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下半期,朝鲜北部自然灾害频发,封建剥削严重,东北部的朝鲜居民大量进入俄国境内。1863—1884年,俄国远东的朝鲜人有四个特点:分布集中,主要居住在南乌苏里地区;朝鲜人的男女比例相当,人口能自然增长;朝鲜人的职业以农民为主,主要的经济活动是种地;国籍没有变,仍然是朝鲜国籍。鉴于远东开发急需大量劳动力,俄国积极接纳朝鲜人,允许其留在远东;让其耕种土地,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同化。  相似文献   

2.
<正> 朝鲜民族是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土著民族之一,源于朝鲜半岛。从19世纪中叶开始,朝鲜半岛的朝鲜人陆续向中国、原苏联、日本等周边国家大量迁移,逐渐成为遍布整个东北亚的伟大民族。据初步统计,目前在东北亚地区的朝鲜族约有6870万人,占东北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朝鲜日益重视对外经济合作,并以法律的形式将这一政策表现出来。继1984年制定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朝鲜合资企业法)之后,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又于去年10月5日同时颁布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投资法”(以下简称朝鲜外资法)“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合作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朝鲜合作法)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商独资企业法”(以下简称朝鲜外商独资法)。  相似文献   

4.
《朴通事谚解》是朝鲜人边暹等编辑的一部古课本,书中朝鲜文与汉文对照,既有利于朝鲜人掌握新推行的“谚文”,也便于朝鲜人学习汉文。此书朝鲜人民共和国在1973年重印出版,名曰《老乞  相似文献   

5.
19世纪60年代,俄国远东地区出现了第一批朝鲜移民。朝鲜人向俄国移民的初期,移民得到积极安置,此后每年都有大批朝鲜人迁入俄国,他们逐渐成为俄国远东地区的主要劳动力。朝鲜人向俄国远东地区移民,不仅受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影响,更取决于俄国、朝鲜乃至中国的国内状况,它是在国内外综合因素作用下所引发的一种国际移民现象。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大批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表面上看,政治强制曾是导致朝鲜人移居中国东北的突出原因,但总体来看,朝鲜和中国东北分别具有的推力和拉力因素,亦即经济因素所造成的生存压力和需求,在朝鲜人大量移居中国东北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此外,铁路的铺设亦恰逢其时地便利了朝鲜人向中国东北地区的流入与散布。本文还尝试将朝鲜人移民中国东北的原因同近代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现象做一简单的比较,进而折射其移民模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俄国对朝鲜的最初了解要归功于来华的使团成员,他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朝鲜的信息:和在北京的耶稣会士接触、沿途见闻、和朝鲜人直接接触.这些人回到俄国后,在撰写关于中国的著作中都要用一定的笔墨来介绍朝鲜,这其中涉及最多的是中朝藩属关系.很长一段时间内,俄国及欧洲其他国家对朝鲜的了解仅限于这些人的著述.  相似文献   

8.
清代中朝关系中的司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慧娟 《东北亚论坛》2006,15(1):125-129
清代中朝关系中法律案件的终审判决权掌握在清帝手中。清帝在处理朝鲜人触犯中国利益的案件时,审理程序和定罪标准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总体趋势是使朝鲜在司法制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内地人”触犯朝鲜利益者,清帝的处罚标准和朝鲜人基本相同。受中朝宗藩关系的影响,两国间司法制度的特点,一方面向着法律的公平、公正化方向迈进,有利于两国关系的友好发展;另一方面又渗透着清帝个人的感情色彩,使法律缺乏长效机制,致使个别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相似文献   

9.
俄国占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土地后,急需大量劳动力对该地区进行开发。1864年第一批朝鲜人越过边界来到俄国远东,此后陆续有大批朝鲜人进入远东。他们为远东的开发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特别是善于从事农耕的朝鲜人开垦了大片荒地,促进了远东农业的发展。十月革命前朝鲜人向远东移民的历史可分为两个时期,以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为界,每个时期又可划分为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自19世纪中叶起,朝鲜人开始进入俄国远东地区。在十月革命前的50多年里,朝鲜移民逐渐接受了俄式学校教育,东正教在他们中开始普及。移居远东地区的朝鲜人在与俄国人的接触中受到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但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原来的生活习惯和传统风俗。  相似文献   

11.
1864年,俄国出现了第一批朝鲜移民。随着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朝鲜社会危机加剧,朝鲜人向俄国的移民数量逐年增加。至19世纪末,俄国远东地区已出现了几十个朝鲜移民村,其名称各具特色,反映了其建立的自然条件、历史背景和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2.
自19世纪60年代起,朝鲜人开始进入俄国远东地区。在十月革命前的50多年里,在远东农业、工业、商业等各个经济领域都能够看到朝鲜人的身影。朝鲜人具有吃苦耐劳的本性,他们在远东开垦了大量荒地,极大地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促进了远东经济的发展,为该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日俄战争后,朝鲜人民反日运动高涨,俄远东的朝鲜移民也投入斗争中,成立大韩国民会、劝业会等朝鲜民族组织,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国内的革命运动,同时也为俄国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十月革命前朝鲜人在远东的政治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20纪初亚非拉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在华朝鲜人与在日朝鲜人均为朝鲜的移民。一个世纪以来,他们历经国籍问题的磨难。日本殖民统治时期,他们在国籍问题上经历过同样的命运,都是日本的“帝国臣民”。但二战后,他们却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命运。在华朝鲜人得到了中国国籍法的承认,取得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而在日朝鲜人却从“帝国臣民”、“皇国臣民”沦落为外国国民,并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的不平等待遇,到新世纪更面临着“归化”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的"华夷观"长期影响着朝鲜半岛,朝鲜各朝代的封建统治者也以"小中华"自居。"尊华攘夷"、"慕华贱夷"是朝鲜人传统的文化观念,这一文化观念严重影响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健康发展。自进入清代以来,朝鲜人自以为所谓华夷秩序大乱,华夏文明之真传移到了朝鲜,并因此而深感自豪;同时,自感传续华夏文明之真传的责任重大,虔诚地维护传统文化,唯恐有丝毫的亵渎。尽管当时由于地理大发现、西势东渐,人类文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朝鲜卫道士们一直将中华以外的文明视为"夷狄"之货,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在如此僵化愚腐的意识氛围中,北学派的先驱洪大容率先提出了"华夷一也"的新观念,实现从"慕华贱夷"、"尊华攘夷"到"华夷一也"思想的飞跃。在东亚率先打破传统的"华夷观"是朝鲜北学派的一大特点,在朝鲜唤起了民族主体意识,为朝鲜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吸收新的世界文明做了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6.
试论民国时期朝鲜移民大量迁入东北地区的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初以来 ,朝鲜移民大规模流入与朝鲜接壤的中国东北地区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移民高潮。到 1930年 ,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已经增至 6 0 7119人 ,朝鲜移民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北各地 ,并在延边地区形成了中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区。民国时期朝鲜移民大量迁入我国东北地区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反动殖民统治迫使大批朝鲜人民流亡国外 ,而民国政府在东北大力实行丈放官荒和促垦政策为朝鲜移民的迁入提供了有利的历史契机和广阔的地域空间。与此同时 ,东北地区经营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的发展 ,导致农村劳动力雇佣的自由化和劳动力的商品化 ,使东北地区强化了对外来移民的收容力 ,从而为朝鲜移民的迁入和定居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7.
自2011年末金正日病逝至今,金正恩接掌朝鲜政权时间已过半年。在这半年时间里,朝鲜政局基本稳定,金正恩通过"三步曲"接掌朝鲜最高权力,并开始履行国家最高领导权;外交方面,金正恩也展现出比以前更加积极的姿态,呈现出远交近攻之特点;经济发展方面,朝鲜已进入缓慢的复苏之中。总的来说,现今朝鲜的国情远比金正日时代开启之初的情况好得多。执政半年里金正恩处变不惊,措施得当:行孝道以取民心;造时势以立英雄;承祖训以示正统。当前,朝鲜已来到一个十字路口:朝鲜想怎么走,应该怎么走,能怎么走,引人关注。笔者认为,金正恩政权的使命是注重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对其未来发展,给出了三阶段时间表与路线图予以描绘。  相似文献   

18.
李军 《国际资料信息》2006,(2):12-16,23
纵览2005年的朝鲜半岛形势,朝鲜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稳定;韩国积极推行均衡者外交;朝韩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显露转机。总体而言,积极面胜于消极面,但维护与促进半岛和平与稳定仍需各方不懈努力。一、朝鲜政局稳定,重点发展农业2005年是朝鲜解放60周年和劳动党  相似文献   

19.
<正> 1993年5月5日到7日UNDP在平壤召开了图们江地区发展项目第三次专家会议。UNDP亚洲太平洋局东亚太平洋部部长白须斯托克先生主持了会议。UNDP及专家10人参加了会议,朝鲜20人,韩国7人,俄罗斯4人,中国3人,蒙古3人,共47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正>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93年1月制定的自由贸易区法(以下简称朝鲜自由贸易区法)是朝鲜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外资输入的一项重要法规。了解该项法律可使我们对朝鲜的对外经济政策特别是其外资政策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并可能会对完善我国的外资立法提供某种启示。以下便结合朝鲜的涉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