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年终岁尾,一年一度的企业“评先”工作拉开了帷幕。本来一年到头,进行年度总结,评出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全员来年再创佳绩,可谓情理之中的有益活动。但实际上,有些企业年年“评先”,却年年不给力,身陷“评先门”不能自拔,搞得员工怨声载道,愤愤不平,正面激励作用没起到,负面影响却满天飞。某网站曾做过一个年底“评先评优”的调查,结果发现超过50%的人认为“不公正,评优就是评领导”,不足20%的人认为“公正、评优是员工投票选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年末岁尾,又到“评先”时。运用得法,必将促进工作的开展,反之,则可能影响群众的工作情绪。从往年评先工作看,一些地方和单位有走样、变味之嫌,结果真正的先进没有评上来,落后的却能当先进、受表扬,以致于“先进人物”频频出事就不足为怪了。在评先中,有些地方和单位将“评先”变成了“凭”先,其表现在:一是“凭”人缘。  相似文献   

3.
岁末季终之际,企事业单位一般都要进行一次“评先”活动。“评先”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社会新风尚。然而,时下有些企事业单位,虽年年、季季都搞“评先”,但“评先”不但没有给工作带来促进作用,反而带来不少负效应。如有的说:“当先进是有‘家’的,是‘家’者调皮捣蛋也照当无误,不是‘家’者累死也沾不上边。” 原来,某些企事业单位“评”出来的所谓“先”,不是真正由群众“评”的,而是“长官意志”的杰作。谁平时会吹会拍,会见风使舵,与领导搞好…  相似文献   

4.
干部升调、提拔晋级、评先表模,实行“公示”,在群众的注视和监督之下,无疑有助于干部的成长,有利于党的事业,有利于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更加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公示”是完善监督机制的有效形式。但是,从一些报纸登载的消息来看,有些“公示”的效果不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滥”。一些地  相似文献   

5.
蓝斯登定律     
《时事报告》2014,(2):58-58
当代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发掘优秀的员工、让员工高效工作,是每个企业管理者都苦思冥想的问题。有的管理者认为“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高薪能够笼络员工;有的管理者则认为极高的威严能够让员工服服帖帖,企业高效运转;有的管理者认为通过“洗脑式培训”把员工变成既驯服又忠诚的“奴隶”,才是企业成功的“王道”。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球经济正在复苏,但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看得见。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怎样才能够让员工恢复信心,与公司共同渡过难关?某机构专家认为,主管要激励员工就得从其动机出发,只有给员工所想的才是真正的激励。在了解员工的基础上,使出激励员工的“九大妙招”。聚集起团队的力量,金融危机下公司也会平稳成长。  相似文献   

7.
《时事资料手册》2005,(3):122-122
为遏制有偿家教,南京市教育局3月再出硬招:凡从事有偿家教或在校外办学机构进行有偿教学的在职教师,在评聘职称、评优评先、考核考查中实行“一票否决”:对已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学校可实行“高职低聘”;对本校、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者,一经查实将责令其“下课”,即根据情节轻重,让教师待岗、转岗甚至下岗。  相似文献   

8.
陈粒  毛迪 《创造》2008,(3):70-75
云南省总工会要求各用工单位在评先表优等奖励上给予农民工同样的权利。从前年开始,省总工会开展了“十佳农民工”评选活动,层层推选,  相似文献   

9.
方块 《人民公安》2006,(11):13-13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备受关注的“行人交通违法单位受罚”措施,从4月20日起在郑州试行。按照该市文明办和公安局两家单位联合制定的有关规定,个人交通违法情况将与个人评先、福利待遇相挂钩,对市、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凡个人全年因交通违法被记录三次的,建议所在单位取消个人当年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评选资格。按照这个规定,行人个人交通违法,其所在单位的评先评优也将受到影响。在职员工总数不超过100人的单位,年内个人被记录交通违法人(次)数累计10人(次)的;在职员工总数超过100人的单位,年内被记录交通违法人(次)数超过在职员工总数10%的,郑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将下发一份整改通知书。在年内被下达两次整改通知书的单位,将被取消当年区级以上(含区级)文明单位、交通安全示范单位等相关类别先进单位的参评资格。行人交通违法现象,是我国各个城市的“交通牛皮癣”,这些年各地采取了不少措施。郑州的相关规定合不合法、可不可行,谈谈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备受关注的“行人交通违法单位受罚”措施,从4月20日起在郑州试行。按照该市文明办和公安局两家单位联合制定的有关规定,个人交通违法情况将与个人评先、福利待遇相挂钩,对市、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凡个人全年因交通违法被记录三次的,建议所在单位取消个人当年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评选资格。按照这个规定,行人个人交通违法,其所在单位的评先评优也将受到影响。在职员工总数不超过100人的单位,年内个人被记录交通违法人(次)数累计10人(次)的;在职员工总数超过100人的单位,年内被记录交通违法人(次)数超过在职员工总数10%的,郑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将下发一份整改通知书。在年内被下达两次整改通知书的单位,将被取消当年区级以上(含区级)文明单位、交通安全示范单位等相关类别先进单位的参评资格。行人交通违法现象,是我国各个城市的“交通牛皮癣”,这些年各地采取了不少措施。郑州的相关规定合不合法、可不可行,谈谈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王刚 《人民公安》2006,(11):14-14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备受关注的“行人交通违法单位受罚”措施,从4月20日起在郑州试行。按照该市文明办和公安局两家单位联合制定的有关规定,个人交通违法情况将与个人评先、福利待遇相挂钩,对市、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凡个人全年因交通违法被记录三次的,建议所在单位取消个人当年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评选资格。按照这个规定,行人个人交通违法,其所在单位的评先评优也将受到影响。在职员工总数不超过100人的单位,年内个人被记录交通违法人(次)数累计10人(次)的;在职员工总数超过100人的单位,年内被记录交通违法人(次)数超过在职员工总数10%的,郑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将下发一份整改通知书。在年内被下达两次整改通知书的单位,将被取消当年区级以上(含区级)文明单位、交通安全示范单位等相关类别先进单位的参评资格。行人交通违法现象,是我国各个城市的“交通牛皮癣”,这些年各地采取了不少措施。郑州的相关规定合不合法、可不可行,谈谈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林晓东 《人民公安》2006,(11):12-13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备受关注的“行人交通违法单位受罚”措施,从4月20日起在郑州试行。按照该市文明办和公安局两家单位联合制定的有关规定,个人交通违法情况将与个人评先、福利待遇相挂钩,对市、区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员工,凡个人全年因交通违法被记录三次的,建议所在单位取消个人当年公务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评选资格。 按照这个规定,行人个人交通违法,其所在单位的评先评优也将受到影响。在职员工总数不超过100人的单位,年内个人被记录交通违法人(次)数累计10人(次)的;在职员工总数超过100人的单位,年内被记录交通违法人(次)数超过在职员工总数10%的,郑州市公安交警部门将下发一份整改通知书。在年内被下达两次整改通知书的单位,将被取消当年区级以上(含区级)文明单位、交通安全示范单位等相关类别先进单位的参评资格。 行人交通违法现象,是我国各个城市的“交通牛皮癣”,这些年各地采取了不少措施。郑州的相关规定合不合法、可不可行,谈谈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政策》2005,(11)
保康县国家税务局组建于1994年7月, 负责全县中央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征管工作。该局全体员工凭着对税收事业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忠诚,在保康山区创造了骄人的业绩,连续两届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文明单位,今年6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最佳文明单位”称号。——健全创建机制。该局推行了创建目标责任制、定期检查评比制、奖惩责任追究制,分解细化文明建设目标,将责任落实到各级各岗,与业务工作同步考核,与评先表模和个人经济利益挂钩。  相似文献   

14.
一些干部错误地将评先评优当作"政治福利",将先进名额均衡分配,做到"人人都有份";也有干部以维护单位或部门所谓的"和谐氛围"为由头,狭隘地认为,内部工作氛围不能因为评优评先结果的"不均衡"而受到破坏,就让"优秀轮流转"。"平均主义"会让干部评优评先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应有的引导和激励作用,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干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工作劲头。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自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实施全省中级人民法院评先以来的16年间,年年被评为先进单位。这面鲜艳的红旗为什么能永葆其色?关键在于“举旗人”。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铁四局集团开展了以热爱企业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团队精神教育、竞争意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员工“四个方面教育”活动。这让笔者想到了一句有名的化妆品广告词——“新鲜佳雪新鲜人”。并由此引发了笔者反思:科技迅猛发展,我们的企业怎么“保鲜”?知识更新加速,我们的员工如何“保鲜”?  相似文献   

17.
出资人(负责人)的支持是保证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内源动力。去年,针对部分两新组织出资人(负责人)党建意识薄弱,存在“党建工作会加重负担”、“党建工作可有可无”等错误认识,苍南制定出台“两新组织评先评优党建征询制度”,  相似文献   

18.
国庆、中秋双节即将来临,你给员工准备节日福利了吗?你的福利项目是否已经让员工感觉到“审美疲劳”了呢?你的福利开支是否会打水漂……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上半年,一些地区特别是南方再次出现“民工荒”成为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员工不足、民工流转向,让许多企业痛在身上,急在心里,“民工荒”成了“老板慌”。  相似文献   

20.
国企员工的“薪”视角 无论哪种类型的企业,薪酬永远是员工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按理说,国企较高的薪酬水平和较为完备的福利体系,已让很多民企员工羡慕不已,但国企员工的薪酬问题同样是本“难念的经”。它的“难”并非来自薪酬多寡,而主要源自内、外部的分配、考核不公,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