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厉华 《中国减灾》2010,(3):38-39
<正>我国作为世界头号煤炭生产大国,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08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27亿吨,占整个能源生产量的76.5%。目前,采煤塌陷地的大量存在,不仅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而且已成为制约能源型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据测算,我国重点煤矿,平均采空塌陷面积约占矿区含煤面积的1/10,每挖1吨煤,就会形成一个不到1立方米的采空区。如果按照我国年近30亿吨的煤炭产量来统计  相似文献   

2.
厉华 《中国减灾》2010,(2):38-39
我国作为世界头号煤炭生产大国,煤炭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2008年,我国煤炭产量超过27亿吨,占整个能源生产量的76.5%。  相似文献   

3.
加强能源领域的合作 山西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长期以来煤炭产量和外调量分别占全国总量和省际间净调出量的四分之一和80%之多;建国以来累计生产煤炭100多亿吨.外调量70多亿吨:目前全省煤炭生产能力9亿多吨,在全国能源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省依托煤炭资源的优势,电力产业发展也非常迅速.省外送电已居全国第二位。我们将充分发挥煤炭、电力等能源优势。在落实好与北京、天津等省市关于能源领域合作、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4.
充分认识做好机关节约工作的重要意义 首先,做好节约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从有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一些重要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在资源总量方面,我国石油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1.15%,天然气占1.46%,铁矿石不到9%;在人均矿产资源方面,我国人均矿产资源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耕地和草地资源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2,人均水资源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能源占有量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7,其中人均石油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16.  相似文献   

5.
《人大论坛》2006,(3):37-37
“中国仅拥有世界7%的土地,却要养活世界22%的人口,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中国能源的主要支柱是煤炭,但中国煤炭也只占世界总量的16%,远低于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石油储量仅占世界的1.8%,天然气占0.7%。”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齐建国提供的一组数字。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煤炭消费量迅速上涨,近几年占全国总能源消费量的65%以上。2013年,中国消费的原煤达37.5亿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占到全球煤炭消费总量近50%。煤炭的开采、加工和利用环节都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温室效应,造成自然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恶化,对公众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大气污染是目前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众健康,同时促进绿色经济、能源结构改革、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建议制定全国性的、高效的、基于市场的、强制性的煤炭总量控制政策和目标,纳入到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和长期规划中。  相似文献   

7.
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速度加快,能源消费总量、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都近似呈指数增长趋势,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尚存优化空间,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过大,石油、天然气与水电、风电和核电所占的比重较小。我国制定节能减排政策的总方针应为适度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经济增速,提高碳排放的减排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8.
《前进论坛》2021,(4):51-51
“十四五”是实现我国碳排放达峰的关键期,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攻坚期。当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超过100亿吨,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是世界第一排放大国。我国能源体系以化石能源尤其是以高碳的煤炭为支撑,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造成我国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人事部近日透露,目前中国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75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14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2/3;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量的1/3。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是全国19个年产1000万吨以上原煤的地(市)之一,现已探明煤炭储量55亿吨,分属于偃龙、荥巩、登封、新密四个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为一1、一3、二1、五3,煤炭储量占全省的21.17%。全市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炭企业501个,其中地方国有煤矿28家,乡镇煤矿473家,煤矿个数占全省煤矿总数的32%。无论企业个数,还是产量、产值均占全省第一位,是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煤炭工业的发展带动了电力、交通运输、矿山机械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全市从事煤炭及相关行业的人员高达25万多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雾霾天气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我省以1.1%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0.4%的经济总量,消耗了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7.2%。从能源结构上看,清洁能源消费不到总能源消耗的三成,煤炭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比例在60%左右。化石能源在我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偏高。二是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偏大。我省火力  相似文献   

12.
近来,关于能源的话题牵动着国人的心。在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并将在未来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21%,可是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1/10。  相似文献   

13.
水:地球上的总储水量约为13.8亿立方千米,但97.5%是分布在海洋中的咸水。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口众多,且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实际利用率仅有18%,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煤炭:煤炭是世界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据美国能源部2003年3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世界煤炭可采储量为9827.14亿吨。其中,从中国北部向西横贯独联体、波兰、德国、英国至北美中部,形成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其资源总量占世界的70%以上。我国煤炭可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大》2013,(5):56-56
广西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是百色市直国有骨干企业,广西重要的褐煤生产基地,前身为广西百色矿务局,现有工程专业技术人员850名、技术工人2000名,以煤炭产业为主导,涵盖锰矿开发、煤炭物流、煤机制造、煤矿工程建设、建材地产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多业并举的综合性能源企业。小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是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小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不足1/4,而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均占到80%以上。广西百色矿务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探索与  相似文献   

15.
山西的煤炭工业在全国和全省的经济建设中有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山西是全国煤炭产出调出大省,1997年山西生产原煤3.96亿吨,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调出煤炭2.4亿吨,占全国净调出量的三分之二。因此,山西煤炭工业在保证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中有着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时事报告》2014,(7):7-7
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挑战巨大 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中占比为70%左右,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基础性能源。但煤炭的长期大规模开发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一是我国53%的煤炭资源深埋在1000米以下的地底,褐煤和低变质程度烟煤占55%,优质煤炭资源逐年减少;二是满足安全、高效、绿色开采条件的科学产能仅占1/3,  相似文献   

17.
<正>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还广大市民白云蓝天应该成为建设美丽天津的首要任务。近年来,由于大量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原因,PM?严重超标,越来越多的雾霾天气已成为广大群众极为不满的环境与社会问题。去年,我市GDP达到12885.18亿元,煤炭消耗量5200万吨,超过北京一倍。能源结构严重不合理和超标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天然气等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创造浙江机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慧 《今日浙江》2009,(15):22-23
浙江蕴藏丰富的新能源资源 能源一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瓶颈”。浙江既是典型的一个能源“穷”省,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省。2008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5117万吨标煤,其中一次能源自产率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3.5%,大部分的能源依靠外省输入。  相似文献   

19.
首都是国家的窗口,治理空气污染,应以举国之力,达迅速收效之功。首都空气不好,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燃料不好。据了解,目前北京市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占全部能源消费的30%,比重居首位,其余为油品、外调电力和天然气。其中,天然气不足14%。2011年,北京市燃煤消费总量约为2600万吨,目  相似文献   

20.
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以煤为主.占能源消费总量的74%.产量居世界第一。据报道.中国每增加1美元GDP.所耗能源为世界平均量的3倍.美国的4.7倍.德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一方面要立足国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