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一生与将帅多次谈文论史,与从井冈山时期就在一起的陈毅说史更多。回头细数,毛泽东与陈毅谈古论今的时机,多为陈毅一生的重要时刻,而陈毅往往在此时受益更深。  相似文献   

2.
赖鹏辉 《党史博采》2008,(10):44-45
<正>一提到陈毅元帅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战场上的陈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生活中的陈毅登台赋诗、妙然天成。毛主席曾赞评陈毅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赋诗。在我们的印象中陈毅是一位诗人、军事家。而本文所要展示的却是他鲜为人知的一面——体育外交。用陈毅自己的话说,他"没学走路便凫水,未曾识字先下棋",打小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和陈毅是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两位伟大人物,也是情谊深厚的挚友。从1928年4月两人相识,至1972年1月6日陈毅逝世,两人的情谊延续44年之久。毛泽东与陈毅既是终生亲密的战友,又是"诗情"深厚的诗友。井冈山上相识陈毅对毛泽东了解已久。1920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陈毅,从蔡和森的介绍中开始了解毛泽东。后来陈毅读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相似文献   

4.
正若论诗情将略才气超然,陈毅很有些像毛泽东。晚年毛泽东曾说:"董老的诗醇厚谨严,叶剑英的诗酣醇劲爽,形象亲切,律对稍严。陈毅的诗豪放奔腾,有的地方像我。陈毅有侠气,爽直。"也许正因为俩人有些地方相像,陈毅在毛泽东心目中有着特殊的份量。从诗的角度看,这特殊的份量不仅表现在毛泽东为陈毅改诗,更重要的表现在毛泽东致信陈毅阐发对  相似文献   

5.
陈毅道歉     
抗日战争时期。一天,苏北参政院的参政员苏文舫给陈毅提了一条意见,说东台县有个干部欺上瞒下,贪污腐化,并指责陈毅偏听偏信不处理。陈毅一时接受不了苏文舫的说法,对他发了  相似文献   

6.
1972年1月6日,陈毅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正在解放军301医院治疗的朱德得知这一噩耗,立即到陈毅的灵堂,向陈毅遗体告别。几天后,朱德从医院回到了家中。他很少言语,时常在思念着陈毅。他在悼念陈毅的诗中写道:一生为革命,盖棺方论定。重道又亲师,路线根端正。46年前,朱德在  相似文献   

7.
一提到陈毅元帅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战场上的陈毅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生活中的陈毅登台赋诗、妙然天成。毛主席曾赞评陈毅上马能打仗,下马能赋诗。在我们的印象中陈毅是一位诗人、军事家。而本文所要展示的却是他鲜为人知的一面—体育外交。用陈毅自己的话说。他“没学走路便凫水,未曾识字先下棋”,  相似文献   

8.
陈毅有兄弟姐妹5个,他排行第二。在所有的兄弟姐妹中,陈毅最疼爱他的小妹妹陈重坤。尽管兄妹手足情深,但在原则面前,陈毅对陈重坤同样  相似文献   

9.
正陈毅与交通大学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919年从上海出发留法前,陈毅曾暂住于南洋公学小学部并受到了新思想的冲击。1949年5月,陈毅与粟裕率军解放上海,出任新中国首任上海市市长,并就任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负责接管上海的任务,签署了接管交通大学的两个"第一号令",此后陈毅一直对交通大学予以关注。20世纪50年代,陈毅还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积极主张交通大学西迁,  相似文献   

10.
前辈风范     
前辈风范陈毅严格要求家人不特殊陈毅同志向来对家庭人员要求很严格,从不让他们搞特殊。陈毅刚到上海任市长时,少数高级干部有用小汽车接送孩子上学的坏风气。陈毅对这种不正之风很反感。在陈毅同志的家里,不仅孩子们不能使用汽车,就是“三八式”老干部张茜同志,也自...  相似文献   

11.
散木 《党史博览》2014,(3):20-24
正《党史博览》2012年第9期发表的《礼贤下士话陈毅》一文,言及陈毅礼贤下士的对象有赵祖康、张元济、张伯驹、马一浮、曹禺、吴桓兴,其实,这样的对象还有许多。中共高层中,陈毅一向重视并且善于做统一战线工作,因此,他曾被毛泽东赞誉为"天才的统一战线的执行者"。出任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央决定由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初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可谓重任在肩。他的工作千头万绪,渡江后战事进展迅速,乃至超  相似文献   

12.
正"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这是陈毅诗篇《手莫伸》中的名句,也是陈毅一生的座右铭。从参加革命起到后来作为党的高层领导干部,陈毅从未向党向人民伸过手。党需要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党分配的工作他从不讨价还价。陈毅经常对部下强调:共产党的部队,纪律一定要严!为了坚持长期  相似文献   

13.
赵柯 《党史文苑》2012,(10):59-60,70
本文通过对陈毅生平重要时期突显精神的梳理,阐述了陈毅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将相似论原理运用引入陈毅精神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取得理想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探索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兴 《党史文汇》2001,(12):38-40
是和是打举棋不定 1940年10月上旬黄桥之战大捷,军民欢腾.而陈毅却对下一步如何行动,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陈毅获悉,韩德勤逃回兴化后,一面急调部队防守,一面请求顾祝同、蒋介石速派部队增援,一面向陈毅求和.这时候,是乘胜进攻兴化,彻底解决韩德勤部,还是拉韩德勤在抗日道路上同走一段路?陈毅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1,(11):21-23
1954年秋,陈毅奉调中央,内定将接替周恩来出任外交部长.10月初,陈毅率团出访东德和波兰.对方了解中国团长是一位诗人,特意安排了对歌德故居的参观和肖邦故居的访问.陈毅读过《浮士德》,因此在诗中提及:  相似文献   

16.
当电视屏幕把陈毅形象定格于30年代一张英俊肖像照片时,叠化出一位伫立于茅山下战马旁走笔做诗的戎装将领,由此发端,电视连续剧《江南风云》较准确地奠定了对陈毅形象铸造的基调。南京电影制片厂推出的这部电视剧,以其艺术上的刻意追求,成为众多的塑造陈毅形象的影视作品中的姣姣者。综观全剧,成功之处是艺术地表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陈毅形象。 诚如舆论界所述,《江南风云》中的陈毅形象是所有影视作品中表现得最有亮色的一个。该剧围绕着陈毅所率部队在江南开展游击战争为主线,展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民族气节和博大政治胸怀。该剧在表现陈毅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方面,充分体现了陈毅在斗争中掌握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运用统一战线的法宝,扭转严酷艰险的斗争局  相似文献   

17.
一我见陈毅,是抗日战争刚胜利、解放战争正展开,在山东战场。我所在的鲁南老八师,戏说是"陈毅袖筒里的小老虎"。山东人爱用老虎形容强壮有力,我所听到关于"陈毅袖筒的小老虎"解释,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这个部队和陈毅亲近,它每时每刻不离这位华东战场统帅的身;二是说关键时刻,陈毅把袖子一抖擞,就把这只"小老虎"放出去了。谁都说不准,最先发明这个说法的是哪位。不是我"本位主义"偏爱母军,总觉得这说法恰当得很。它点化了陈毅善于用兵,勾画出了这  相似文献   

18.
1943年夏秋间,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为排挤陈毅而一手策划了"黄花塘事件".11月下旬,陈毅怀着近乎伤感的情绪离开军部,奉党中央之命赴延安.临行之际陈毅赋《留别华中诸同志》五言组诗,一抒胸臆.其中几首曰: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2007,(6):56-56
在陈毅的办公桌上,有一个大铜墨盒,上面镌刻着他的手迹:"满招损,谦受益;终日乾乾,自强不息."这是陈毅为自己写下的座右铭.陈毅的一生,完全实践了这个座右铭.他虽然功勋卓著,却不愿意别人宣传自己.  相似文献   

20.
陈毅同志革命的一生,功勋卓著,但他从不言功,也不要别人当面说好话。解放后,有一次开大会,一位领导同志向大家称颂道:“陈毅同志是一贯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陈毅同志立刻拍拍他的肩膀说:“同志哥,我陈毅曾几次反对过毛主席,你老兄不要给我戴高帽子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