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如果深化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的成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将是完全可能的. 由于中国的人均GDP已达到联合国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而且,中国经济中也出现了似是而非的中等收入陷阱的迹象,因此,有关的讨论开始多了起来.日前看到一篇报道:《四发达省市增速垫底:率先遭遇中等收入陷阱?》,尽管是用问句提出问题,但增长速度确已成为判断是否落人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指标.亦有专家从增长回落的视角,得出"中国落人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不大"的结论.其实,就增长速度讨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误区.  相似文献   

2.
韩国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国家,1953年人均GDP仅为67美元,1963年人均GDP上升到163美元,10年仅增加不足100美元.此后,韩国实行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转型战略,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实现了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1995年,韩国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成功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2011年,韩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15位,亚洲第4位,人均GDP达到2.4万美元.韩国之所以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得益于以下三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墨西哥的发展经历看,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表象上是受外部因素冲击所引发,但事实上却是内部矛盾不断积累的结果. 在原先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逐步弱化后,未能适时调整制度,特别是没有构建起有利于创新、开放和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是拉美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4.
曹倩 《当代世界》2016,(12):70-72
正2016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万寿论坛”系列活动之“中等收入陷阱”主题对话会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拉美社会科学理事会执行秘书长巴勃罗·亨蒂利作主旨发言,发言主要内容如下。“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本身就是一个“陷阱”“学者、作家们在提到拉美时,喜欢称之为‘未来之地’。但在我们自己看来,这多少有些讽刺的味道。世界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在地域上最集中且持续时间最长的,  相似文献   

5.
"拉美陷阱",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环境恶化、失业人口较多、公共服务不足现象。究其原因,既与拉美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失误、经济社会政策失调有关,也受其政治制度无法满足国家治理需要以及政治腐败深刻影响。关于"拉美陷阱"的几点启示,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6.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伪命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福垣 《南风窗》2011,(16):76-78
人们所描述的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其成因与发展阶段、收入水平没有必然联系,恰恰都是现代化陷阱的症状。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收入陷阱,只有道路陷阱,所谓的收入陷阱,不过是思想陷阱和利益陷阱。  相似文献   

7.
拉美是较早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但由于奉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成为世界上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不但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制约经济发展,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典型的地区.拉美跌入"陷阱"的教训值得谨记和汲取,其应对措施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波 《当代世界》2012,(1):63-64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3000到1万美元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增多、爬坡过坎的敏感期。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发展容易掉进“中等收入陷阱”。韩国1987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11496美元,仅用八年时间即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该阶段是韩经济、社会转型关键期,既取得跨越式发展,也经历不少阵痛,有关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楯 《南风窗》2011,(15):10-10
目前的中国在公开预算、微型金融、户籍改革、社会保障、网络反腐败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中国仍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其中的关键是看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转型,在完善现代政治制  相似文献   

10.
陈湘源 《当代世界》2011,(12):71-73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由世界银千亍于2006年提出,主要指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过程中,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经济长期徘徊不前,陷入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1.
郑新立在《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在哪里?》一文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如何实现进一步突破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阐述。"十二五"规划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在"十二五"期间,能不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关系到未来10年到20年我国经济能不能把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保持下来,关系到我国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让老百姓共享繁荣的成果。实现  相似文献   

12.
笑蜀 《南风窗》2011,(7):6-6
郑新立在《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在哪里?》一文中,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如何实现进一步突破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和阐述。"十二五"规划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在"十二五"期间,能不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关系到未来10年到20年我国经济能不能把平稳较快的增长势头保持下来,关系到我国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让老百姓共享繁荣的成果。实现  相似文献   

13.
目前的中国在公开预算、微型金融、户籍改革、社会保障、网络反腐败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是,中国仍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这其中的关键是看中国能否实现现代化转型,在完善现代政治制  相似文献   

14.
刘远举 《南风窗》2012,(14):26-28
"劣质民主陷阱"说的谬误之处就在于,用一个非正常状态的、受抑制的社会内部制度去匹配未来的、尚未实现的民主制度(外部制度),完全忽略解除抑制后内在制度的演化,以及外部制度对内部制度必然存在的拉动作用。"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常常面临的警告,而中国当下又面临一个来自理论界的"民主陷阱"的警告——许多发展中国家进入民主制度后,却陷于经济停滞、社会动乱、革命、政变频发的乱局而无法自拨,即所谓的"劣质民主陷阱"。  相似文献   

15.
孙兴杰 《南风窗》2012,(8):79-79
"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在于特权的滋生,进而造成无数的分利集团,拉美国家早前的崛起失败盖源于此。最近韩国可谓喜事连连,先是韩裔美国人金辰勇被奥巴马提名为下任世界银行行长人选,可能在6月份成为世行历史上首位亚裔行长,从而实现与韩国土生土长的外交官潘基文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等收入国家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世行《世界发展指标2014》的统计,2012年中等收入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69.5%,GDP平均增长率为6.3%,是全球的2.3倍,高收入国家的3.5倍。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中等收入国家面临比以往更为紧迫而艰巨的发展任务,2012年人均国民收入为4370美元,仅是全球平均水平的42.9%。①对中等收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6)
正在价值观被房价不断冲击的这个时代,关于现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又疯涨的房价,我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吗?还是有值得说的,因为,很多人还是搞不清楚,这是"暴跌"前疯涨,还是又一轮通过"房价排斥",让一些人永远在一线城市买不起房,从而没机会立足的先兆—后者让我想到了一个可怕的词"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8.
王小广 《南风窗》2013,(17):40-42
克强经济学就是通过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而实现"中国梦"的一套新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是一个超级人口大国处于新阶段、面临十分复杂国际国内环境,寻求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海外投行巴克莱的专家首先提出了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的概念,用于描述新一届中国政府实施的新经济政策。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叫什么并不重要,之前叫"新政"。这些表达仅是学术圈的  相似文献   

19.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社会保障事业也持续发展,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就业人数7.75亿,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54亿、6.66亿、1.73亿、2.14亿、1.78亿,就业工作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在国际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累积和人口红利衰减等一系列内因与外因的影响下,市场供给和需求不平衡、不  相似文献   

20.
新冠肺炎疫情触发了全球安全危机,这也是对全球卫生治理的一场未曾有的压力测试。有效的全球卫生治理取决于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供应。一般而言,霸权国家通过其全球领导力在全球卫生公共产品的供给中发挥关键作用,从而促进全球卫生安全体系的发展和稳定。但是,当霸权国既无能力、又无意愿维护全球卫生安全体系时,全球卫生治理将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当前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失序以及日益恶化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本质上就是"金德尔伯格陷阱"风险的体现。因此,在双边层面促成中美卫生合作,在区域层面提升东盟与中、日、韩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卫生合作机制化,在全球层面优化世界卫生组织和二十国集团的全球卫生治理功能,应当成为中国全球卫生治理战略的多维图景。另外,推动卫生治理的区域化合作更具操作性和现实性,也是国际社会跨越全球卫生治理"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