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张柏楠 《求是》2012,(16):36
随着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事业迈上了新台阶。2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幼小到壮大,为国家、社会和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探索太空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梦想。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有责任和平发展空间事业。载人航天事业是我们的国家梦想、民族梦想,也是许多普通百姓、科技爱好者、航天迷们的梦想,更是全球华人的共同梦想。虽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晚,但走的是跨越式发展道路。我国最初发展载人航天事业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国际能源署发布题为《2050年净零排放:全球能源部门路线图》的报告说,到2050年全球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将需要大约5.2亿吨的低碳氢气,其中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绿氢要占到约60%。按照生产来源,世界能源理事会将氢气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类。绿氢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再电解水生产氢气。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日前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图》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十大重点领域,将成为未来企业决策参考,并有助于市场资本进入相关领域,进一步促进上述领域和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和升级。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如果说今年5月份官方发布"中国制造2025"仅仅是中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粗略行动  相似文献   

4.
<正>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几个跌宕起伏的发展阶段,经过长期的艰难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到2050年左右,我国将初步完成城镇化,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农业国转变成以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工业国。这一转变是一个巨大的质的飞跃,而城镇化就是这一飞跃的量的积累过程[1]。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0,(12):36-37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9年卷指出,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加速时期,预计到2020年,将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则有7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相似文献   

6.
今年GDP增长将超过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最近公布的秋季报告说,预计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年初预定的7%的目标,达到7.6%左右,2000年经济增长仍然能保持在7.5%—8%之间。 2050年中国人口可能达到16亿 中国人口学会日前预测了中国人口发展的五大趋  相似文献   

7.
肖菲 《保密工作》2023,(1):14-17
<正>1992年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至今,我国已经走过30余年载人航天追梦之旅。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载人航天一步一个脚印迈向浩瀚星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27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我们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实施了重大科技专项和一系列科技计划和工程,取得了载人航天、载人深潜、超级计算、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超级杂交稻等一批重大成果,一些重要学科领域进入世界科技前沿。中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为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一些有影响的西方媒体普遍预测: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2015年前后超过日本,在2050年左右赶上美国。2007年初,新加坡《海峡时报》刊登伦敦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维克托·托马斯的文章《中国可能将同美国一样成为超级大国》,预言2020年世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14):19-20
马来西亚《The Star》日前发表文章预测,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为代表的金砖四国整体经济实力将在40年后也就是2050年达到顶峰。文章说,到2050年金砖四国人口总数将达到28亿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连年的技术积累和人才优势也将使金砖四国成为全球最大高科技产品出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11.
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25%。中国将成为高度老年化的国家。老年人问题的产生来自于社会制度的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以及由此所带来的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于和谐社会构建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高层声音     
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9月25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胡锦涛说,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13.
科技新知     
我们为什么要探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近日透露,中国计划2010年左右将发射探测器登月。中国探月工程所有零部件全靠自主研发。他说:之所以探月,是因为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且是我们国家实现载人航天和应用卫星之后又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一个国家高技术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为未来绘制出清晰的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是对35年来改革开放的继承与发展,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开启了中国改革新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9月21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讨论同意并批准实施,工程代号“921”。  相似文献   

16.
郭海军 《党建》2024,(2):37-39
<正>逐梦浩瀚太空,难忘探索之艰。20世纪90年代初,党中央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30多年来,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接续奋斗,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攀登高峰、刷新高度,同时培育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载人航天精神“彰显了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拼搏奉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7.
<正>杨利伟,中国飞天第一人,现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作为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壮举和英姿,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敬,也让全世界为之瞩目。近日,本刊记者专访杨利伟,听他讲述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以及保密工作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据2月6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近日透露,中国计划2010年左右发射探测器登月。中国探月工程所有零部件全靠自主研发。他说:之所以探月,是因为月球探测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且是我们国家实现载人航天和  相似文献   

19.
文摘     
赵启正:任何模式都没有普适性英国学者马丁·雅克(Martin Jacques)有一本新书《当中国统治世界时》(When China Rules the World),推断中国在2050年将成为最大的经济体(高盛推断2050年中国经济总量是美国的两倍),这是过于乐观的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人》2004,(1):47-47
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卫星上天后,时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的钱学森提出,中国应该搞载人航天。很快,载人航天的工作秘密铺开。根据钱学森的提议,载人飞船被命名为“曙光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