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党风与廉政》2000,(10):41-41
汪文风同志曾担任过中央审理“两案”领导小组第二办公室副主任,兼审讯组组长。他说,张春桥最初可不像在法庭上那样以不语应万语.而是谈了一些事情的。例如王洪文秘密赴湖南向毛泽东告状前,“四人帮”曾在钓鱼台17号楼密商过。张春桥在叙述这一情况时,吐露了他们想拱倒周恩来、邓小平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1980年2月23日至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中央决定加快审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案件的工作(简称“两案”)。  相似文献   

3.
成克杰案、胡长清案、广东湛江案,这些大案一度震惊中外,然而却很少人知道查办这些著名案件的幕后指挥者,在他的办案生涯中,曾创下了中纪委办案史早的“四个第一”。李善有诬陷案,是中纪委办案史上成功办理的第一起诬陷案;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审理“两案”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俗称“二办”.汪文风任“二办”副主任,并兼任审讯组组长.汪文风当时找王、张、江、姚谈了话.对张春桥缘何在公开审判时自始至终一语不发,汪文风最近介绍  相似文献   

5.
工作揽胜     
宝鸡市纪检监察系统案件审理率连续两年达到100%96至97年,宝鸡市纪委突出查处“三机关一部门”和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查办案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共立案查处违纪案件625案,结案620案,审理620案,审理率达到100%。两年中共处分违...  相似文献   

6.
《湘潮》1986,(8)
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但是到十一月,“四人帮”的帮派骨干郭玉峰仍任中央组织部长,掌握着中央的组织和人事大权,冤假错案得不到纠正。他在中组部经营多年,有基础又有靠山。袁任远便和其他人联名给华国锋、叶剑英写了三封信,要求中央派人调查中组部的问题,未见答复。郭玉峰“文革”时是中组部的军代表,干了很多坏事。副部长高淑兰原是长辛店的工人,“文革”中成了十大候补  相似文献   

7.
许正 《党史纵横》2007,(2):32-35
耿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著名将领。《毛泽东选集》中多次提到的“杨(得志)、罗(瑞卿)、耿兵团”的“耿”指的就是他。耿飙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重要历史关头,他屡担大任,特别是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行动中,他奉命成功地完成了对中央人民广播台的控制,为彻底粉碎“四人帮”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万伯翱 《学习导报》2012,(12):36-37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 黄克诚一生戎马,1955年获毛泽东、周恩来亲授三枚一级功勋章和光闪闪四颗星的大将肩章。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年已77岁的他又被选为中纪委常务书记。当组织上因要制作各类证件,向他夫人要一张他穿大将礼服的标准照片时,全家人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出一张合格的“标准像”。  相似文献   

9.
万伯翱 《新湘评论》2012,(12):36-37
开国大将黄克诚,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共产党员。 黄克诚一生戎马,1955年获毛泽东、周恩来亲授三枚一级功勋章和光闪闪四颗星的大将肩章。粉碎“四人帮”之后,1978年,年已77岁的他又被选为中纪委常务书记。当组织上因要制作各类证件,向他夫人要一张他穿大将礼服的标准照片时,全家人翻箱倒柜竟然找不出一张合格的“标准像”。  相似文献   

10.
当仁 《党员文摘》2007,(10):9-11
中纪委委员的产生 10年浩劫期间,党纪国法形同虚设。粉碎“四人帮”后,恢复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便成了拔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2023年前三季度,乡案区审办公室共受理乡镇案件101件,审结率100%,无申诉复审案件,先后对30余名乡镇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各乡镇案件评查得分呈增长趋势……”在近日召开的广元市朝天区纪检监察工作推进会上,该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负责人通报了全区“乡案县审”的工作成效,并以“亮榜晒绩”的形式向乡镇反馈案件审理情况。去年以来,该区试点探索“三专两审”乡案县审模式,实现乡镇案件审理专职机构、专职队伍和专业素养有机统一,审理案件质量的同时,审案件背后“主体责任、一岗双责、制度漏洞”等情况,切实破解乡镇纪委(监察室)人员流动快、审理力量薄弱、案件质量不高等难题。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该区在原来的“乡案县审”模式上,同步开展“一案一培训、一案一评查、一案一回访”,即“三同步”工作法,为乡镇案件提供全流程“保姆式”服务,持续推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两案"审理领导小组成立之前,中央纪委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临时设立了第二办公室,对外称"中央纪委二办",专门承接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历史事件的清查和审理工作,包括审理"两案"工作。"两案"审理领导小组成立后,"中央纪委二办"就成为领导小组的下设"两案"审理办公室,对外仍称"中央纪委二办",曹广化担任第一主任。  相似文献   

13.
为了清算“四人帮”祸国殃民的罪行,1980年11月至1981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特别法庭,对他们进行立案审理。在“国人皆曰可杀”的气氛中, 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对主犯江青量刑。许多人主张判处死刑,陈云却力主“不能杀”,认为同“四人帮”的斗争终究是一次党内斗争。  相似文献   

14.
安澜 《党史纵横》2006,(4):16-19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又称“两案”)做出了公正、公开的终审判决。2005年12月23日,姚文元因患糖尿病在上海病亡。至此,昔日的“四人帮”已全部走入历史。25年来,中国司法冲破“文革”形成的种种藩篱,走上了一条正规化的道路。张  相似文献   

15.
安放骨灰的由来 贺龙一案完全是林彪、“四人帮”制造的一个大冤案。“9·13”林彪叛国爆炸之后,1972年1月,毛主席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接见张茜时说,看来对贺龙的问题也要重新考虑,因为他把蒋介石派来策反他的人都杀了嘛!应该平反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共中央最高反腐机构,中纪委“办案”的五步工作程序:受理、初步核实、立案、调查、移送审理,一直权威而神秘。  相似文献   

17.
在粉碎“四人帮”的斗争中,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李先念等人所起的关键作用已为人熟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斗争的酝酿阶段,我党久经风浪,长于谋略的陈云同志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以政治家的坚决果敢提出中央应下定决心,采取断然措施粉碎“四人帮”;然后又坚决反对对“四人帮”量用死刑,在“国人皆曰杀”的氛围中,表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谋远虑和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8.
《广东党史》编辑部同志: 你刊今年一月号有于光远同志《向他祝贺,为他高兴──记从粉碎“四人帮”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胡耀邦》一文中,涉及在中央为薄一波、安子文、刘澜涛、杨献珍等六十一位老同志平反中的一些事情。可惜光远同志现在已记不清了,我就趁此机会把这件事说一说,以免今后以讹传讹下去。 于在文中说:“在平反冤假错案问题,我只做过一件事,就是曾彦修和我曾经写过一个对‘六十一人案’平反有用的材料。”“后来中央为六十一人平反的文件,用了曾彦修和我的证明材料。”“从过程上看,可能我先在口头上对耀邦讲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19.
粉碎“四人帮”后,恢复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为拨乱反正的一项重要内容。陈云为确定中纪委的工作任务、机构设置和组成人选等呕心沥血,为中央纪委的恢复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霞飞 《党史博览》2005,(7):52-55
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央文革小组成员王力、关锋、戚本禹干了不少坏事,因此,在1967年8月和1968年初中央先后处理他们之后,“王、关、戚事件”便在历史上记下了一笔。但是,对“王、关、戚”这种排列法,关锋却不赞成。关锋说过:“王、关、戚”实际上应该是“戚、王、关”。戚本禹虽然在他们三人中职务最低、资历最浅,但他担任了毛泽东、江青的秘书,地位特殊。当时,就连陈伯达、康生要见毛泽东,都要通过戚本禹。有一个事实似乎印证了关锋说的这个话: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央重新审理“王、关、戚”一案时,对王力和关锋没有判刑,而对戚本禹却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