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些商家为了招徕消费者、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往往主动对消费者作出打折让利的承诺,如发送优惠券、返券和赠券等。在推出促销承诺的同时,一些商家念念不忘增加一条“商家享有最终解释权”的条款。在消费者与商家就最终解释权条款产生纠纷时,人民法院如何看待最终解释权条款的法律效力已成为消费纠纷案件裁判中的难点问题。为构建和谐的消费环境,有必要对于商家解释权条款进行严肃的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2.
李斐 《江淮法治》2014,(17):36-37
上网团购餐券,可消费时却被告知每人需加收20元,消费者认为广告无此条款,商家虚假宣传,最终在工商部门的调解下,商家不仅全额退款,还赔偿消费者500元。6月26日,安徽省工商局公布了5月份12315维权报告。5月我省各级12315机构受理消费者申诉和咨询共计13952件,申诉量较大的是通讯产品,电信服务,家用电器,交通工具,服装、鞋帽,家居用品,互联网服务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经常可以看到许多经营茶楼、餐厅和酒店等饮食娱乐服务的商家在其经营场所设置“最低消费”标准,消费者无论消费了多少,最后都要按商家设置的“最低消费”标准支付费用,超过部分则按实际价格计算。这种做法虽无法律明确规定违法,但明显与《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价格法》不相符,应该休矣。  相似文献   

4.
当商家纷纷以“有奖”来刺激消费,吸引消费者眼光时,税务部门用“有奖发票”调动消费者积极性、刺激商家依法纳税的举措可谓用心良苦。然而,微乎其微的中奖率让消费者的热情逐渐降温。  相似文献   

5.
顾客历来都是商家的衣食父母,被尊称为“上帝”。但商家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宗教信徒与上帝之间来得纯洁,而是建立在买卖利益关系基础上的欢喜“冤家”。与商家相比,消费者自然是弱者,所以在商家与消费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媒体总是出于一种本能的抑强扶弱的心理,自然更多的时候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说话。这本身没有错。但有时候作为“强者”的商家面对“弱者”的顾客的某些“出格”行为,也只能哑巴吃黄连,而我们的媒体却很少去关注。本刊记者日前特意走访了大润发和欧尚等沪上大超市,让我们的记者告诉你,哪些不文明行为在给商家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6.
人人都离不开消费,消费行为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要,还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金融海啸的肆虐下,因经营不善倒闭或恶意卷款潜逃的商家数目不断增多。面对生活中常遇见的被"卡"住的消费纠纷,我们需要怎样用法律来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呢?本文指出普通消费者在面对这类预付性消费侵权案时,总在寻找有效的途径解决这类侵权案,相关部门应制定一系列合理有效的法律法规将此类案件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7.
在消费纠纷领域,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商家侵害而提出索赔,因其存有索赔的正当基础因而就不存在敲诈的因素。同时,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前提下,消费者提出向新闻媒体曝光,只要消费者没有说谎,因其不具有非法性从而其行为就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要挟。不仅如此,只要消费者在与商家协商谈判过程中因其提出的索赔数额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就可以排除消费者主观上非法占有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吕斌 《法人》2010,(8):66-67
作为商家,应该十分欢迎自己的产品被消费者购买——不论是何种用途。但是著名家居生产商宜家似乎并不这样认为。6月底,有媒体报道宜家上海店对于涉嫌“网络代购”的消费者采取了抵制措施,将频繁、大量消费的消费者列入黑名单,并拒绝向其出售宜家商品。一时间,对于宜家拒售事件的探讨引发了众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酒店禁止自带酒水、包间设有最低消费、买车被要求购买保险”一一又到一年“3·15”,在各地消协组织相继公布的消费者投诉热点中,又出现了这些“熟悉的面孔”。林林总总的霸王条款背后,商家的一句“行规”仿佛成了坚不可摧的牢固盾牌。  相似文献   

10.
章法 《法庭内外》2010,(8):34-35
美容卡、健身卡、餐饮卡、购物卡……如今,人们口袋中的消费卡越来越多。持卡消费,消费者确能享受到便利与实惠,然而,一些发卡商家的不当经营行为也让消费者吃了不少苦头。  相似文献   

11.
消费者真的很悲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人都摆脱不了自己作为消费者的角色无视消费者的权益就是砸自己的饭碗放纵不法商家,就是行政不作为从慎之又慎地消费到铤而走险地维权,消费者扮演的角色太多了  相似文献   

12.
叶健  王禹涵 《政府法制》2007,(14):43-44
"套餐消费"是指将不同商品或服务进行搭配,供消费者选择,价格采用"1 1>2"定价机制的一种消费模式。选择"套餐",对于消费者来说,意味着省事、实惠,对经营者而言,虽然薄利但是多销。由于能使买卖双方双赢互利,皆大欢喜,"套餐"近年来广受欢迎,各路商家纷纷大打"套餐牌"。然而,笔者近日调查发现,由于部分商家诚信机制缺失,使得"套餐"成了套牢消费者的"圈套","皆大欢喜"由此成了"损人利己"。  相似文献   

13.
沈佳苗  戴蕾蕾 《法人》2014,(8):76-77
正对于"免息不免费"的分期付款业务的监管目前并不完善,银行通常并没有让众多消费者了解到实际支付的手续费高于贷款利息小到香水护肤品、手机电脑,大到钻戒、私家车信用卡分期付款消费被人们广泛使用。"零利息"也成为各大银行和商家推广信用卡分期付款业务的最大卖点。信用卡分期付款是指持卡人使用信用卡进行大额消费时,由银行向商户一次性支付持卡人所购商品的消费资金,然后让持卡人分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商家为获得更多经济利益,推出了一种效仿会员制的营销模式,即发卡单位在会员卡上注明相应优惠条款,以此吸引消费者办理会员卡和再次消费。会员卡类型多样,依据是否需要在卡中预存一定资金,分预付式和非预付式。前者需要消费者在卡中预存后续消费的金额;后者只需缴  相似文献   

15.
秦瑞 《法制与社会》2010,(6):112-112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类电子商务在我国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网络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电子消费方式,因其便捷、高效、低成本、高开发性等种种优点而赢得了众多商家和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当前消费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但由于受到网络环境,政策法律环境,消费者意识及市场环境的制约,还存在着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等弊端。因此,保护消费者权益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法律方面论述了加强消费者网络权益保护的关键点,并提出了相关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法制与经济》2008,(17):1-1
疯狂消费网是一个为各大中小企业提供网络广告业务规划、设计、定制、实施全方位服务的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商家可以在网上发布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广告,疯狂消费网通过精确权威公正的阅读量计算,统计出每个商家客户的广告被多少个有购买意向的用户看过,从而有助于商家正确评估广告效果,保证商家广告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网上开店,有好的口碑和信誉,会为店{甫带来更高的点击率和成交量,可一旦频遭差评信誉被记污点,店铺就可能名声扫地卖不出货。特别是在淘宝目前的经营模式中,商家的信誉,基本上完全依赖于评价系统。所以,如不能及时遏制恶意差评的网络犯罪行为,广大商家的正常经营和消费者的消费环境就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一、一石二鸟One Stone Two Birds。当今同家最盛行的营销方式是“购物返券”。商家在购物返券的同时,强制消费者进行购卡存券,一张卡收一元钱,它的成本只需0.25元,单卡费这一项商家就已经大大攥了一笔。商家是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诱导消费和变项敛财的机会的。  相似文献   

19.
杨旭 《法人》2010,(6):60-61
广告的目的是为了广而告之、引导消费、提高销量、创造效益,千万不要让消费者看不明白你在诉求什么,更不要让消费者看到你的广告后绕道而行  相似文献   

20.
一、消费积分类别及特点消费积分,也可称之为消费积分返利机制,是指商户为吸引和鼓励消费、提高消费者忠诚度以及增加客户黏性而采取的根据消费额度返给相应物质性利益的激励机制。这种机制的主要表现是,当消费额达到一定数额时,可以积分换取奖品、抵扣消费金额,可以用于商品、服务之支付,甚至可以换取购物卡等类似货币的财物。根据商家所属领域,可将消费积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信用卡积分,即银行为促进信用卡消费者积极刷卡消费以获得信用卡消费提成、透支利息等营业收入的一种营销策略。二是预付卡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