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章健 《两岸关系》2006,(10):42-44
"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窗外更深露重……”8月29日晚上,上海南京西路上的广电大厦四楼大演播厅里,一首首深情委婉的歌声激荡着每一位观众的心。这不是一般的演唱会,而是上海东方电视台文艺频道每周一次的慈善义演——《闪电星感动》。这个节目每期都会邀请一位演艺明星参与,号召歌迷参加,为一个特别需要帮助的家庭筹集善款。此次被邀请的演艺明星是来自宝岛台湾的影视歌三栖红星陈德容小姐。“我是专程从台湾来的”陈德容14岁就开始演艺生涯,拍了第一部电影《国中女生》。以后的十几年,她先后拍过五十多…  相似文献   

2.
看过陈红在电影《都市刑警》中扮演的“顾影”,在电视剧《三国演又》中扮演的“貂婵”,在电影《红楼梦》中扮演的“紫娟”,在台湾电视剧《梅花三弄》中扮演的“汪子漩”,在电影《在那遥远的地方》中扮演的“江雪”,在电影《雾宅》中扮演的“格格”等众多角色后,人们不得不为陈红的“天才”演技和天生丽质所叹服。台湾一位专栏作家在看过她主演的影视后以陈红的名字作文章,发表了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演员秦汉与林凤娇、林青霞等合作的影视作品在大陆还未公开上映时.这位英俊小生就已经红遍港、台地区以至东南亚了。他甚至被言情大师琼瑶女士视为当家男主角,几乎演遍了她的前期作品。当记者听说当年的偶像——秦汉正在江苏宜兴出演中央电视台大戏《紫玉金砂》里的主角潘四爷时,便忙不迭地跑去“探班”……  相似文献   

4.
王尧 《两岸关系》2011,(9):45-47
最近,两部大陆电视剧《新还珠格格》和“新水浒》在台湾引发不少“口水”。其实,这两部剧中也不算严格意义的大陆剧,“新还珠”编剧是著名的琼瑶奶奶,《新水浒》中也有台湾演员,但在两岸娱乐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要找到一部纯粹的大陆剧也不太容易,  相似文献   

5.
《小康》2005,(1):9-9
日前台湾出台了“出版品及录像节目带分级办法”,租书店龙头的十大书坊决定将家喻户晓的漫画《蜡笔小新》与琼瑶小说《失火的天堂》列为限制级,须封胶膜及设置限制级专柜,18岁以下民众不得租买。  相似文献   

6.
《台声》2020,(4)
正颜正国简介1974年10月10日出生于台湾台北。6岁就参演《原乡人》;7岁开始,受台湾导演侯孝贤的赏识并陆续参演《就是溜溜的她》《小毕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风柜来的人》《儿子的大玩偶》《冬冬的假期》等影片;8岁获得金马奖最佳男童星奖提名,出演了金敖勋导演的《油麻菜籽》。  相似文献   

7.
郭雪筠 《台声》2022,(17):56-58
<正>作为一个4岁开始就在北京长大的台湾人,方承暄听过台湾人认为她“不是台湾人”,也听过大陆人说“你是台湾的,不是大陆的”,她曾经陷入一个“到底我是哪里人”的迷茫时期。在高考作文时,方承暄曾这样写,“或许我对台湾不了解,但那里是我的家乡;或许北京不是我的家乡,但我对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很熟悉。”这位台湾“80后”女孩的成长过程,是一个逐步认识“两个家乡”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廖辉英现年39岁,著名台湾新生代女作家。台湾大学毕业后,即投身于五光七色的现代商场,在企业界和广告圈浸淫十多年,博得“广告界女强人”之称。她为倾吐胸中“块垒”,表达一些“观念”,坚持业余写作。1981年创作的《油蔴菜籽》,获台湾《中国时报》短篇小说首奖;1983年以《不归路》获台湾.《联合报》中篇小说特别推荐奖;1985年推出第一个长篇小说《盲点》,标志她的创作进入高峰期;1986年初又发表新作《焚烧的蝶》,被誉为另一部《不归路》。中篇小说《今夜微雨》发表于1985年,颇能反映她的创作风貌,值得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9.
她是人到中年的父母辛苦求来的独生女儿,却最终忍受父亲出走,母亲威迫;她是十项全能的卫理女中高材生,却最终从大学退学;她是李敖“千分之一千”的爱人,却最终对簿公堂、劳燕分飞;她的美貌与智慧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却最终成为一个单亲妈妈;她的执著与真诚开启了53年的寻道之旅,却最终不属于任何教派……她到底是谁?她是胡因梦。胡因梦,曾经的当红明星,如今却大隐于市,她拥有万千宠爱,却甘愿单身。20岁时,胡因梦第一次出镜,主演《云深不知处》,35岁息影。演出过《梅花》、《海滩上的一天》、《我们都是这样长大的》等40余部电影。在台湾红…  相似文献   

10.
唐时风 《台声》2006,(7):65-69
阎延文博士历时10年,终于完成“台湾三部曲”(《台湾风云》、《沧海神话》、《青史青山》)的创作,真可谓10年磨一剑。那么,“台湾三部曲”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阎延文在创作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她是如何处理历史小说的“正说”与“戏说”矛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阎延文博士。美国汉学家盛赞“台湾三部曲”记者:我知道您刚从美国宣传《青史青山》回来,能跟我们说说此行的见闻吗?有没有什么让您感动或印象至深的事例?海外华人对这本书的反映如何?阎延文:我这次是受全美中国作联的邀请到美国进行文学交流和访问。早在2003年,《台湾风云》…  相似文献   

11.
原定于今年7月1日,由台湾高铁联盟与台湾“交通部”签订台湾高速铁路建设的协议,不料却在签约的最后一刻,横生变局,签约双方因备忘录有分歧而停止签约,台湾“交通部”并传出要与“台湾高铁”和“中华高铁”平行议约的声音。但到7月5日,事情  相似文献   

12.
在台湾有一位传奇女作家, 20世纪60、70年代曾走红台港,80 年代风靡大陆,90年代依然保持强劲势头,迄今在两岸三地、东南亚, 乃至世界华人中魅力不减,人称“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她”。其60 余部小说流行书市,50余部影视剧热映银屏,被誉为“赚尽亿万中国人的爱与泪”。这个人不用说大家也能猜到,她就是琼瑶。  相似文献   

13.
一言情小说主要指那些纯粹描写男女情事的创作,因此有人称它是唯情小说。古今中外文学中,言情小说一向深受欢迎,尤其为青少年读行所喜爱。在台湾,虽然50年代已陆续出现言情文学作品,但流行却是在60年代初皇冠出版社出版琼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窗外》之后。自此,这类创作“行情”看好,以致形成所谓的“琼瑶热”。准确地说,应叫“言情小说热”。然而从总体上看,学术界基本不重视对它的研究,或者说对它的理论批评远远落后于创作。如果把台湾言情小说创作比作一个壮汉,那么对它的研究充其量是一个孱弱的矮小女子。二者十分的不匹配。虽然曾有文人作家对“琼瑶热”是是非非,甚至有人公开提出清除“琼瑶公害”,但这仅是一种带情绪化的指责,而不是属于文学评论范畴的学术批评。而在大陆,自80年代开始,台湾言情小说也相当畅销(有人把大陆流行包括言情小说在内的台港通俗文学作品说成是“台港文学热”,这是极不确切的,因为台港文学不全是通俗文学),其中以琼瑶的作品为之最,次之是姬小苔、玄小佛的小说,但现状同样是研究与出版没有同  相似文献   

14.
一部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让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林心如,成了家喻户晓的台湾女星。剧中的她把琼瑶笔下知书达理、善良聪慧的紫薇演绎得温婉动人,并也因此赢得了广大大陆观众的喜爱。如今,距离电视剧《还珠格格》首播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十年过去,昔日的"紫薇格格"已经飘洋过海,从台湾来到了北京——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影片《喜宴》继在1993年柏林影展获得银熊奖后,又在台湾第三十届金马奖中荣获最佳剧情片等五项大奖.在该片中扮演主要角色的金素梅也随之名声鹊起,一时间成为台湾影视界炙手可热的“腕” 级明星.“她是个很敬业的演员”与金素梅合作过的导演如是说.  相似文献   

16.
琼瑶的电影和电视剧,不仅以其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感人,更造就了一批深获观众喜爱的女影星,前有林青霞、吕(女秀)菱,后有刘雪华、俞小凡、赵永馨甚至小金铭.其中,林青霞的影后尊位至今不败,而吕(女秀)菱也是星路走红、耀眼生辉.“聚散两依依”琼瑶电影国 说声拜拜吕(女秀)菱1962年生于台北,从小擅长弹奏钢琴和琵琶,曾就读华冈艺术学校.17岁那年,她报名参加了台视“五灯奖”节目举办的琵琶独奏比赛,结果荣获首奖.正巧,琼瑶观看了电视节目,当即慧眼识珠,相中吕(女秀)菱的清纯气质,抢先招收到自己的旗下.吕(女秀)菱投入琼瑶的巨星公司以后,接连主演了《聚散两  相似文献   

17.
2001年元旦前夕,笔者来到位于长江之滨的重庆市长寿县看守所,见到了一位二十八九岁的昔日风流多情的“二奶”吴义均,她拒绝再谈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只是小声哼着地平时最爱唱的自己改编的《梅花三弄》: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看人间多少悲剧, 最销魂男女之情……  相似文献   

18.
今年90高龄的吕佛庭教授是台湾美术界的元老,历任台中师范学院、台湾师范大学、“国立艺专”及文化大学教授,并任台湾“教育部”美育委员会委员和学术审议委员、台湾艺术馆美术组主任、台湾“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席荣誉顾问,被誉为“当代石涛”、“国宝级大师”在国际上与刘海粟齐名。吕佛庭号半僧,1910年出生在河南省泌阳县。他8岁习画,10岁临帖,最初以《芥子园画谱》作范本,12岁临摹古画并填诗作词,14岁学习素描水彩,20岁考入北平美专,原修西画,半年之后转入国画科,当时的指导教授有齐白石、秦仲文、王雪涛、徐燕孙等。在这些…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台湾《民众日报》1994年4月13日有一篇报道,题为“连横的《台湾通史》台独写得最精采.林浊水劝连战继承祖父遗志”.内容是报道林浊水在台湾“立法院”向连战质询时的情形:“立委林浊水昨天在立法院质询时指出,行政院长连战的祖父连横写的《台湾通史》,其中写得最精采的是台湾如何独立,如何建国,但连战内阁却主张台湾与大陆统一,并反对废省,与其祖父背道而驰,为此林浊水当面奉劝连战要记起他祖父对台湾的感情与寄望.”报道又引林浊水的话说,“但是连院长反对废省,……说如果废省台湾住民情感将无所寄托.但事实上,连战的祖父连横写《台湾通史》,国家才有‘史’,地方的历史不能称‘史’,  相似文献   

20.
曹辩泷 《台声》2002,(3):38-38
在2001年底进行的“江苏籍台湾作家访乡采风活动”中,有一对惹人注目的夫妻作家,这就是台湾著名报道文学作家夏祖丽女士和她的丈夫、小说家张至璋先生。夏祖丽女士的父母也是台湾著名作家,并且都在北京长大,夏祖丽得知父母青少年时期的历史对他们影响很大,近年来多次到祖国大陆采访,专程追踪父母青少年时期的足迹。母亲林海音是小说《城南旧事》的作者,前年10月,夏祖丽在台湾天下远见出版公司出版了《从城南走来———林海音传》。这次到祖国大陆来,夏祖丽开始采写父亲的传记。无论林海音本人还是她的《城南旧事》,都在海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