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pulmonary alveolitis),在人包括病因已被查明的许多疾病,如霉草尘肺、养鸟者肺、蘑菇尘肺、面粉厂工肺,蔗尘肺、木质纸浆工病等。其中以霉草尘肺最具有代衷性。霉草尘肺也称农民肺(farmer's lung)其病原主要为微小多孢子菌(Micropolyspora faeni)和普通嗜热放线菌(Thermoactinomyces vulgaris)。 在动物,现已证明也存在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例如,近年来国外有不少关于马气喘病的报告,不过  相似文献   

2.
用偏光显微镜、X光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及扫描电镜对气喘病畜的肺、支气管淋巴结以及病畜环境尘土进行了无机元素测定。结果表明病变组织与环境尘土的矿物组成基本一致,其中主要为铝硅酸盐类矿物和石英。这一研究为本病的病因学之一——无机尘性质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6例气喘病自然病例的肺组织作了超薄切片和电镜观察,发现主要的超微变化是巨噬细胞的增殖积聚,并吞噬了大量由于密度很高的结晶等多形态尘粒。微区元素分析证实,尘粒的主要成分是硅(Si)、铝(A1),还有少量的铅(Pb),硫(S)、钾(K)等,从而进一步证实无机尘是该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用重量法和光镜分别对金塔、安西和敦煌三县市的马厩浮尘和安西风沙浮尘进行了浓度和分散度测定。安西马厩浮尘浓度为34.79mg/m~3,43.7%尘粒小于5μm;金塔马厩浮尘浓度为27.04mg/m~3,62.4%小于5μm;敦煌马厩浮尘浓度为40.52mg/m~3,60.0%小于5μm;安西风沙浮尘平均浓度为43.41mg/m~3,48.15%小于5μm。用X光衍射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对浮尘的分析结果表明,各种浮尘的主要矿物为石英,其次为方解石、绿泥石、长石、白云石和云母等,主要元素为Si、Al和Fe,与马无机尘肺组织分析结果一致,因此认为,环境浮尘的长期吸入,会引起尘肺病变。  相似文献   

5.
岷县骡驹焦虫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类动物的焦虫病是由马焦虫(Piroplasma caballi)或纳脱焦虫(Nuttallia equi)经蜱传播而引起的地方性流行性血孢子虫疾病。我国最早于1943年在黑龙江的珲春县发现,以后又有许多地方报道,如原兰州军区同德军马场1963年因本病死亡马172匹,吉林省扶余县1958年爆发马焦虫病,发病马261匹,死亡89匹。有资料记载骡、驴可感染焦虫病,但无显著临床表现。而骡驹爆发焦虫病,国内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6.
在毛主席关于中西医结合,西医学习中医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们在兽医临床工作中,以芩翘增液汤(黄芩两半,连翘两半,生地两,麦冬两,玄参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试治家畜(主要是马类动物)的咽喉炎十余例,收效显著。为了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现选三例简介于后,以供参考,并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蓝舌病是绵羊、牛、山羊和许多野生反刍类动物(如鹿和其他单蹄兽等)的虫媒病毒传染病。马、狗、猪、猫不感染蓝舌病(Howell,1963)。牛往往成隐性感染,长期带毒。 本病在非洲各国流行。美国也呈地方流行性,存在于南方一些州,其他如日本、巴基斯坦、葡萄牙都报告有此病发生,近几年,伊拉克(1978)、澳大利亚曾报告出现蓝舌病;澳大利亚分离出新型蓝舌病病毒(St.George等,1978)。 病毒的特征和传播方式 (一)蓝舌病病毒的特性 蓝舌病病毒是双股RNA病毒。Borden等人建议将虫媒的双  相似文献   

8.
章少秋(1979)在防制仔猪痘样疹时发现,原患有气喘病的猪,在继发感染仔猪痘样疹后,气喘病症状自行消失。在此启示下,潼孝文(1981)对某煤矿患气喘病的猪群,用仔猪痘样疹病毒悬液对病猪作皮肤划痕接种后,该猪群的气喘病症状显著减轻。1982年笔者与潼孝文等做了下述试验。  相似文献   

9.
马流行性感冒(以下称马流感)是由马流行性感冒病毒(以下称马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流水样鼻涕和发热。 马流感早在第十世纪即有报道。1955年以前由于病原没有搞清楚,往往把马流感、马病毒性鼻肺炎、马病毒性动脉炎等混为一谈,通称“马流感”。1956年Sovinova氏等在捷克从马体分离到一株马流感病毒,命名为A—马—1/布拉格/1956(简称马甲1型),并确定这种病毒是1956年在东德和其他东欧国家的马匹发生呼吸道疾病流行的原因。1963年在美国Florida Miami地方的病马中,又分离到一株在抗原上与马甲1型不同的甲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10.
马类动物的真性疝痛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内科病。为了找出发病规律,合理防治,现将西北农学院兽医院1966~1973年有病例记载的1557例疝痛性疾病的发病情况及防治情况做一初步小结,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梭状芽胞杆菌所致猪的恶性水肿黄正才(四川省养猪研究所荣昌632460)家畜的恶性水肿,主要是因剪毛、断尾、去势和产仔时的创伤等感染病菌所致。本病常见于牛、马、绵羊,而猪发生此病的较少。1995年6月,作者在一养猪农家遇到1例,并从病理学、细菌学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据统计马属动物肠变位发病率占疝痛病的3~5%,比较难治疗,死亡率高。笔者应用大剖腹法治疗马类动物肠变位11例,治愈8例。施术方法如后。 (一)材料和方法 1.保定:右侧横卧保定,左后肢后拉固定。 2.麻醉:电麻或药麻。 3.器械和敷料:除备齐常规剖腹器械外,要准备消毒过的大盆子和塑料布(放肠管用)。 4.人员分工:术者1人,手术助手2人,器械助于1人,麻醉师1人。 5.施术部位:左侧髂区肷窝中前部,腰椎横突下缘5~7厘米、棘助软骨后5~6厘  相似文献   

13.
对甘肃省河西地区102例猪的肺和支气管淋巴结进行了病理学研究。生前虽难以确定特征症状、但宰后可见一定的大体变化。组织上首次在国内发现了无机尘肺的病理改变。其病变可分为局灶型与弥漫型两型。前者呈星散状分布,多位于细支气管和肺泡隔局部,其特征是在粉尘灶或尘细胞积聚处有明显的结缔组织增生和淋巴细胞浸润。附近的肺结构也有一些形态改变。后者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支气管周炎,几乎所有的支气管树都受到侵害。管周结缔组织增生和粉尘沉着。在严重病例,结缔组织可长入肺泡隔和小叶间。弥漫性生肺是局灶性尘肺的进一步发展,主要发生于浮尘含量很高的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县。  相似文献   

14.
砷制剂除了用作治疗马伊氏锥虫病、马媾疫和牛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及兔螺旋体病外,近年报道其治疗范围日益扩大,随之中毒事故相应增多。为了准确发挥砷剂的治疗作用,预防中毒事故发生,现将有关资料归纳如下,供参考。 砷剂治疗的主要适应症 砷剂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常用的无机砷包括三氧化二砷(As_2O_3)、砷酸钠(NaAsO_2)、砷酸钾(KAsO_2)、砷酸钙〔Ca(AsO_2)_2〕、砷酸铅(pbHAsO_2)。多用的有机砷剂有新胂凡纳  相似文献   

15.
马腰肌风湿是由于受风、寒、湿的侵袭而引起腰背肌肉(背最长肌)僵硬所致。患畜呈腰背强拘,凹腰反应减弱或消失,运步时常以后蹄尖拖地前进,转弯时腰背不灵活,卧地后,起立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6.
1940~1946年以后,苏联、奥地利、德国、瑞士、丹麦、美国和南斯拉夫都检出马有抗钩端螺旋体的血清凝集素,主要是波摩那型,也有犬型和黄疸出血型。1952年,Hertwigk和Stceffe,Kathe和Alexander等人分别从马的眼房水分离出钩端螺旋体(Bender和vietze1952年从犬及银狐眼中分离出病原体)。 马感染波摩那型后的急性期(2~4天)有菌血症,发热到39.8~40.6℃,较轻,常  相似文献   

17.
据国外兽医文献记载,马媾疹是马的一种由病毒所致的急性良性传染病。其病原体是媾疹病毒,可直接通过交配接触传染。本病于上一世纪的前半叶在中欧就已见到,法国、奥地利和匈牙利几乎年年发生。但在我国迄今尚未见到有关本病的报道。本病的特征是于交配感染后公、母畜可发生一种外生殖器官的泡疹性炎性反应,呈现明显的水肿、丘疹、溃疡。 1981年3月份扶沟县马属动物中(马、驴)突然发生一种与上述表现相似的急性良性传染病。从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体征等足以建立马媾疹的印象诊断。尽管没有大的危害性,但是一旦造成配种季节大流行,对配种工作的影响也是不能低估的。现以疑似马媾疹的病名将该病作一报告,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流行性感冒(马流感)是由马甲型正粘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急性传染病。自1956年首次分离到甲_1型马流感病毒(A/马-1布拉格/56[H_7N_7])以后,1963年又分离到甲_2型马流感病毒(A马/-2/迈阿密/63[H_3N_3])。目前世界各地均有上述两型马流感爆发流行。1974~1975年,在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华东等地相继爆发流行甲_1型马流感。1989年初,黑龙江、吉林、内蒙等省市自治区的20个市、县相继爆发了甲_2型马流感。以往在我国没有该型马流感爆发流行的报道。此  相似文献   

19.
马传染性子宫炎(CEM)是由马生殖器嗜血杆菌(Haemophilus equigenitalis)引起的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良种马的一种性病。主要侵害良种母马,临床上以过早发情和数量不等的脓性或粘液脓性子宫分泌物为特征。公马感染后不呈现临床症状,但能传播本病。本病能降低怀胎率,严重阻碍良种马的正常流通和世界范围的商业贸易。  相似文献   

20.
粉红单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是禾本科类干草、玉米等谷物以及一些水果的腐生真菌。据费里曼(Freeman,1949、1959)、菲什曼(Fishman,1960)和戈德费森(Godfecdson,1965)等人的研究证明,以玉米浆蔡-斗氏培养基培养粉红单端孢霉,可从培养液中分离出单端孢霉素(Trichothecin)和单端孢霉烯酮(Trichothecolon)等有毒化合物。但该菌引起家畜自然的病例和人工发病病例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