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禹 赵禹是嫠地人。以佐史官的资格补缺为中都官,由于廉洁又任为令中,在太尉周亚夫手下任职。亚夫做丞相,赵禹做丞相史。府中的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武帝时,禹凭借做刀笔吏所积累的功劳,升任为御史。皇上认为他有能力,曾官至中大夫。赵禹为人廉洁而孤傲,做官以来家中不养食客,  相似文献   

2.
李志刚 《党课》2013,(18):102-104
“三公消费”,指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时所产生的差旅费、公车运行费、公务招待费三种消费。“三公消费”不独为当下的热词,更早在2000年前的秦汉时期就已经存在,而且历代王朝为规范“三公消费”、杜绝铺张浪费花了不少气力,但收效却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3.
监察制度漫谈张灵武在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制度内部有个很重要的制约系统,这就是对政府机构和各级官吏的监察体制。早在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后,就曾在皇帝之下设置了三个最为重要的官职,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称三公。丞相掌政务,大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监察...  相似文献   

4.
粮食流通问题,对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说,历来是一个大问题、大难题.在这方面,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思想和大量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借鉴.大致看来,中国古代粮食流通思想围绕"政府还是市场"这一主题展开,从西周的官定粮价,到春秋战国的"平粜""平籴",再到西汉、北宋一度出现的政府全面干预,复到近世较为平稳的政府市场互补,以至于乾隆时期明确的市场主导,经历了一个在曲折反复中逐渐彰显自由市场意识的过程,该过程与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小农大国的缓慢演进趋势是大致吻合的.其中,乾隆帝的一整套市场化的粮食流通主张及政策出现在古代史的末期,其意味尤其深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一些学者以传统中国"皇权不下先"为理由,主张撤销乡镇一级政权建制.其实,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 800余年间,全国的"编户齐民"一直徘徊在2 000万人至6 000万人之间,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大体保持在1 500个上下,都没有达到秦制"县大率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清朝中期以后,全国人口由1.7亿猛增至4.3亿,县级行政单位约1 700个,平均每县所辖5万~25万人,仍然属于一种小县建制.此外,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以什伍编制为组织原则的保甲系统,皇权统治的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因此,从国家加强对地方基层社会的控制和节约行政成本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县政"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官身须谨慎     
许海 《前线》2014,(8):108-114
在中国古代官德思想中,“谨慎”是一以贯之的主题,从先秦时期《尚书》训诫的“明王慎德”,到秦汉时期《秦简》教诲的“为吏之道,必清洁正直,慎谨坚固”,再到唐朝“戒慎守道”的《臣轨》规范,最后到清朝康熙帝“清、慎、勤”的匾额御书,立身谨慎被许多不同朝代列为从政的共同道德要求。深入理解这个古代重要的官德思想,使之能够不仅内化于心,也能外践于行,需要从谨慎的内在原因、具体要求和实践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把握。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经历了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及明清时期。由于古代监察制度本身的缺陷加之受“人治”的影响,尽管它在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其历史局限性在所难免。借鉴古代监察制度的经验,当今我国监察制度建设,必须保证监察机构的相对独立性和较高的权威性;重视监察立法,健全监察的法律法规;严格选拔和考核监察官,不断完善监察职能。  相似文献   

8.
正春秋战国职掌文献史籍的御史官已有明显的监察职能。秦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御史府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汉设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除三公之外对朝廷百官都可弹劾。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4,(3):76-7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探索实行官邸制”。实际上,白秦汉起,中国古代的赴任官员就由国家提供住房,有了“官邸制”的影子。  相似文献   

10.
<正>都说中国过去是个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官本位国家,但在与官吏有关的150多条汉语成语中,像"官清似水""官清毡冷""官清法正""居官守法""因任授官""官法如炉""量能授官"等正面形容官吏形象的才20多条,其他竟然都是负面内容。大体可分如下六类:一是认为官吏大都以权谋私。如"官报私仇""滥官污吏""卖官鬻爵""买爵贩官""卖官鬻狱""升官发财""赃官污吏"  相似文献   

11.
何谓扬州学派?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表述。有学者指出:扬州学派是以扬州地域为中心,以王念孙、汪中、焦循和阮元等为主要代表人物,作为乾嘉汉学的分支,活动于清代乾嘉道时期的一个学术流派。也有论者认为:扬州学派是乾嘉之际继吴、皖两派之后从事纯汉学研究的又一个地域性学派,因其学派主要成员都系扬州府籍而得名。尽管众说纷纭,但地域性始终是其核心要素。章太炎先生在《訄书》中论及中国古代学术流派的成因时指出:"视天之郁苍苍,立学术者无所因。各因地齐、政俗、材性发舒,而名一家。"  相似文献   

12.
章林 《前线》2022,(2):83-85
<正>顾雍(公元168―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东吴重臣。顾雍一生从政56年,在东吴为相19年,谨言慎行,名气虽不及蜀汉的诸葛亮和曹魏的荀彧,但他处事有道,政绩卓著,为世人所敬重,是东吴在位时间最长的丞相。《唐会要》将顾雍等八人评为"魏晋八君子",故其又被称为"君子丞相"。  相似文献   

13.
美国钢铁之父卡耐基说,拿走我的全部财产,把人才留给我,几年后,我又是一个钢铁大王。卡耐基深深地懂得"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这个道理。那么,什么是人才呢?我国对人才的重视源远流长。从先秦诸子到近代政治家、思想家,对人才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三国时期,曹操主张"唯才是举",用人标准强调尚能、尚实、尚智,不拘小节。即只要有才能,就是人才。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皇帝之一,太宗认为"能安天下者,惟在用得  相似文献   

14.
刘智峰 《新视野》2015,(3):48-53
从中国历史长期发展的角度去看,中国当代的政治体制是自古代以来的第三种政治模式。第一种是形成于商周时期的封建制。第二种是秦汉开始的君主集权制,到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第三种政治模式是中国面临着全新的国际格局,或者说它本身就是中国进入世界后的产物,它是中国人自己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道路,既延续了中国政治的基本传统,又融入了来自外部的新思想(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它基本上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应付各种挑战和压力的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改革空间。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历史连续性和全球化时代的新特征,既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也要学习其他文明中政治体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文化对日本庭园的影响 日本庭园特别是古典庭园,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极为深刻。我国盛唐时期的建筑和园林艺术,也与绘画、文学、诗歌、服饰等一样。在当时的日本有着明显的反映。一千多年来,日本庭园吸收中国的传统文化,渗透到造园的每一个细部中去,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延安理论工作者在毛泽东提出的"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要加以继承"这一任务的指引下,对中国古代哲学展开探讨,极力挖掘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唯物论思想和辨证法思想.这一探讨为当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并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阿森 《学习导报》2014,(15):46-48
简牍,即竹简与木牍,是我国古代纸张发明之前最重要的书写材料。据文献记载,简牍的最早使用在商周时期。湖南是中国出土简牍最多的地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发现了常德楚简,湘西里耶秦简,沅陵虎溪山汉简,长沙走马楼西汉简、吴简和东牌楼汉简,郴州吴简和晋简,益阳兔子山简牍等遗址,出土简牍数十万枚,其年代从战国开始,历秦汉、三国到西晋,共600余年,几乎涵盖了我国使用简牍记事的所有时代。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国人皆知;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国人亦皆知并为之自豪;倘若提起中国古代官制,也是一项伟大发明创造,并对现化文官制度(即公务员制度)产生过重大影响,恐怕国人未必尽知。中国古代官制在先秦时期萌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确立,到隋唐时期趋于完备,宋元明清时期进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劝廉惩贪的措施很多,而曝光就是其中的一种做法。通过曝光,可以使贪官的罪行公之于众,造成人人喊打的局面,让贫官斯文扫地,无颜立于朝堂。  相似文献   

20.
<正>从制度层面来说,现代"两会"制度为新中国首创,古代中国是没有的。如果从议事形式来讲,古代中国也有类似的形式。那么,古代的议事会怎么开、官员们又是如何表达民意的呢?"朝参"与"集议"古代中国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但难免有局限性,因此才有了"朝参"和"集议"这两个会。"朝参"由皇帝亲自主持,是小范围的。原本是百官进入皇帝的办公大厅(朝廷)参拜皇帝的一种形式,古装戏中常出现的君臣在朝廷上问答的场景,其实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