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认为把社会主义作为科学来研究,研究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十分重要的。文章认真总结了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历史经验。并对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前景进行了科学的预测,着重分析了目前社会主义处于低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的社会主义是各具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从民族国家构建和发展衍生出的自然逻辑。从类型学的角度,20世纪的社会主义演变和定格出自己的独特主体模式,即苏联式社会主义、南斯拉夫式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中,前两种模式风骚既往,唯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特色鲜明、强劲复兴、潜力无限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9世纪 40年代,完善于 19世纪末,而扬威于 20世纪上半叶,到 20世纪后 30年遭受到严重挫折。就 20世纪国际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历史看,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震惊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次真正地实现了向实践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第二件大事是,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到 80年代末产生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由鼎盛转入低谷,马克思主义遭受到空前的严重打击。第三件大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  相似文献   

4.
斯大林在20世纪确立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强国地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将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全世界,使之成为全球性运动;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20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他犯的错误,也对20世纪社会主义产生了消极影响。总的看,斯大林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功绩大于过错。  相似文献   

5.
回顾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特别是通过对20世纪社会主义从一路凯歌胜利前进到遭受挫折节节败退的曲折发展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20世纪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深刻反思,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一、马克思主义依然是照耀21世纪人类前行的灯塔 记者:李院长,您好。近年来,您主持的“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且听低谷新潮声”陆续出版,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我们知道,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赢得世人瞩目;20世纪末,社会主义又因苏东国家的剧变而使世人困惑。那么,通过对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的研究和分析,您对社会主义的形势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回首社会主义发展的百年历程,它给我们留下了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展望21世纪的前景,社会主义前途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8.
怎样评价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有人认为,20世纪是“共产主义试验与失败的世纪”,是“历史的误会”,“走入了歧途”等等。这些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实践开拓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对历史进步和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周晨虹 《探索》2000,4(4):52-54
邓小平理论在20世纪的形成与发展既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对处于同一历史阶段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挫折与失败的借鉴与超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作为成功的典范,在诸多方面达到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所未有的发展水平,主要表现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这一起点上;在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经验与客观规律的把握上;在对社会主义执政党的建设上。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与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几点正是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曲折前进,构成了20世纪历史画卷的主要内容。回首社会主义发展的百年历程,总结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展望21世纪社会主义的前景,对于我们科学地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主社会主义是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盛行的一种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思潮。在当代,民主社会主义不仅是为一种理论形态,而且是作为一种实践形态而存在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都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新诠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贤娇 《求实》2007,3(11):77-79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的局限性。20世纪90年代末期,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东亚模式"与"拉美模式"的失效,说明"西方模式"不具有完全的普适性。与此同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却蓬勃发展并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已经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也说明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开始逐渐走向成熟。经过近30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政治模式、经济模式、文化模式和社会模式。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的主要特点或留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三点:一是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二是合理地利用资本主义;三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前半叶,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社会主义制度以其在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度里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而震惊了世界;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了制度性解体,纷纷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转而投向资本主义制度的怀抱,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再次震惊了世界。这种沧桑巨变,在世人面前尖锐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晚年的胡绳对这个重大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些对我们今天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仍然很有启发意义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4.
徐民华 《唯实》2002,2(8):123-126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自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直至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期间的基本国情。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也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被学术界称之为两种不同视角内的双重的社会转型:一是经济社会形态的从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向以市场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马克思逝世130周年之际,为了将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发扬光大,武汉大学举办了以“总结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分析21世纪社会主义的最新发展”、“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及中国理论的国际话语表达”为基本主题的“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李月娇 《世纪桥》2008,(11):56-57
当代市场社会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思潮,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和特征,在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当代市场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和谐社会思想。探讨当代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对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曙 《党史博采》2014,(8):16-20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在国人的眼中,他是开国元勋,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是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统帅,是20世纪中国三位世纪伟人之一,是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实事求是的典范……他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声誉。在外国人眼中,邓小平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1,(11):37-38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有人将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对立起来,对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提出不同观点,认为社会主义改革在客观上否定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对此,我们应该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并作出符合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是在社会主义制度遭受严重挫折,资本主义制度处在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对比中走向“终结”的。世纪之交.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中社会主义处于相对弱势、资本主义处于相对强势局面,资产阶级正统理论家们充满信心地作出了资本主义制度将迎来一个崭新千年的预言:而当代社会主义者特别是当代中国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人们,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胡绳以很大的精力关注和研究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发表了一系列很有理论深度的论文。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简要述评。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问题上应反对民粹主义,正确予以处理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对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用民粹主义的思想还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去处理,是中国革命诸多问题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胡绳列举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这个问题上几种有影响的看法。一种看法是,中国可以从农业国家跳过资本主义(跳过工业化)直接到达社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