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法律语言与法律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法律语言的完善程度是法律文化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法治是有层次的,法律语言必须具有多种特征才能与之相适应。法律语言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立法语言应在准确、严谨的基础上,尽量简明、平实;司法文书写作风格要多样化并增强其内容的说理性;法制宣传要关注民众需求,注重宣传的实效。这是法治层次论对法律语言发展完善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
公安查问笔录在对口头陈述的客观记录中,蕴含着多种形式的语言转换,包括生活口语向法律书面语、歧义语言向准确语言、病语病句向规范语言、确切语言向模糊语言、粗俗语言向委婉语言、态势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换。语言转换在笔录中的准确运用,不仅能使笔录更准确庄重、简洁通顺、完整齐全,而且能更正确地阐述笔录的法律意义,是准确发挥笔录证据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法律语言风格的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代代相习,逐步形成了法律语言自身的格调。在演变过程中,遣词造句越来越准确、简明、平实,法律语言文本越来越程式化、多样化,法律语言风格必须同社会发展相适应,因为法律语言风格演变不仅受语言文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更主要受法律文化语境的制约,文学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法律语言风格演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法律语言背后的法文化状态及其对法律语言风格的影响,对当前法律语言优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何黎明 《工会论坛》2006,12(6):110-111
法律语言应当准确是对立法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文字本身的不确定性使得法律语言又常用一些模糊词语而呈现模糊特性。本文通过对模糊词语和精确词语的比较分析,以阐明法律语言模糊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法律英语是一门有别于普通英语的工具性语言。作为一门法律习惯语言,法律英语在语法、词汇、逻辑上均有其自身的特点。法律英语词汇具有正式性、大量借用外来词汇、模糊语言与准确语言并用以及近义词或同义词重复等五个方面特点。了解掌握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研究法律英语,更好地实现法律法规的移植,从而进一步加快我国的法治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6.
法律语言作为自然语言的变体之一,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准确性,但由于语言和法律自身的特点,在实践中,法律语言无法避免地具有模糊性,而该模糊性不但不影响法律的准确性,在特定情况下反而有利于弥补法律的空白。我们在翻译这些模糊词语时可以采用直译、增译、省译和变通译法等几种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准确表达原文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三个方面展示:法律语言是承载法律最有效的工具,"准确"是法律语言的核心价值,重视法律语言研究应该成为一种法律时尚。文章阐明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法的世界肇始于语言,立法者与司法者基于法律文本的沟通,法律语境的判断,只能借助法律语言的分析;二是法律语言不但对立法文本,而且对司法解释文本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结论 :运用法律语言的准确性是检验立法者和司法者能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法律中的语言失范现象比较严重,《宪法》第49条第1款中的"母亲"一词的使用即是一例。法律语言失范主要是社会变迁、立法语言规范意识、立法语言研究等因素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法律的不确定。《宪法》第49条第1款中的"母亲"应当为更为准确的"妇女"一词所代替,从而明确宪法保护对象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9.
法律文书要求语言准确,是由写作本质和其作为执法工具所决定的。探讨和追求法律文书语言的准确性应从语言运用符合实际,用语符合语法逻辑,用语不产生歧义等方面加强研究和学习。要正确理解法律文书的语言准确,还要处理好语言准确和模糊语言的关系,法律文书语言准确和文学语言准确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法语言问题源于社会变迁、语汇移植、汉语改革等诸多因素。问题的解决需要在学者重视的基础上,通过教育促成法学界和法律界的用词准确和用语准确,进而使我们的法律和法制更准确地使用相关的概念词语。  相似文献   

11.
法律语言风格特点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智 《工会论坛》2004,10(5):100-101
作为法律的载体 ,法律语言必须以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述法的内容。由其交际领域、交际目的、交际对象所决定 ,由法律本身的强制性、权威性、严肃性所要求 ,法律语言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即准确、庄重、严谨、平实。而这些特点又是在确切与模糊、庄重文雅与平易通俗、繁复周密与简洁明快、规范质朴与艺术审美等对立统一体中辩证体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论法律术语的特征及翻译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英汉法律术语特征及差异的基础上,提出要最大程度地实现法律术语翻译的准确性,译文必须符合法律语言的特征和目标文本的语言习惯,并且在法律内涵上和原文保持一致,此外还要适当地创造新的法律术语。  相似文献   

13.
论立法语言的语体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体意义上而言,立法语言是专业性与通俗性、准确性与模糊性两对矛盾的统一体。法律术语来源于日常用语,并有其长期存在的现实合理性。立法语言的通俗化努力值得提倡,但通俗化以不损及法律表述的准确性为前提。准确性的要求是明确、统一、逻辑严谨、中性庄重、简明凝炼。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从法律调整的类型化方式来看,立法语言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模糊性立法语言具有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有多种类型。在接受立法语言模糊性的前提下,要重视立法语言的准确性和法律解释。  相似文献   

14.
建立法律语言语料库,把子库分为规范语言、不规范语言和待观察商榷语言。判定法律语言规范与否,综合考虑语言的运用和法律的专业特点两个方面,以确保法律语言既符合语言使用规则,又能表达明确严谨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律英语是高校本科三年级、大专二年级开设的一门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注重讲解法律语言词汇、句法特征等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英美法知识的介绍、导入英美法律文化的背景知识,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适时采用案例教学法,调动师生双向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符合逻辑规律是立法语言规范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立法工作中只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实体问题,而不太重视语言表述问题,因而在现行法律中语言逻辑失范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由于概念不准确而造成某些法律条文难以理解或理解不一致;由于概念混同而降低了法律的可操作性;由于自相矛盾而损害了法律的权威性;由于逻辑层次不清而影响了法律的严谨性;由于列举不全造成了法律漏洞,而列举繁琐又使得一些条文冗长累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法律语言必须规范。通过“建设法律语言库”、“总结法律语言应用规则”和“研制法律语言检验规则”的系列方法,可以引导法律语言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任何学科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时代及其自身所特有的使命。翻译亦如此。真正的法律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复杂的句型、动人的表象,有的只是简单、率直、准确、内涵深厚。法律翻译标准的核心是“信”。  相似文献   

19.
准确是公文语言的第一要素和本质要求。在公文语言中准确选词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六种:一要认真区别词语的理性义;二要严格区分词义色彩方面的差别;三要注意模糊词语和精确词语的选用;四要消除因多义词、多义词组造成语句中有关成份间的语法关系不明的现象;五是数字表述语要力求准确;六要使用规范的简称。  相似文献   

20.
公安文书的语言以公文语体为主,法律语体和日常应用语体为辅,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受文书内容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制约,有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语言特点:准确、朴实、庄重、简练和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