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财讯     
《南风窗》2013,(24):20-20
中国10月份财政收支均显著增长根据财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总计人民币12136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高于9月份的13.4%。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则增长9.4%至110525亿元,增幅比1~9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今年前10个月,全国累计财政支出为102040亿元,同比增长10%。值得注意的是,10月份中国全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增幅出现的进一步加快的趋势,是在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姚轩鸽 《南风窗》2012,(26):69-70
经济不景气,财政收入下滑,"过头税"重现,2012年中国财税体制出现的"误差"绝非偶然。减税应重在减轻纳税人的"间接税"税负,而不是直接税税负。2012年,就政府的财运而言,官员们并没有心想事成,已经持续了近20年的财政收入超高速增长趋势,从第一季度开始了下滑,从1~11月的全国财政收入数据来看,与2011年同期相比,总  相似文献   

3.
包刚升 《南风窗》2011,(5):27-30
中国应该把握有利时机,降低养老保险费率,把新增财政收入的较大部分用于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会福利支出。  相似文献   

4.
廖海青 《南风窗》2010,(2):39-41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然而在中国特色的政绩考核机制下,晴雨表似乎有些失灵。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收入受到经济危机的深刻影响。在老龄化速度高于其它国家数倍的条件下,在中国整体改革进入深水区困难重重的情形下,中国能否在人口机会之窗关闭之前完成必需的改革,是中国老龄化危机中的核心难题。  相似文献   

6.
张光 《南风窗》2012,(4):73-75
中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究竟是收入,资产,还是负债?关键是如何使用,是转换为有效的资产,还是用于无效的开支,形成地方政府的负债。实际上,中国的土地财政已陷入不可持续地透支未来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媒体     
《南风窗》2012,(4):18-18
01主动权和积极性英《经济学人》2月4日重庆和上海首征房产税。这一政策在中国是新鲜事物。赞成者认为,房产税将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两个最大的难题,一是席卷整个房产市场的高温,二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地方债务反映了中国独有的财政收入与政府责任的分割。宪法承诺让  相似文献   

8.
从前任审计署审计长郭振乾1996年7月第一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审计报告算起,迄今为止,已经诞生了9份审计署报告。一方面,对比这些报告,尤其是1999年以前和以后的报告,有种两重天的意味。1996年的审计署报告,还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多年来首次高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而自豪,1997年的审计署报告,还在为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10年的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9.
策划人语为应对本轮经济危机,中国施行积极财政和宽松货币政策的力度前所未有,在出口与消费短期难有起色的情况下,更为倚重投资拉动。尽管对于经济刺激计划,高层在不同场合曾数次表示"不差钱",但今年前4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9.9%,同期支出则  相似文献   

10.
邢少文 《南风窗》2012,(9):12-12
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一季度的各项经济发展数据都在下滑,8.1%的GDP增速创3年来新低,7.3%的进出口增速是金融危机以来最低,财政收入增长同比下滑18.4个百分点,为近年罕见。实际上,对于告别高增长的预测,原本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但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2010,(19)
<正>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8月24日表示:"要进行税制改革,重新设计我们的税种,重新设计我们税收的分享比例,重点是要健全地方税的体系,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要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的税政管理权限。"这是新一轮税制改革的一个信号。其中,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受到普遍关注。舆论一般认为,增强地方财政收入能力,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出现了问题。土地财政恶化是地方财政风险的重要诱因,也是中央政府开  相似文献   

12.
贺琳 《法制博览》2015,(6):259-260
随着税收制度的几经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税收体系已初步形成,不论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还是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税收制度发展进步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不足,没有全面发挥税收的作用。本文从概念着手,进而阐述现行制度,分析制度弊端,并对弊端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覃爱玲 《南风窗》2013,(18):34-35
当前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还是考虑化解经济的总体风险。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矛盾是结构失调、不平衡,属于供给端的问题,靠需求刺激解决不了。所以中央政府将政策基调放在减税上。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已经由需求面转向供给面,结构性减税是其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广受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滑,财政收入增速下降,社会各界对政府性债务普遍担忧的情况下,结构性减税能否彻底执行下去,成为观察中国财政政策方向和执行力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传说中国的财神姓赵,大号赵公明人称赵公元帅。如今美国纽约州的财神也姓赵,祖籍是广东省台山县,大号赵光华,现年35,若在中国,还算“青年”,可叫一声“小赵”。小赵财神31岁那年与不少候选人一起参加当局及专家的考试,足足考了一天,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荣任纽药州财政厅长。小赵厅长的权有多大?可以自定税率;年财政收入达4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5.
来到南海桂城的人对于市政府的建筑必定有一份惊讶的印象:太普通了!难以想像一个已经拥有80亿元财政收入的政府,会呆在这样一座普通的四层小楼!但恰恰是这里,成为催动南海嬗变的政策策源地,成为当代中国为数不多的将自己完全置身于自由民营经济体之上的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南风窗》2007,(3):12-12
我国财政支出不可承受之浪费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张曙光日前指出,2006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是经济增速的2倍,这样的比例不甚合理;而在财政支出中,行政事业支出更是浪费惊人,光是公车出行就花费3000多亿元,吃饭3700多亿元。这两个数字很可怕,因为多年  相似文献   

17.
税制改革何处去?(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货膨胀和短缺经济绝不再是主要矛盾,取而代之的是金融危机重压下的总需求萎缩和产能过剩。财政收入不足及其占GDP比重的偏低,也肯定不再是主要难题,取而代之的是财政收入持续十几年之久的高增长之后,居民收入占GDP比重的持续下降。这些都表明,税改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钱了。GDP啊,外汇储备啊,财政收入啊,动辄以“千亿”、“万亿”计。中国人阔了。有身家数百亿元的房产大佬;有年薪数百万元的国企老板;有出场费数十万元的娱乐明星;知识分子虽说可怜,也有靠电视扬名而使著作畅销,赚钱以百万、千万计的作家,或抓住社会“热点”,开一堂讲座可轻松斩获数万元的学者……  相似文献   

19.
微天下     
《南风窗》2012,(4):17-17
@史玉柱:企业家不愿投资实体经济,原因之一: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行政法规上一个实体项目,要敲几十个公章,面对几千条"严禁",几百条"处罚"如果严格执法,实体企业家全要在监狱里过年。不能全抓,就出现了选择性执法。去年才取消的投机倒把罚款条例,能把一半的民间资本罚为财政收入。庆幸我退休啦  相似文献   

20.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与公民财产权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税收法律体系的规范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本文在宪政的背景中,从权利先在与税收法定的视角上,通过分析中国税收立法存在的问题,阐述这些问题造成的危害,说明税收立法改革具有的现实紧迫性,并从宪法约束和普通法限制两个方面提出税收立法限制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