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西征进入甘肃境内以后,在高台被马匪从青海、宁夏等地及甘肃征调来的数万武装团团包围。大敌当前,形势十分危急,西路军前敌指挥部作出紧急决定:大部队突围在目前形势下已毫无希望,为了保存有限的革  相似文献   

2.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红四方面军的三十军、九军、五军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辗转战斗在河西走廊。河西地区敌军势力十分强大,群众基础却很薄弱,西路军征战十分艰苦。1937年1月20曰,红五军在高台苦战九昼夜,终因敌众我寡,董振堂军长以下3000多英雄壮士壮烈牺牲。红三十军、九军向祁连山方向突围。 三十军的阵地上,军政委李先念、副军长程世才正向一个年轻的指挥员下达掩护部队突围的命令。这个年轻人  相似文献   

3.
1937年3月,由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五军共2万余人组成的西路军在向甘北西进途中,遭敌重兵围困追击,绝大部分壮烈牺牲。危亡之际,西路军军政委员会决定,分散突围,总指挥徐向前等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孤雁回飞》追溯了徐向前归程的艰难,展现了这位叱咤风云的红军将领对革命坚定的信念和渴望回到党的怀抱的动人情感。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一卷的一条注释"西路军",似有不确切之处.本文引用中央文献室公布的资料,就西路军西征的由来、失败的经过及其原因加以阐述和辨析.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指出,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本文作者、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安永香,长期从事红西路军历史研究,被党史学界誉为"红西路军历史的活字典"。文中,她回忆了30多年前采访西路军老战士刘德胜的情景,讲述了老战士刘德胜在极其危险的情况下,建立地下党组织,历尽艰险营救被关押的西路军干部的故事,展现了西路军将士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6.
关于西路军的问题,在1937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中已作结论:"西路军向甘北前进与西路军的严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这个结论是客观公正的,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7.
1936年11月8日,中央军委命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五军计21800余人组成西路军,挺进甘新.由于多种原因,到次年3月基本失败,余部改为3个支队打游击.1937年4月底,由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余部(以下简称西路军余部)到达新甘交界的星星峡.其后,西路军余部由陈云接应抵达迪化(现乌鲁木齐),在新疆接受训练并分批回到延安.在西路军余部进入新疆、驻训新疆及后来澄清历史真相中,陈云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0,(8)
正千里河西,屹立着西路军烈士们的座座丰碑;戈壁雪山,留下了西路军英雄们的铿锵足迹。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张张图片,再现了当年西路军孤军远征、浴血河西、血战祁连的悲壮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  相似文献   

9.
1934年9、10月间,由于王明、李德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大局已定,只剩下突围远走一条路了.然而,红军赶在10月中旬夺路突围,而且是惊慌失措般地逃跑,这里除了军事上处于劣势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中共决策层获得一批"绝密情报",于是决计提前突围,以免被敌人团团围住而不得脱身.  相似文献   

10.
正在青海省循化撤拉族自治县最西部,有一处全国唯一的由西路军被俘战士创建的红色村庄、小学、清真寺。1987年4月,青海省人民政府为了缅怀西路军红军战士的不朽业绩将其更名为红光村、西路军红军小学和红光清真寺。走进红光村,仿佛走进红色家园、步入精神殿堂,处处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时时可接受到红军精神的洗礼:学校、清真寺、村委会和村民的院落里,插着鲜艳夺目的红军旗;房屋的砖瓦和围墙上,到处可以看到刻有五星、锤子、镰刀的图案和"红军"等字样以及书写着"继承红军遗志,当好红军传  相似文献   

11.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西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陈列了朱德、李先念、徐向前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和各类文史资料,西路军干部、战士用过的武器衣物等革命文物,再现了广大西路军战士忠于理想、坚定信念、顽强不屈的伟大精神。可组织开展主题党日、党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  相似文献   

12.
季米特洛夫是共产国际后期的执行委员会主席,人们很难将这位德国人同红军西路军联系起来,但随着<季米特洛夫日记选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和<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年版)的出版发行,使我们惊奇地发现,在中国工农红军为寻求苏联军事物资援助而组建西路军、西路军西进途中不让其到达新疆、向中共中央出谋划策营救西路军、为到达新疆后的西路军余部寻找发展机会等问题上,都和季米特洛夫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陈晋 《党的文献》2003,(3):70-78
以1959年10月开始写<读报诗>为标志,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进入了晚年时期.晚年之作可分为时事评述、借物言志、感事抒怀、咏史四类,"寰宇"、"虫妖"、"风雷"是经常出现的三种意象元素.毛泽东觉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掉进了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的重重包围之中,由此产生一种急迫的"突围"心态.其晚年之作的四类作品,拥有一条共同的理路,都是毛泽东以深沉的命运感和强烈的斗争意志,播撒在"突围"心路上枝藤般的思绪和情感.  相似文献   

14.
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结束不久,在我省的河西走廊,红西路军惨遭失败,成为我军历史上的一大悲剧.在这支队伍中就有著名的妇女工兵营营长、红西路军供给部部长郑义斋的夫人杨文局.这是一名非常出色的女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党史天地》2009,(6):66-68
西路军失败了。但如何对西路军评价,如何正确对待西路军的将士,一直是李先念和陈云的心病。  相似文献   

16.
1937年3月,西路军经过4个月的孤军奋战,浴血河西走廊.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歼敌2万余人后,终因寡不敌众,处境艰难而归于失败.之后,徐向前、陈昌浩离开部队,回陕北向中央报告,其余的部队分成三个支队,在由李卓然、李先念等组成的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转入祁连山区打游击.三个游击支队中只有李先念率领的西路军左支队,历尽艰险,经过4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几场恶战,最终于4月底抵达星星峡,为革命保存了400余人的火种.本文记述的就是西路军失败后,李先念率左支队所经历的40余天转战跋涉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张掖市高台县,瞻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碑和阵亡烈士公墓,向西路军革命先烈敬献花篮,并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在纪念馆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李卓然”这个名字,现在许多人并不熟悉,但在我党、我军历史上,这个名字却曾声名赫赫。他和周恩来、邓小平一起留学欧洲,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办公室主任;他参加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并在关键时刻站出来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他曾在红四方面军抵制张国焘的分裂路线,浴血奋战河西走廊,并临危受命率领西路军余部突围;他担任过陕甘宁边区宣传部长、西北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等要职,  相似文献   

19.
1937年5月,红军干部林月琴与红军著名将领、后方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在延安喜结良缘.林月琴本来有丈夫,由于丈夫随张国焘的“西路军”过黄河西征.这次西征,不仅损失惨重,传来的消息说西路军全军覆没,噩耗无情地撕碎了林月琴团圆的美梦.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02,(8)
长期以来,在涉及西路军问题的有关书刊中,均把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说成是执行张国焘的逃跑主义路线,把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遭遇的惨败说成是张国焘路线的最后破产。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的《陈云年谱》中的有关记载看,陈云对西路军长期背着“张国焘路线”的黑锅,心情十分沉重。为了把西路军问题搞清楚,为西路军摘掉“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帽子,陈云和李先念等老同志20世纪80年代初期做了很多工作,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1983年初,李先念根据邓小平的批示和陈云的建议写成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