性演绎得淋漓尽致.本文的主人公--时传祥,便是这个群体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9.
名为集训实为监禁,而且是在最革命的口号下实行的法西斯监禁。如果谁未见识过“文革”中的惨痛篇章,如果谁已淡忘了那场空前灾难,请读读这些血泪写成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正>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无疑是一个特殊的时段。如果说,历史是一种回忆的话,那么,"文化大革命"给当代中国人烙下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而在这种刻骨铭心的记忆中,不时浮现出来的,除了那些对个体生命而言噩梦般的人生体验之外,也许还有不止是"娱乐"的文化生活经验。自然,被视为"最高群众性"的电影,在其时的文化生活中又堪称一大"奇观"。我们将这种"奇观"命名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