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云升 《人民论坛》2010,(6):216-217
长期以来,高校对贫困生的物质关注较多,却忽略对其精神的扶助。而在实际中,贫困生往往精神压力大过物质困难,表现为:自我意识相对迷失;个体心理容易失衡;人际交往面临困境。为此,需要内外结合,不断打破精神贫困;注重道德引导,加强情感教育;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完善贫困生人格。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的自我解困及其能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贫困、心理贫困、社会知识贫困、社会活动能力贫困构成了当前高校贫困生内外交困式的贫困结构。现行资助体系只是解决贫困生贫困的外部力量,自我解困能更深层次解决贫困问题,两种方式结合,才能彻底解决高校贫困生的贫困问题。自我解困能力主要由自我解困意识、自我解困的决策能力、自我解困的行动能力三个因素构成。  相似文献   

3.
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我国高校贫困生的人数在不断的扩大,由于物质的贫困引发的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成为制约他们成才的瓶颈。只有帮助贫困大学生在解除物质贫困的同时解除精神贫困,才能有效的帮助他们真正的摆脱贫困。帮助大学生解决精神贫困,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自强自立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价值观;还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面对贫困;同时还要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为贫困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4.
浅议高校贫困生的认证与资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芳  朱文 《前沿》2006,(6):187-189
高校贫困生,在高等院校中是一个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据报,我国高校贫困生已接近30%,但各高校对贫困生的资助却存在较多的问题,使有限的助学资源资助效率低下,而高校对贫困大学生的认证是实施有效援助的基础,就高校贫困生认证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作者提出了自已的观点,建立一个针对贫困生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认证资助体系,加强地方基层组织对贫困生认证材料的规范性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高校对贫困生的物质关注较多,却忽略对其精神的扶助。而在实际中,贫困生往往精神压力大过物质困难,表现为:自我意识相对迷失;个体心理容易失衡;人际交往面临困境。为此,需要内外结合,不断打破精神贫困;注重道德引导,加强情感教育;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完善贫困生人格。  相似文献   

6.
治理高校贫困生"贫困循环"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造成难以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丧失发展能力的机会,自救能力差,进而在走入社会后再次陷入贫困的自我循环与代际循环.转变贫困生的贫困状态不仅是经济方面的问题,更需提升贫困生的实际能力.应积极为贫困生提供职业技能学习平台,建构贫困生就业支持网络,增强贫困生的社交能力消减其竞争弱势.  相似文献   

7.
震惊全国的“云南大学2·23血案”,随着杀人嫌疑犯马加爵的落网终将逐渐淡出大众媒体的视野,但这一事件所折射的社会问题却不会在短时间内尘埃落定。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论坛在对马加爵杀人原因进行分析时,“贫困”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关键词。“贫困”与“杀人”并没有必然的社会逻辑关系,贫困导致杀人是极端事例,但统计数据与研究证明“贫困”与“自卑”、“抑郁”高度相关。去年,宁夏大学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涉及贫困生217名,其中,对生活状况不满意的贫困生共有159人,占总数的73.27%;有140位贫困生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  相似文献   

8.
对大学贫困生的资助是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和社会公正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本文通过对一所高校的调查,得出了目前大学生贫困的分层状况,认为生存型贫困、生活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应为大学生贫困的基本类型。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出目前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申请随意和资源挤占的问题,并针对这一情况,提出目前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应向“分层资助”的模式转换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11,(9):14-15
自今年4月下旬开始,安徽芜湖市镜湖区残疾人民生工程再次全面提速,推进了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和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等活动的开展,为1218名残疾人通过“一卡通”共发放121.8万元生活补助;为90名患者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另外,为394名贫困精神病人每人每年500元服药救助也在8月12日前发放完毕。  相似文献   

10.
自今年4月下旬开始,安徽芜湖市镜湖区残疾人民生工程再次全面提速,推进了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和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等活动的开展,为1218名残疾人通过“一卡通”共发放121.8万元生活补助;为90名患者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另外,为394名贫困精神病人每人每年500元服药救助也在8月12日前发放完毕。  相似文献   

11.
建立高校少数民族贫困生心理扶贫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学校和社会往往重视关注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并努力为他们解困,却忽略了关注他们因物质贫困而造成的心理贫困。为此,在以学校为教育主阵地,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须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改变社会资助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2.
曾庆璋 《前沿》2004,(5):103-106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持续扩招,高校贫困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并且受到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不仅身负经济拮据难以完成学业的压力,而且还承受着难以名状的心理负荷。国家相继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和措施,在高校中逐步建立起了以奖学金、勤工助学基金、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基本上缓解了贫困生学习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但由于贫困生最直接地承受了改革的冲击,所以也相应出现了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13.
城市特困生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城市特困生是伴随城市贫困群体的形成而出现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凸现和贫困化现象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不同的研究报告尽管在对城市贫困的测量和贫困发生率的估计上有异议,但最终的结论基本相同:即目前我国城镇相对贫困人口的规模有扩大的趋势;其相对贫困程度在加深。随着城市贫困群体的扩大和生存状况的恶化,贫困生的队伍也在迅速扩大,尽管各级政府对城市特困家庭予以极大的关怀,普遍建立起了最低社会保障线制度,但这最多只能提供起码的生活保障,贫困生依然面临学费和学习必需用品短缺的困…  相似文献   

14.
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校贫困毕业生是就业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充分就业对于高校的健康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充分就业,国家应该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高校在做好贫困生就业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学生个人也应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只有三者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贫困生的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并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部分贫困生表现出来的精神贫困问题比经济贫困问题更加突出,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2020年底,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再次证明了“六个精准”扶贫这一战略理念的先进性和优越性,这也为高校贫困生精神脱贫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文章针对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问题,采用精准扶贫的理念,通过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的方法,探索贫困生精神脱贫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等院校招生收费制度的并轨及艺术院校收费制度的放开,加之与学业有关的物品价格上涨因素,高等学校中的“贫困生”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做好贫困生工作,确保无一人因贫困而辍学,是科教兴国、珍惜人才的大事,也是维护校园安定团结的迫切要求。因此,帮助贫困生走...  相似文献   

17.
银星严 《传承》2009,(4):134-135
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心理困惑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引导贫困生积极开展心理自助、开展贫困生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面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其心理困惑成因进行分析,并从引导贫困生积极开展心理自助、开展贫困生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和心理训练、建立和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方面对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困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仝泽龙 《传承》2009,(24):116-117
随着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校贫困生资助资金的大幅提高,伪贫困现象日益凸显。这有其管理上的漏洞,但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伪贫困现象不仅给资助工作带来极大的障碍,使得资助失去公正和有效性,甚至影响到校园的和谐稳定。如何遏制伪贫困现象,除了要在资助工作中完善诚信约束机制,还要规范地方政府认定程序和高校认定的制度,推进大学生资助制度的法律化,促进贫困生资助体系向有偿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素芳 《长白学刊》2011,(3):156-157
随着高校贫困生群体的扩大,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引起社会工作者极大关注。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因素,存在于其成长生活的多个层面。分析总结形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多层面因素,有助于社会工作者确立其在解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中的应然角色,从而帮助贫困大学生消除心理问题,走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