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环境保护的软规则与硬规则即人们俗称的道德与法律。道德与法律是保护环境的二种主导方式。对生态环境保护来说,道德伦理建设与法制建设同等重要,后者是制度层面的,是强制性的,所以称之为硬规则;前者是内心深处的,是基础性的,则谓之软规则。如果单纯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量并不一定带来人们心理上的认同,而只有得到人们普遍心理认同,只有这二种外在与内在性因素的同构与融合,才能切实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所以生态建设,要坚持依法治理和以德治理相结合。 本文以新的视角审视两者结合的最佳点,为新时期环境保护提供更强的伦理支撑和法律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法治环境不容乐观,立法转型滞后、相关法规存在“碎片化”甚至相互抵消的情况,司法行政功能错位,环境执法困难重重,相关法律监督力度不够,政府和公众的环境法律意识普遍较差。为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统一立法理念、目标和内容,制定相关的《生态文明促进法》;转换立法思维方式,且执法方式与司法方式要逐步重整;加强和完善政府的环保职责,注重环境民主和社会参与,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生态文明法治建设顺应环境保护法治潮流、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转变环境发展方式,是我国法治发展正式迈向绿色法治的现代化治理之路。构筑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之墙",应完善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健全生态文明执法机制、创新生态文明考核机制、提高公众环境法治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4.
正生态文明法治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一环,对于指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贵州而言,应着力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法治体系,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覆盖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节约、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制度体制、文化建构等诸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  相似文献   

5.
《党课》2008,(2):8-8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确提出来。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首先是一种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形态,也是一种让人普遍感到幸福的文明形态,这就要求我们要在确保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正>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社会的高级文明形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生态文明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要保护生态环境,就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法治作为最成熟最定型的制度形式,具有较强的规范性、民主性、稳定性和权威性。所以,必须着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依法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尽管长春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长春市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相当的紧迫性。加强长春市生态建设是建设长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建立人与自然协调关系的前提。积极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地方立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积极司法介入和强化社会监督是长春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环境教育演化为生态文明教育,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在于生态文明法治教育,即通过强化学生对《宪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认同,以及塑造学生生态文明法律信仰,提升学生生态文明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开展高校生态文明法治教育,需要强化课程教学、优化师资队伍和完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9.
刘禹箭 《学习月刊》2013,(16):83-83
目前,加强环境管理,遏制污染势头,治理环境污染.成为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方针中十分紧迫、十分重要的内容。严重的环境污染就谈不上生态文明.环境问题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障碍。加强环境管理、保护环境,就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治保障就是运用法治思维,统筹法治力量,综合运用法治方式,探索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之路。近年来,镇江市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镇江先后被授予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称号,成为江苏唯一的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一、镇江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近年来,镇江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方法论底蕴:以战略思维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要把人民福祉、民族未来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永续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创新;以群众思维改革政府的生态管理模式,注重人民群众建设主体地位,实现了从管理到共治的转换;以创新思维变革发展道路,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以科技创新型发展取代传统要素投入型发展;以法治思维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保护屏障,高度认同法律制度强大的约束和规范作用,采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孙健 《求实》2008,(10)
生态文明是人类对当代文明所面临的危机进行深刻反思的结果.从生态文明的视野来审视中国政府治理面临的现实基础,必然对中国的政府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治理主体的政府必须在职能上重新定位;政府治理的工具应当以法治取代人治,以德治辅助法治;政府治理的目标还要承担起对人类生态文明的责任,特别是要解决好自己土地上人民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超越等问题,为人类走向生态文明社会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奋斗》2021,(5)
正"十三五"以来,黑龙江省立足生态安全核心主题,盯牢"建设生态强省"奋斗目标,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不断巩固提升绿色本底优势,在持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一系列突出成就。2021年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让龙江山川更锦绣、人与自然更和谐。"十四五"时期,聚焦生态强省建设目标,深耕生态优先发展理念,增强全省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大有可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法治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徐文山 《当代贵州》2016,(36):28-29
正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法治以其独有的性质给予生态文明建设以制度保障,在生态文明建设多元化的调控手段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贵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作出了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战略决策。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大背景下,坚持"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就要坚持发展绿色经济,就要加强全方位的生态文明法治建设,构筑生态文明法治之墙。  相似文献   

15.
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世南 《学习论坛》2009,25(4):40-43
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各行政区域和生态区域合作联动的整体系统性建设.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确立区域统筹协调的经济发展与生态优化的共同体意识,通过体制和机制的不断创新,建立多元联动的区域生态合作治理机制,采取区域生态合作治理行动,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6.
《奋斗》2019,(24)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顶层设计上对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明晰了定位、明确了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新时代,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尤为重要。生态文明制度是在生态环境保护各个方面约束人们行为及其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必须立足于现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要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如何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针对我国社会五大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主要包括:应该从政治的高度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国内国际背景。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思想、江泽民可持续发展思想为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基础。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观念层面,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二是经济层面,强调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倡导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三是制度层面,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胡锦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