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阅世     
人生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必修课。十来岁,我们阅读的是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那时候的镜像里,世界就像日月的运转一样,昼夜分明。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物印象的第一个判断常常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对周围的人物如是观,对影视文学中的人  相似文献   

2.
是坏事,还是好事?骆遥:在上海,听到一些朋友在谈论城市知识分子特别是科技人才“流走”,流向民间、农村、乡镇企业。有人为此忧心忡忡,说是民办企业、乡镇企业“冲击”了国家。这个冲击波的浪圈正在扩大,你说是坏事还是好事?吴昂:是大好事。回想十年动乱时,以崇高名义、革命言词,动员甚至驱赶知识分子下乡,他  相似文献   

3.
读书阅世     
李飞跃 《党政论坛》2011,(22):18-18
人生的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必修课。 十来岁,我们阅读的是童话和传说,关注的问题是“善”与“恶”。那时候的镜像里,世界就像日月的运转一样,昼夜分明。现在回想起来,对人物印象的第一个判断常常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事还是坏事?”对周围的人物如是观,对影视文学中的人物如是观,对自己亦如是观。  相似文献   

4.
以讲演闻名全国的青年教育家李燕杰、曲啸在深圳讲演受阻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社会振荡,成为教育家们和青年人的热门话题,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教育权威受到挑战是好事还是坏事?是青年自身困惑了还是教育家困惑了?如何评价当代青年?等等。“风波”为何发生在蛇口  相似文献   

5.
《瞭望》2010,(36)
<正> 随着对权力监督的推进,一些地方干部感到官不好当了,这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8月26日,广东省湛江市下辖的10位县(市、区)一把手向湛江市委述职述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是,这一原本"深藏不露"的报告,却通过网络、电视向数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什么最难?我想答案应是毛主席在庆祝吴玉章同志六十寿辰时所写的那句名言: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辈子做好事”,就是说,顺利的情况下做好事,困难的时候也做好事;有名利可图的  相似文献   

7.
班组里有个把好顶撞的“对头”,我以为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因为这样的同志往往爱挑对方的毛病和短处,有些意见是用钱都难以买到的。我们组就有这样一位老师傅,他工作不错,性格耿直,自有见解,就是脾气火暴,一  相似文献   

8.
廖雅慧 《侨园》2013,(11):29-29
<正>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我才39天大。在中国认识了奶奶、爷爷、姑姑、姥姥、大姨、二姨、大伯,好多人。我在中国住了几个月,就回到美国了。现在我去中国非常多,去了差不多九次了。有些年是夏天去,有些年是冬天去。不管什么时候去,每次都会看到新的东西。我妈妈和爸爸是北京人。去中国会住在北京。我现在已经去了15个省。从寒冷的东北到酷热的香港;从上海的高楼大厦到黄色沙漠的新疆,我都去过了。我跟爸爸、妈妈、奶奶、姑姑和爸爸的堂弟一起开车旅游。在中国旅游看到中国的好多好事和坏事。中国城市里有好多人,满街上都是。  相似文献   

9.
我们照例是逢五逢十办纪念,然而“文革”三十周年行将悄然度过。逢五逢十不纪念,平时就更轮不上了。想必因为好事才纪念,坏事不纪念,“文革”不能不列为坏事。《关于建国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把它跟毛泽东晚年错误联系在一起,也不能不联系在一起的。中共中央郑重地许诺“彻底否定文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过去有厚古薄今的传统,总以为老祖宗时的世道要胜于现在.谁知,海外来风竟也开始创出"新潮",洋玩意慢慢地把祖宗的风水贬了.眼下正来兴舶来品,崇洋媚外酿成了风气.不过,也有众口一辞——"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东西,那就是烹饪文化,这一点,即便是吃遍西菜精华的人也以为,西不敌中是事实.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就文化本身而言,当然值得骄傲.就其社会作用而言,怕是一言难尽了.先讲直接的一面,至少对赚点外汇大有好处,比如,发展国际性旅游,以美食诱之,就是一个颇具吸引力的因素.又如,在海外办些正宗中国餐馆,也可招财进宝.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微笑     
正听母亲说,我父亲19岁走出河北雄县李庄头村参军,在部队入团学文化。1960年4月,他从"抗美援朝"的汽车兵转业到国营新光机械厂即沈阳航天新光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进入80车间即火箭装配试验车间所在地的沈阳棋盘山东部山区的中和村。1967年春天,母亲和我被父亲从乡下接到他工作的地方,再次见到父亲我已6岁。那一年他29岁,一双明澈的眼睛,笑着看我,有一种军人的英气和挺拔。7岁半我上小学,穿的是妈妈缝制的露脚面子的布鞋过冬,吃的是玉米面、地瓜、高粱米……那天,  相似文献   

12.
正《光明日报》2014年9月5日刊登李宗彦的文章指出,凡事"不相信",甚至"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公权力的行使运作,固然是认知偏离了现实,有待纠正。然而,这种心态何以并不少见?归根结底,人们的"不相信"源于有些部门和人员的"不诚信"。从更大范围看,人们不相信的不只是公权力,"怀疑一切"似乎成了某种思维定式。人们有时宁肯相信虚假丑恶,也不相信真实美好。一件坏事的影响用十件好事都难以消弭。当前,我们的市场经济还不成熟完善,简政放权、公共服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社会上的"不诚信"行为多了,"不相  相似文献   

13.
董俊凤 《侨园》2013,(12):42-42
<正>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后宫里可谓"百花争艳",各类美女令人眼花缭乱,其中将姐妹花纳入后宫的皇帝不在少数,然而能像唐德宗李适将五姐妹全都纳入后宫的帝王恐怕只有他一个人。唐德宗李适是唐朝的第十个皇帝。这位皇帝经历过安史之乱,当过兵马大元帅,也想过发愤图强,中兴唐室,然而他没有当皇帝的资质。他虽然实施革新,但由于措施不力,用人不当,所以在他执政期间,大小叛乱此起彼伏。在这种情况下,唐德宗决定实行文治,开展一场"新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朱远祥  李修文 《民主》2020,(3):53-55
澎湃新闻:从"封城"至今,您的个人生活和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到今天为止,您出门了吗?李修文:我和所有在家隔离的武汉人都没有区别,这些天来百感交集,各种复杂的情绪都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不仅关注自己的内心,也尽力体会别人的内心。朋友们邻居们,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人,一个病人和一个非病人,他们的内心是不一样的,更不要说已经死去的人。我想,这也恰恰是作家这个职业的职责所在——感同身受、深思、理解,然后记住。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末,我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一时成为经济界的话题,怎么看,公说公理、婆说婆理。我认为,这还是一件好事。其因是:有钱胜没钱。在我印象里,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是外汇短缺,搞外贸、做出口,  相似文献   

16.
今年初江泽民总书记第二次来到塞外钢城包头市考察。看到眼前高楼林立、环境幽雅、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的现代化城市,禁不住连声称赞:包头的变化大得不得了,鸟枪换大炮都不止啊!我们要讲辩证法,现在看,1996年5月份发生的地震,是坏事变成好事,包头经过这次地震抓住机遇进行改造,市容建设很房特色,新楼建得都很好,道路也特别宽广,是一个真正的新型城市了。的确,3年前地震造成的满目疮痍已永远消失在包头的地平线上,如今,无论是初次还是再次踏上包头这块土地的人们,无不为这座城市的崭新面貌而惊叹不已,清掉一个烂城再建一个新城…  相似文献   

17.
方政 《瞭望》1995,(12)
换一个角度看开放──如何看待开放中出现的坏事情本刊记者方政开放也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不少的问题:以次充好,高报合资设备价格的时有所闻,合资企业的劳资纠纷出现了,偷漏税款的现象增多了……介是,换一个角度来看盾,坏事有是地能变好事。让我们可听听三闪有识之士的...  相似文献   

18.
过去我们常常说,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一定要胜利的.这是讲必然性.但是,如果在奋斗过程中,单凭热情、信念,光强调必然性,而不研究规律性,不按客观规律办事,胜利也会落空的,甚至好事会变成坏事,好局面会变成坏局面.所以,讲必然性不能代替对规律性的认识和掌握.  相似文献   

19.
大国外交、周边外交、经济外交、公众外交、危机外交、救援外交等,中国外交上半年表现精彩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舆论的关注焦点,中国外交也进入了非常活跃时期。正如一个硬币的两面,在世界聚焦中国之时,好事坏事都会被放大。而中国外交在刚过去的上半年的表现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20.
体味世事     
很多人追求的往往不是幸福,而是追求让自己在别人看起来很幸福。关于灵魂的交易是最矛盾的:当你护卫时,它无价可比;当你拍卖时,它分文不值。良心是我心里的一个三角形,我没有做坏事,它便静静不动;如果我干了坏事,它便倒了过来,每一角都把我刺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