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汪洋 《人权》2007,(2):28-31
2006年11月17日至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了“中国人权展”。展览内容丰富详实,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为观众直观、生动、具体地诠释了人权这个抽象的概念。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形成了十五大亮点。  相似文献   

2.
董云虎 《人权》2004,(2):31-35
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对人权概念政治法律地位的确认,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讳言人权到党和  相似文献   

3.
评中美人权之争——兼驳“中国人权倒退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董云虎 《人权》2004,(3):39-42
3月30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200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这是中国政府自1991年发表《中国的人权状况》以来第七次发表白皮书阐明中国的人权状况和观点。该白皮书以大量的事实,令人信服地阐述了过去一年里中国政府为促进和保护人权所作的努力和所取得的进展,是对美国散布的所谓“中国人权倒退论”的有力驳斥和回击。  相似文献   

4.
牛婷婷  董妍 《人权》2009,(3):60-61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09年4月13日发布了中国首份《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O)的背景下,南开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与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Raoul Wallenberg Institute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Law)合作,于4月21日在南开大学举办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国际研讨活动。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赵正群教授和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法研究所中国项目主任玛玲(Malin Oud)女士共同主持,5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5.
赵海琦 《人权》2011,(1):60-60
为加强与国内人权专家学者的联系,《人权》杂志于2010年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了“人权理论体系”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体系及人权发展模式,李步云、陈志尚、谷春德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党校和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等18位国内人权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董云虎会见了与会专家学者。新闻办七局领导刘萱、陈振功同志等先后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6.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这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获得2003年“联合国人权奖”。外交部发言人在谈话中说,邓朴方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残疾人人权保障,为中国残疾人状况的改善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获得“联合国人权奖”当之无愧。联合国人权奖始于1966年,是联大为庆祝《世界人权宣言》发布20周年,通过一项决议而设立的。此后每5年颁发一次。中国人  相似文献   

7.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人权”曾经是一个禁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  相似文献   

8.
《人权》2003,(2):56-57
在羊年元宵佳节之际,为庆祝中国人权领域第一份国际性刊物《人权》杂志创刊一周年,由《人权》杂志社与《中国艺术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人权书画笔会”于2月16日,在北京留下了绚丽的篇章。 在新的世纪里,在全国范围内,举办这样一次盛会,旨在挖掘人权的文化内涵,弘扬人权精神,普及人权知  相似文献   

9.
4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将不参加5月9日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竞选。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对于联合国下属的人权组织,为何说放就放,如此不珍惜?建立人权理事会是布什政府积极推动的联合国改革方案中的“重中之重”,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2月27日甚至以投反对票相威胁,要求联合国大会就设立人权理事会问题重开谈判。如今,眼看人权理事会大功告成、“临盆”在即,山姆大叔却袖手旁观起来。美国功成身退?错!它其实是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罢了。6月16日,人权理事会将正式运作,长达60年的人权委…  相似文献   

10.
罗艳华 《人权》2014,(3):34-38
2004年3月“人权入宪”不仅是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也开辟了中国参与国际人权合作的新阶段,使得中国参与国际人权事务的力度和广度有所加强,中国在国际人权领域的影响力也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董云虎 《政策》2004,(5):50-52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人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国家人权保障机构研究”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显明  张立伟  张伟 《人权》2004,(6):57-58
2004年10月16日至17日,中 国政法大学和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 与人道主义研究所在山东青岛联合举 办"国家人权保障机构研究"国际研 讨会。来自中央国家机关、中国人权 研究会、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北 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记者 《人权》2007,(1):8-10
2006年11月17日-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联合举办了“中国人权展”,先后有近万名国内外观众参观了这次展览,展览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展览结束后,本刊记者就有关话题采访了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董云虎,现予刊出。  相似文献   

14.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首次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来,以人为本的提法受到广泛关注。能否正确理解“人权”和“以人为本”的含义,不仅关系到对国际社会人权领域争论焦点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人权保障制度的设置及完善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人权的真实含义及其本质可“从人权“”、权利“”、法律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四者的比较中来把握。一“、人权”和…  相似文献   

15.
熊万鹏 《人权》2012,(6):19-24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对人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人权建设的成果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对中国人权发展的未来有了更迫切的期盼。与此同时,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我们作出圆满的回答。比如,如何总结提炼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构建中国特色人权理论体系,形成人权自觉与人权自信,推动中国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超越西方人  相似文献   

16.
淳安 《人权》2004,(2):36-39
3月15日,中国人权研究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学者座谈会,畅谈贯彻落实宪法的人权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重大意义,并就如何促进中国人权发展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座谈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会长周觉主持,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杨正泉、董云虎以及来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查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有关部委、首  相似文献   

17.
在2005年12月7日举行的“国际人权日”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阿伯女士公开对美国“黑狱事件”提出严厉批评,指责美中情局在欧洲设立秘密监禁设施和未经法律程序转移嫌犯,并明确指出此举“违反人权”。12月10日是联合国“国际人权日”,2005年的主题是禁止酷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没想到此番成了国际社会维护人权的“斗争对象”。“黑狱”事件源起于《华盛顿邮报》。2005年11月2日该报披露,美国中情局在美国以外的8个亚欧国家建立了“黑狱”,用来关押并审讯被捕的“基地”组织重要成员,以获取“反恐”情报。紧接着,总部…  相似文献   

18.
吴雷芬 《人权》2008,(6):57-57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4日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制定《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对未来两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规划,这标志着中国人权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必将对中国  相似文献   

19.
李世安 《人权》2003,(1):49-50
2002年11月20日-23日,“世界人权研究会”下属“世界人权大会研究所”和“印度新德里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人权教学与研究中心”,在印度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举办了题为“全球化、发展和人权”国际学术研讨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瑞士、马来西亚、中国香港和印度的学者63人。大会围绕全球化与人权、全球化与政治制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务院于3月4日抛出了一份所谓《2001年国别人权报告》(以下简称人权报告),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再次进行攻击,引起了全体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针锋相对,3月1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1年美国人权纪录》。文章用大量例证说明美国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侵犯人权问题,奉劝美国政府放弃在人权问题上推行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的做法,顺应国际人权领域合作与对话的时代潮流,多做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事情。中国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谈话、举行座谈会,批驳美国的人权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