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苏联最具影响力和国际声誉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家叶夫根尼·帕舒卡尼斯(Evgeny B.Pashukanis)的代表作《法的一般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被誉为20世纪法理学史上的经典名著。该书系统地提出了极具特色及原创性的商品交换法学理论,构建起了关于社会主义法的定义、本质和功能的帕舒卡尼斯法律学说。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马克思主义法学分析的发展,该著作不断再版,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被当代西  相似文献   

2.
实现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与本质属性,它屏弃了仅仅从矛盾、斗争的特性上认识社会主义的简单化思维,仅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某一方面理解社会主义发展的极端化思维,仅仅从原则意义上对社会主义加以把握的抽象化思维,仅仅从社会主义本质意义上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僵化思维,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打开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认识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3.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经历了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曲折推进的过程,并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实践的绩效。党的十六大报告已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深化发展为“全面、和谐、发展”。“和谐社会”思想则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推向更新、更高的层次。但这决不是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终结,它仍有进一步递升的空间和必要。  相似文献   

4.
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认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既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避免差距过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这进一步把公平正义提高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上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公平正义既是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属性,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把社会主义本质与社会主义制度联系起来考察,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具有六点规定性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纳入社会主义本质,丰富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认识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确定的,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社会主义本质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实现形式和实践路径是不确定的,不存在单一固定的模板。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态,是中国独到的、独有的、独特的社会主义形态。社会主义不是凝固不变的,中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本质在中国的实现形态不可能一成不变,对如何全面地、完整地、有效地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没有终结。展望未来,我们要继续创新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式和实践路径,书写坚持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7.
梁瀚匀 《法制博览》2015,(6):256-257
本文主要通过对本质的界定以及经济法的本质属性的阐述,简要介绍评析国内学者对经济法本质的观点,通过引入实例作分析,从而论证探讨经济法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法理学中的主体问题被冷漠和逐渐被重视进行阐述,最后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观点探析了古今法理学流派中对主体性问题的认识。从而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主体性在其思想发展中得到的尊重和关注,进而构建和发展了全新的无产阶级法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扎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及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集中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漂移的证据法》一书是蜚声国际的比较法学大师达马斯卡的巅峰之作,全书主要讨论了英美证据法的特征、支撑英美证据法事实认定特殊性的三大支柱、三大支柱的制度性转变以及英美证据法的未来四个问题。达马斯卡将证据法学和程序法学加以观照和认识,通过与近现代大陆法系证据制度和审判制度的比较,高屋建瓴地拆解英美证据法。而这种比较研究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建构和完善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