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战中,为了要深入地阐发中国的社会性质,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在论战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揭示了中国经济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将“中国经济”作为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对帝国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关系、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中国农村经济的状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构建了“半殖民地半...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奇迹。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经济奇迹,在解释1949-1978年中国经济奇迹时更是苍白无力。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奇迹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来分析解决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现实,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和展望中国继续创造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3.
郭万超 《新视野》2007,(5):29-31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对中国至关重要。中国经济取得重大成就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其强有力的政府推行了一个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从当代中国经济的特点看,中国急需经济发展战略指导。一是中国经济是大国经济,二是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的关键时期,三是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的互动性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更强。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规划了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框架,目标是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资源环境保护体系,主题是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改善经济发展质量,基本对策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核心目标是建立节约资源的经济体系,科技支撑是绿色科技。六年来,《中国21世纪议程》的实施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5.
朱邦宁 《新视野》2004,(1):28-30
近20余年来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趋势之一在新的条件下迅猛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实质上是一个逐渐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过程,中国经济的发展或崛起是与这一过程不可或缺地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受益于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不差钱"的GDP快速增长描绘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国速度"和"中国奇迹",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迸发出的巨大财富能量。然而,"中国模式"作为一种典型的外向型模式,其在发展和前进中因经济和社会结构发展的片面性,出现了城乡差距、阶层差距、地区差距、生态危机、腐败现象、群体性事件等系列"不高兴"的负面后果。"中国模式"的基本经验在于基本摆脱了过去"大跃进"和"文革"等国家运动式治理的经验教训,采取了走向"不折腾"的制度化治理方式,这成为维持和推动"中国模式"不断趋于完善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7.
经过 2 0多年的对外开放 ,中国已初步实现了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轨 ,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并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 ,但目前还不是贸易强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 ,中国在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必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深远影响。以“入世”为契机 ,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 ,这是中国 2 1世纪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李渤 《求实》2006,(4):43-45
当代中国已经深深卷入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中,其经济更容易受到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波动的影响,同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巨变,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也发生裂变。因此,在21世纪,中国如何努力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有利时机,克服其负面影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邱运华 《新视野》2012,(2):9-12
中国学术界和欧美学术界一个共同的走向,乃是文化与政治、经济、外交甚至军事相互裹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化,在与其他社会科学学科互涉中不仅拥有了综合性知识体系,而且具有了物质性和广泛的实践性。"当代中国文化"这一概念,必然包含着现代性进程以来的中国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生产、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成就,以及上述建设的深刻精神体验、心理感受、价值标准、人生信念和审美习惯,涵盖着当代中国人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日常生活本身。"当代中国文化"实际上成为一种"中国生活方式",一种中国式看待世界的眼光,一种中国立场,一种中国趣味。只有浸润在当代中国生活中,才能感受并形成这种中国态度。  相似文献   

10.
如今,以中国元素为底蕴的我国文化产业不仅塑造了强大的中国国家文化形象,更为推动中国经济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增添了动力。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经受住了次贷危机的考验,显示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优势.随着一些国家救市政策的相继退出,全球经济开始步入后危机时代.次贷危机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给中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契机.只有始终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通过转型和完善,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回顾1978到2013年的党史,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经济政策和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无疑是最显著的历史特征。中国经济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存在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之中,更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之中;更进一步讲,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的改革与发展才带来了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探寻中国经济成功的最核心原因,必须聚焦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央情报局十分关注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在信息来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中央情报局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情报评估工作逐步从简单走向成熟,在60年代完成了一系列专门分析中国经济问题的长篇文件。虽然中情局在分析与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时有不少错误,但是也不乏深入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即"入世",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中的一员。十年来,在WTO框架下,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进步和成就,同时,世界经济也因为有了中国的积极参与而更具多样性。中国"入世"这一课题,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内涵极其丰富,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条件下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力指导和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开拓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高度。本文试从新发展理念、资源配置论、发展主线论、保护生产力论、根本目的论等方面,论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6.
李伟 《探索》2007,2(2):28-31
毛泽东解决新中国经济问题的思想和办法,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的基础,解决了那个年代中国两个最大的经济难题:一是“中国的红色国家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样一个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问题,二是在“一张白纸”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毛泽东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要包括:要求全党必须向一切内行的人们学习经济工作;指出计划是意识形态;要让全国人民在价值法则这个伟大的学校里掌握经济建设的规律;告诫全党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毛泽东经济思想教育和培养了整整一代人。  相似文献   

17.
蔡昉 《学习月刊》2014,(5):56-56
该书阐释了为什么中国的改革开放可以成功推动高速经济增长.在改革开放的整个二元经济发展时期,中国经济增长显著地获益于人口红利.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发乍丫根本性变化,人口红利也开始迅速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作者根据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道路上,从来不缺乏唱空的声音。近期,中国宏观经济局面较为复杂,有关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国经济崩溃等论调甚嚣尘上。一些国际机构刻意夸大中国物价上涨、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地方债务、银行呆坏账增加等问题。国际空头大师唱空中国,意欲何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周明生、刘振毅在《中国经济不会崩溃》中对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问题,限制了农业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的应有贡献。因此,要深入地研究走出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近代经济学开山鼻祖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对中国经济状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经济处在“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结论,这对我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仍然具有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