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民党“改造运动”前景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0年台湾“总统”选举中国民党候选人崩盘式的失败和丧失政权,是国民党改造的起因。国民党改造的最终目标是在四年后重新夺回执政地位。“黑金政治”、“威权体制”、“隐性台独”是国民党沉疴日久的积重;“政治资源”流失、党内派系分裂和政治版图重组使国民党进一步面临失重。国民党改造的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其再出发路程异常艰难。改造绩效取决于未来四年三大选举的结果和国民党对台湾新政治生态的应变。  相似文献   

2.
法统是一个国家统治权力的法律依据,通常指一个国家的宪法和具有与宪法同等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目前台湾国民党政权在国际上为维持其“中华民国”是代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的说法,以及对内为保持其统治体制的“合法性”,就不得不想方设法维护其法统,并把它神圣化。但是国民党政权在台湾偏局40年,国际关系与台湾内部形势发生了极大变化,当前要坚持旧法统来处理内外事务,无疑会产生种种矛盾和围难。这就使台湾国民党政权陷于极端矛盾之中。—方面内外压力迫使其不得不坚持旧法统;另一方面为了坚持法统,又不得不在处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方面以及台海两岸关系问题上背上沉重的法统包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4,(6):19-19
本刊记者综合台北报道 针对陈水扁的“五二○就职演说”内容,国民党发言人蔡正元20日下午召开记者会代表国民党提出“十点响应”。 据台湾媒体报道,蔡正元对陈水扁“就职演说”提出的“十点响应”包括: 第一,陈水扁提到台湾有认同与族群严肃课题,这一点国民党不能认同。国民党认为,只有政治人物为了选举的利益,去利用、操纵认同及族群的问题,才是台湾最大的祸害。  相似文献   

4.
2012年1月的台湾“立委”选举牵动未来台湾民意机构的政治生态变更,国、民两党皆绞尽脑汁,使出各种招数力求席次过半。目前,国民党征召一批形象清新、知名度高的年轻候选人奔赴艰困选区参战,由此揭开“刺客战”的序幕。民进党亦推出以中、青世代为主的三大“连线”出征。未来,蓝绿“立委”势必有一番苦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党“本土化” 的实现以及岛内政党政治的发展,国民党和民进党对台湾前途主控权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但国民党主流派与民进党主流派在台湾前途等问题上的主张却渐近一致,政策界限也日益模糊.两党主流派都积极图谋、互相配合,推动台“加入联合国” 的活动.1993年以来,李登辉等国民党“主流派” 提出“要积极争取参与联合国,希望在未来三年内使此一问题能受到国际的普遍重视”.“行政院”、“外交部”分别成立了“参与联合国决策小组”、“参与联合国策略小组”,负责组织策划与指导,并大造声势,全面推动台“参与联合国”.  相似文献   

6.
李家泉 《台声》2000,(5):10-11
2000年3月18日 ,这对国民党来说是一个无法忘记的日子。在一心分裂中国的“民粹主义”者李登辉的领导下 ,终于在这一天输掉了国民党在台湾维持了55年的政权。台湾《联合报》发表社论说 ,李登辉“12年的风华光灿 ,竟于这一天的傍晚 ,与夕阳一起落了山。”迫于国民党内外民众的巨大压力 ,李登辉不得不于3月24日上午黯然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李登辉倒行逆施“自食苦果”李登辉自己怎么也不会想到 ,他会有今天的下场。遥想主政台湾期间 ,呼风唤雨 ,何等威武。党政军警大权 ,一人独揽 ,民主其表 ,独裁其里 ,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 ,手…  相似文献   

7.
“文化中国”这个概念自70年代以来,在海外已发展多年了,在台湾学术界也颇为流行。台湾学术界曾就此举行过专门的研讨,也有刊物和出版社出版过有关的专门著作。然而,大陆学术界对此似乎没有什么反响。笔者认为对“文化中国”作出积极的回应,有利于推动海峡两岸文化学术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文化中国”与“一国两制”具有共同点“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文化中国”和这一方针具有相容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化中国”从文化理念上突出了一个中国,即中国统一的原则。现在海外华人…  相似文献   

8.
《台声》2007,(Z1)
距离2008年“大选”还有一年多时间,但浓浓的火药味已在台湾在野国民党内弥漫开来。1月15日,国民党中央通过了2008年“大选”党内初选方案。根据规划,定于4月15日举行“总统”选举候选人提名初选。方案公布后,便招来党内外抨击声一片。在国民党17日的中常会上,刚定的“总统初选”日程又被惨遭驳回。最后定下5月30日为2008年台湾“总统大选”党内初选时程。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针对国民党要在4月提早产生“总统”候选人,16日,王金平罕见地直接发布新闻稿表明反对立场,他强调,国民党“应延长总统初选时间”,初选时间太早而且办法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30年代,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发表,曾在西方学术界引发了关于“两个马克思”——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争论的思潮。70年代马克思晚年《人类学笔记》发表后,西方学者又宣称发现了“第三个马克思”——一个文化人类学家的马克思,  相似文献   

10.
杨毅周 《台声》2000,(5):8-9
2000年3月18日 ,台湾“大选”落幕 ,国民党候选人惨败 ,民进党上了台 ,从而宣告国民党在台湾统治55年的结束。3月24日 ,李登辉在民众的一片叫骂中被迫辞去国民党主席的职务 ,从而结束了为期12年的所谓“李登辉时代”。70年代末80年代初 ,台湾社会的民主化趋势和两岸关系发展的浪潮势不可挡。在内外压力下 ,蒋经国于1987年被迫解除戒严 ,开放党禁 ,同时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于是 ,两岸交流迅速增加 ,台湾社会与两岸关系都进入转型期。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 ,李登辉作为接班人接任台湾“总统” ;同年7月 ,李登辉接…  相似文献   

11.
台湾在80年代,中产阶级崛起,党外势力壮大,大陆籍官僚势力老化凋落;在岛外,台湾当局在国际上日益孤立,中共和平统一政策得到热烈反响.在这一形势下,8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的政治、经济、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都发生了国民党退据台湾以来的重大阶段性变化,台湾进入了转型期.政治格局转型1986年3月,蒋经国说:“时代在变,局势在变,潮流在变.”在国民党十三届三中全会上他提出解除报禁、开放党禁等六项政治革新措施.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结束了长达38年的蒋家王朝强人统治时代.李登辉继任“总统”、国民党主席权位后,继续推动“政治革新”,在1988—1989年先后制定“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人民团体组织法”、“第一届资深民意代表自愿退职条例”等政策措施,扩大台湾社会的政治参与,推动国民党政权的权力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50年代前半期,受国内外诸因素的影响,日本政坛经过保守和革新两种势力分化组合形成了自民党与社会党两党对立的"55年体制"。社会党代表劳工阶层的利益,自民党代表新企业家阶层的利益。在整个60年代,自民党与社会党  相似文献   

13.
自蒋经国去世以后,国民党由权威主义独裁统治时代进入了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派系运作成为国民党权力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如所谓的“起立派”与“票选派”之争;“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之争;“官邸派”与“郝家班”之争等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向俯首听命于党中央的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也派系纷起,并以集团的势能向党中央的权威发起挑战。派系斗争掀起的政治波澜,不仅冲击着台湾的政治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 3月 18日 ,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结果揭晓 ,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吕秀莲以 497 7万选票当选台湾第十任“总统”。国民党候选人连战、萧万长仅以 2 92 5万票的得票数名列第三位。一夕之间 ,岛内变天 ,在台湾执政逾 5 0年的国民党不得不拱手让出政权 ,实现了“政党轮替”。面对这种形势 ,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将何去何从是一个各方都相当关注的话题。随后 ,国民党在国民党内部掀起了一轮改造的呼声和行动 ,力图在四年后的“总统”大选中夺回失去的执政权。一、国民党改造的缘由综观国民党的历史 ,几次大规模的改造运动都是在面临…  相似文献   

15.
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的学术研究,经过两岸学术界几十年的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打下坚实的基础,组建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台湾学”的条件趋于成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理论体系建构和组织体系建制方面做出许多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厦大方案”。希望两岸学术界继续努力,为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篇(书)名现阶段台湾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70年代以来国民党的“党务革新.国民党.十三大”对权力结构和党内派系的影响 ‘十三全’以来国民党的权力斗争和派系重组 一一兼论“二李体制.国民党在台湾的“法统,危机也谈中国经济圈世台会性质初析略论台独思潮的社会历史根源试论“十三大”后国民党内的主要派系台湾高中后教育研究1086年台湾人口状况分析台湾集团企业的现状及趋势‘台湾经验.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谈厦台经济合作可能性台湾经济发展过程与道路作者范希周范希周李强 发表(出版)处本刊1989年第2期-《台湾研究》1089年第4期本…  相似文献   

17.
从台湾“立委”选举看国民党的危机张亦民台湾的第三届“立法委员”选举已于1995年12月2日揭晓。这次选举打破了国民党历来占有绝对优势和一党独尊的局面,在164个席位中仅勉强维持了最低目标过半数的85席,得票率仅45.4%,是历史上最低的一次。这次“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战场上的节节失利和政经形势的日益恶化,1948年底,国民党开始其撤退到台湾的行动.12月10日任命陈诚为台湾省主席,1949年3月12日发行《中央日报》“台湾版”,同年5月20日由陈诚发布“全省戒严令”.8月1日在草山设立“总裁办公室”,12月7日宣布正式迁台.在此期间,两百多万国民党军队和其他人员涌入台湾,台湾成为国民党苟延残喘的据点.1952年10月,蒋介石的《反共抗俄基本论》在国民党七大上获得通过,“反共抗俄”,“反共复国”正式成为国民党“思想言论遵循准则”和基本政治路线.这一切,完全改变了台湾的政治格局和地位,同时,也附带地改变了台湾的文坛格局.  相似文献   

19.
自1988年7月,李登辉就任国民党主席后,在其主导之下,随着整个台湾社会政治环境的改变,国民党组织结构、体质属性与思想路线方面发生了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及其影响,令人关注.一、国民党发生的变化李登辉继任后,国民党在形式上基本保持了蒋家父子统治时期的外壳,但其实质已发生了重大变化,按李登辉的话来说,就是“旧瓶装新酒”.经过近七年的调整,国民党的权力结构已基本本土化,从“中国国民党”演变为“台湾国民党”;在体质属性上进一步民主化,从“革命民主政党”转变为“民主政党”;在政策取向上趋于“独台化”,由主张“一个中国”,争取“反共复国”到追求“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建立“台湾人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浅析现阶段台湾的“国家认同”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年以来,随着国民党主导的“宪政体制改革”的逐步发展和深入,台湾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的演变。与之相应的是,台湾社会的“国家认同”危机日益严重。国民党的“宪政体制改革”目的在于把原来统治整个中国的“宪政体制”改变为能适应台湾特殊政治状况的“宪政体制”;并力图在名义上与原来维持的所谓“中华民国法统”相衔接,保持一个早已不复存在的“主权国家”形式,因此,这一“改革”过程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