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明确提出并深刻论述了人类认识的二重化和唯心主义的可能性的问题。他指出:“智慧(人的)对待个别事物,对个别事物的摹写(=概念),不是简单的、直接的、照镜子那样死板的动作,而是复杂的、二重化的、曲折的、有可能使幻想脱离生活的活动,不仅如此,它还  相似文献   

2.
哲学世界二重化的历史嬗变一直伴随着哲学自身的阶段性发展,这一古老的理论设计和概念内涵不断地被激活、充实和转型,并隐含在哲学不同样式的自身之变化中。希腊哲学在面对变换不居的感性世界时,借助于早期形而上学对本体的追问,凸显了理念世界的价值重要性,理念世界的永恒性保障了知识与价值绝对性,所有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两个领域的划分是形而上学的必然选择。究其根本,世界二重化理论就其实质上是思维自身在对本体探究过程中的二重本性的展现。随着世界二重化理论的确立,对二者紧张关系的消解也随之展开,黑格尔、尼采和海德格尔都试图突破这一两难境遇,尝试通过思维自身来调适二者之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最初的理论预期。从现实的历史维度观察会看到,真正完成这一任务的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只有马克思真正消解了世界二重化的抽象的思维本性,从实践层面重新理解世界二重化的本质规定,在突破西方哲学的抽象性的世界二重化的同时,彰显出自身哲学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念引入哲学,使得人和对象世界的关系建立起来了,于是便出现了现实世界的二重化——自在的世界和属人的世界;自我世界的二重化——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社会历史的二重化——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实践正是在这种逐渐展开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刘冬雪 《人民论坛》2011,(9):204-205
马克思把实践的观念引入哲学,使得人和对象世界的关系建立起来了,于是便出现了现实世界的二重化——自在的世界和属人的世界;自我世界的二重化——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社会历史的二重化——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实践正是在这种逐渐展开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从而达到对事物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徐娜 《中国减灾》2004,(10):24-25
干旱是我国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它和其它各种自然灾害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要战胜干旱,首先必须认识干旱;只有认识干旱,才能使我们在防旱中处于主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因此研究和总结干旱的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范畴研究的根本要求是坚持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对哲学范畴的研究,不仅要求紧密联系并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也要求反映认识发展本身的规律和特点。 中国哲学的范畴反映人类认识的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具有一般哲学的特点,但同时它又带有中国民族自身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既要注意揭示中国范畴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要注意揭示其独具的民族的特点。如体用范畴,它包含着实体与属性、样态、功能等等内容,也包含着本质与现象等内容,这是古今中外哲学所共同具有的特  相似文献   

7.
天欲与人理:近代人性论对传统人性论的批判与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性论是伦理学说的重要理论基础。所谓人性,是关于人的存在及其本质本性的一种认识,反映了人对自身的觉悟。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对人性的认识,主要是对人的德性的认识,属于一种德性的觉悟,它把人看作是道德人,规定为一种价值符号,否定人的感性存在...  相似文献   

8.
学科知识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经验总结,人文精神则是学科知识化育而成的内在于主体的精神成果,它蕴含于人的内心世界,见之于人的行为动作及其结果。学科知识的载体主要是各种书本媒体,获取学科知识可凭借视听,可以从课堂上、媒体中获  相似文献   

9.
心理素质是人的生理所产生的心理机能方面的个体质量,即精神机能。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能力素质(智力与特殊能力)和非能力素质(个性特征)。展开来讲,它包括认识、注意、记忆、思维、智商、情绪、情感、兴趣、爱好、动机、欲望、需要、性格、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我们的领导干部都非常注意提高自身的政治、道德、思想、智慧、文化、身体素质,而往往忽视领导者的一个重要的素质,即心理素质,或对它认识不够,或对它重视不够,培养提高不够。我们有不少领导在工作中出问题,以至走上歧途,往往是心理上出问题,心理素质差造成的后果。认真分析自身的心理,提高自身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活动比其他动物高明的地方在于:人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包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改造世界包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改造。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只有改造世界才能更深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既然是为了改造世界,就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和片面上,而必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否则就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向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就是“务实”,即创造价值。所以,人的活动归根到底就是以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为主题。真理是客观事物及…  相似文献   

11.
黄杰 《群众》2007,(12):22-2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模式,它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  相似文献   

12.
李巧莲 《湖湘论坛》2002,15(5):52-53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医院更有其自身特点。因此,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系统工程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要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探索适合医院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把握大局,继承创新,开拓前进。一、对加强新形势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一)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化医院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医院体制改革正积极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体上来看,医院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对“人”认识上的争论,是当今各种人权学说分野的起点。以“自然人”为前提的人权学说强调人性起于天然,是同一和永恒不变的“自然属性”,理论上倾向于唯心主义,实践中必然导致利己主义的人权盛行,将人和人权“二重化”。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人”理论,以人的社会物质性为人性的依据,指出人性是变化发展、受制于社会关系的产物,理论上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飞跃。在实践中昭示,人权的真正实现不是靠在国家内部推行民主,而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国家;只有把人从不自由、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才有名副其实的“人权”。如此,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人权的现实基础,科学地说明了人权的性质、内容和演变,使人权说由抽象走向具体,由空洞的口号变为合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14.
所谓人的主体性,是指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创造性地认识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主体能力,即主体在同客体的柏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其功能而言,它主要是指自主选择功能、能动塑造功能和主动超越功能。因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就主要是指:调控自身的自我激励;制约自身的自我塑造;指导自身的自我超越。作为受教育者,其主体性的自主选择功能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自我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超越知识论立场的新世纪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曾经以二重化的姿态告别19世纪:它既以惶惑的耻辱感去面对被科学“驱逐”出自己的“世袭领地”的挑战,又以沉重的使命感去寻求哲学“科学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人的本质"?人们有种种答案。综而观之,笔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对自身存在的反思。所谓反思,是哲学意义上的思考。黑格尔认为,"本质"是扬弃了的"存在",是"存在"的自我否定,自我映现,"本质在它的这个自身运动中就是反思"(《逻辑学》下卷第14页)。本质是存在的反映,它扬弃"存在"的直接性,对"存在"进行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的意识是对存在的反映,对直接的反映进行深入的思考,力求从根本上和总体上把握住  相似文献   

17.
文学艺术乃是人追求真理的意义世界,追求作为人之存在的真理的意义;它也是人追求现实性的意义,追求人之如何存在的意义。文学艺术是人希望凭真理生活、求真理意义的呐喊;它是人建构此岸世界的家园的价值所在。真理是人作为存在物存在的本真意义。文学艺术是真理之寓所:人创造和拥有文学艺术使人得以平衡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重,它于自身中包含着使人之生命蓬勃向上的力量。文学艺术是人探究生命意义的途径和方法,它是人的内在需要和精神需求,它是人从人自身出发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投射,是人类生命活力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夏甄陶教授认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反思科学。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领域,人们主要是从观察者的视角描述认识的过程和特点,而不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反思认识的过程、特点与它的难题。而认识论作为一种反思科学应该是认识者作为参与者在认识中的自我反思。于是认识论不是让认识者在主客体关系之外观察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让认识者从参与者的角度体会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让认识者局限在改造客体的工具理性的框架中来认识世界。由此,人会获得关于世界的亲知知识,这种知识超出了人们用概念来概括规律意义上的知识。主客体关系中获得的知识是以亲知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四、研究生人生价值的取向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人生目的、意义,以及个人与集体、人与人之间关系进行认识和评价时所持的基本观念。它主要回答:人究竟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由于人生价值观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并在其婚恋、人际、职业、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来,因而社会学、  相似文献   

20.
夏甄陶教授认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反思科学。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认识论研究领域,人们主要是从观察者的视角描述认识的过程和特点,而不是从参与者的角度反思认识的过程、特点与它的难题。而认识论作为一种反思科学应该是认识者作为参与者在认识中的自我反思。于是认识论不是让认识者在主客体关系之外观察主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让认识者从参与者的角度体会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让认识者局限在改造客体的工具理性的框架中来认识世界。由此,人会获得关于世界的亲知知识,这种知识超出了人们用概念来概括规律意义上的知识。主客体关系中获得的知识是以亲知知识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